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专题 > 正文

奋斗奖候选人刘银昌申报材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6:58 中国扶贫基金会网站

  一、刘银昌简介

  刘银昌,1950年5月9日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官店区(1996年改为镇)花椒山天自荒。197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至今,他在建始县官店镇工作了38年。1966年,刘银昌任建始县竹园公社团委书记。1988年组织上派他担任官店党委书记,一干就是16年。16年来,刘银昌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头,他的脚上长年穿着草鞋,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他的“工作间”就在山间田头、农民家里。因为总走山路,他的两个大口袋里总装着烤洋芋、烤苞米粒,走得饿了就吃几口,渴了就把嘴凑到石头缝里喝山溪。在他的带领下,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把贫穷的官店带入了全省百强乡镇的行列。

  工作期间,刘银昌先后荣获国家、省、州、县各级表彰70多次,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六大”全国党代表,被授予“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农村基层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二、刘银昌事迹

  l贫穷的过去

  官店,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的一个镇,位于建始县的最南端,西与恩施接壤,南与鹤峰相连,东与巴东毗邻,北与景阳相依。

  官店镇版图整体状似荷叶,总面积372.06平方公里,南北长17.5公里,东西宽21.26公里。镇境属武陵山余脉东延地带,地势层峦叠障,沟壑纵横,峡谷幽深,官店5万群众就散落在武陵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属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500米,距县城130公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因为山多地险,交通闭塞,解放后40年里,这里的5万多土、苗人民长期以来在大山中刀耕火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长期在贫困中挣扎。1987年,全镇还有三万多人衣不遮体,食不饱腹,屋不避风雨,每年吃国家救济粮65万公斤,“七五”期间人平每年创财政税收在20元以下,全镇吃财政补贴479万元,是恩施州出名的“救济大户”。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与周边乡镇相比起码落后十年。

  16年前,官店的干部主要精力都在救济上,斤斤两两算救济,日里夜里发救济,评价干部政绩也把向上争取到救济当作一大功劳。当干部的手里捏着救济粮救济款,走路就走得稳当,说话也说得踏实。组织上要往官店调干部,先得给干部一些救济指标,救济指标到手了,他们才肯到官店上任。

  说起要救济、发救济的年代,现在官店还有不少人直摇头,直流泪,谁也不愿意再回首那段辛酸的历史!

  l走马上任

  1988年9月,组织上找刘银昌谈话,要他担任官店区委书记。当时刘银昌感到的是巨大的责任和沉重的压力,丝毫没有被提拔的喜悦。面对山大人稀,百业待兴,他心里有点虚。面对组织的信任,看到乡亲们一个个在困苦中挣扎的身影,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去。

  如何使官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是刘银昌上任后首先思考的问题。他没呆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脚蹬草鞋,一头扎进基层,足迹踏遍了全区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每到一个村组就和干部、农户促膝谈心。

  经过广泛深入地调查发现,全区90%以上的农户“穿衣靠照顾,吃饭靠救济,用钱靠贷款,生产靠周转金”,5万多人中有3万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780户农户住着“千根柱头落地”的茅草棚,17户栖息岩洞,过着“山顶洞人”式的原始生活。70%的村不通电,不通公路,60%的农户要到3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吃,全镇仅有3部摇把电话,386户全部家产不足80元……可以说是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都不具备。

  调查中刘银昌了解到,长期以来,官店人穷惯了,懒惯了,等、靠、要的思想磨去了人们的进取意志。“穷有理、穷光荣、穷快活”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势;背救济粮的背篓、打杵和领救济用的印章成了官店人的“三件宝”;“干不如要,等着上面帮助扶持”左右着干部的发展观。

  刘银昌深深感到,官店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必须从观念上来一次深刻的革命,他发起了一场关于“特困帽子”是保还是摘的大讨论。

  在主持召开调整后的区委班子第一次全委会时,刘银昌组织大家观看电视专题片《大山在呼唤》,这是1986年县里为了挤进重点贫困县,以官店为素材拍摄的,片中农户家里那些半边破锅、几个破碗,树枝支床、树墩当桌的镜头,使“镇委一班人”心情难以平静。刘银昌忍不住拍案而起,激动地说:“有人以穷为荣,要救济理直气壮。而我感到是耻辱,是我们官店区委一班人的耻辱! 今后如果还把‘穷’作为等靠要的招牌,我们区委前面的‘共产党’几个字就得去掉!”。就是那次会议作出了一条规定,官店头上“老、少、边、山、穷”五顶帽子,今后只准讲四个,再也不准讲“穷”。

  刘银昌知道,要使群众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干部的观念,没有一支思想解放、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不可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于是,他大刀阔斧地整治干部中的守旧、懒散、不思进取三大痼疾,对干部约法三章:不换思想就换人,干不好工作就“下岗”,规定的任务完不成就受罚。

  从1989年到1991年三年间,全区14个乡28名正职中,有3名乡党委书记,4名乡长被撤换。同时,大胆起用了一大批思想解放、勇于开拓、真抓实干的干部。形成了官店区十年征战贫穷不回头的强大合力。

  一场从区到乡、到村、到组、到群众,从思想到行动的大变革,就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官店的山山岭岭,搅动着沉寂的村村寨寨。全区上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挖断穷根、盘活穷山、摘掉穷帽的创业活动!

  l“不把贫困户搞脱贫,我要用鞋底打自己的脸!”

