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是谁的馊主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0:44 每日新报

  刘长惠

  执笔 刘长惠

  本人才疏学浅,搞不清科举取士始自何年何月,但史书有载,唐太宗见30名新取进士入朝谢恩,兴奋之余乃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之叹。照此看来,此制早在千年之前当已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规范施行了。源头无法言之凿凿,近水却可看个仔细。即以清朝为例,共举行会试112次,进士录取总数为26391名,其中一甲一名(即我们欲称的状元) 114名。

  在下绝非故意在此卖弄,搬出以上的史实和数字实是事出有因。据报载,京城里正有人运作将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年各省的状元名字镌刻成碑并将其与国子监孔庙的历朝进士碑并排而立,而且还要设立网站、举办论坛甚至征集相关的歌、旗、徽等,这一切又都与所谓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国学知识相联系。好家伙,用京城爷们儿的话来说,就是“整得跟个事儿似的”。

  封建社会中对于无权无势、无名无望的普通读书人来说,“学而优则仕”几乎是光宗耀祖、改换门庭的惟一出路。故而皓首穷经拼着性命也要跃过这道龙门。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广东顺德人黄章以百岁之龄入京应试,进考场时,由其曾孙举一灯笼在前引路,上书“百岁观场”,一时传为佳话。而他的广东同乡三水人陆云从更是在年满百岁时方进学(即中秀才)。为何会有此痴迷,旧时儿童所传唱的“劝学文”可谓一语道破了天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无论是考试的内容、方式,还是录取者的来源、出路乃至设立考试的目的、动机,科举取士与高考都难以相提并论。当然,通过考试争取今后更好的学习机会,把考生的人生之路铺平、拓宽,二者在此又有些相似之处。但封建社会的进士也好,当代的高考状元也罢,即使你真的有幸金榜题名也并不代表着你就是学子第一,更不证明你的为人品德、办事能力就有多强,这方面相反的例证倒有不少。不信,这20多年的状元近况如何,如果有人肯花力气调查一下也是蛮有意思的。

  清王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的甲辰科,次年,清政府即明文废除了这种施行了一千余年的取士之道。照此算来,今年恰逢科举制度被废止100周年,想不到竟又有人将其搬将出来且来了个古今合璧。其实,所谓弘扬国学、劝学向上都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弄个噱头,引来众人视线,借机多赚几文银子罢了。只不过这种招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这不,网上已是骂声一片了。而且包括教育部在内的有关部门也纷纷对此亮起了“红灯”,本来嘛,高分并不代表高能,在现代社会里,一次考试定终生更是行不通了。早在几年前,教育部就明文严禁炒作所谓的高考状元,看起来,这只能是馊主意一个了。

  链接

  8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