  刘银昌上任的1988年秋天,全区有7300多户贫困户。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刘银昌就下定决心: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群众吃饭问题!

  农业增收,关键在科学种田。刘银昌揣上烤苞谷棒(玉米),一次次往县里、州里、外地跑,弄新品种、学新科学。大山里的公路又窄又险,刘银昌遭遇翻车,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后刘银昌决定推广苞谷新品种的地膜种植法。刘银昌从区里买来种子、薄膜,带头背着免费往农户家里送。就这样群众还骂干部“多管闲事”。

  刘银昌不灰心,他怀里揣着一把皮尺、一个本子、一杆小秤,跑到哪说到哪、量到哪,一家家动员,一块田一块田地落实。群众半信半疑地种了,当年苞谷产量翻番。三年后,官店人实现了粮食自给,甩掉了“吃救济大户”的帽子。

  1996年底,全镇的贫困户减少到622户。刘银昌想:就是蚂蚁啃骨头,也要把这些贫困户啃下来。

  官店镇有个叫李增伦的人,人称“头号贫困户”。1997年正月初八,刘银昌检查工作时来到羊角山村3组李增伦家,进门一看,刘银昌眼圈红了:李增能夫妻都是又哑又聋的呆傻人,两口子一年到头不洗脸,不理发,头发膨得有筛子大,连大小便都不晓得要下床;房子是个用石头砌起的小茅棚,床上几片黑乎乎的烂棉絮,穷得无碗无筷,吊锅里煮着发霉的苞谷籽,饿了就伸手抓着嚼。

  刘银昌买来肥皂、洗衣粉、毛巾等用品,首先教李增伦一家学会洗脸洗澡。他找来组里的党员王从珍,请她当“编外家长”,指导这家搞生产,帮李增伦的女人洗头梳发;安排村支部副书记胡继重定期帮李增伦理发、刮胡子。他请来村组党员来李增伦家开现场会,大家捐钱出料,帮李家修起了两间木房。他又召集镇机关干部来李家开会,各部门有的解决生产资金,有的包教技术,有的提供种子、地膜。李增伦家荒了的田地有了生机,预计当年毛收入可达1.6万元。

  1997年以来,刘银昌每月至少来李增伦家看三四次,每年腊月二十四(小年)都要送钱送物来,他个人先后为李家投入1万多元。十几年来,刘银昌共帮扶困难农户50多户,自己先后投入近3万元。

  农民日子一天好过一天。人均年收入从1988年的233元增加到现在的2500元。1998年,官店镇在全县率先整体脱贫。刘银昌说:“要群众干的,干部要先干;要群众第二年干的,干部要头一年干。做到了这点,你就不怕没威信!”

  l“出路在山,成败在干!”

  农民要致富,还要别的出路,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刘银昌把眼光落到了连绵不断的大山上,提出了“优势在山、发展在山、出路在山”的创业思路。他根据本地气候特点,把山从山上到山下分成三类:山顶种植药材、日本落叶松;山腰种烟叶、杜仲、魔芋、粮食;山脚种茶、棕、桐、漆。

  1991年春夏之交,刘银昌带着党委成员,上山盖起临时工棚,组织1300多个劳力,在向龙包打响了首次大会战。他同干部群众一道,顶烈日,战雨天,开荒整地,昼夜连轴转。饿了,吃几个烧洋芋,渴了,喝几口山泉水,累得实在干不动了,就在干草上躺一会儿。六十多天下来,工地上吃掉烧洋芋25万吨,挖断锄头187把,终于开垦出500多亩高标准密植速生高产茶园。初战告捷,坚定了他开山创业的信心。

  群众以前从没种过烤烟。调整品种结构阻力很大,人们说,官店的山那么高,不能种烟。刘银昌就找来种子,拿自家责任田作试验,种了5亩,实行地膜栽培,绿绿的烟叶长得舒舒展展,年底一下子收入7500元,亩均1500元,是种苞谷收入的几倍!群众这下服了。烤烟、白肋烟在官店扎下根,最多时全镇种了2.7万多亩。

  种魔芋,开始农民也不认。刘银昌又在自家试种,一亩地一下子搞了两三千块钱,跟着种的农民都尝到甜头。群众这下高兴了,他们夸魔芋:“头顶三角叉,身穿蛇皮褂,脚下踩着个钱巴巴。”现在官店全镇种有魔芋2万亩,占建始全县的四分之一,建始成了远近闻名的魔芋大县!

  官店镇有一个叫长岭的地方,莽莽苍苍,绵延15公里。拥有10多万亩荒山野岭,杂草丛生。1996年秋,在刘银昌的主持下,在长岭召开向贫困决战的誓师大会,汇集了全镇14个管理区、49个村的1万7千多名干部群众。刘银昌向全镇发出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向贫困决战的总动员。17000多人披荆斩棘,摆开了对荒山的围歼战。刘银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一顶草帽,一双草鞋,一把挖锄,与群众一道,挖山不止。群众对刘银昌赞不绝口:“我们的刘书记站在台上是一个堂堂正正的领导,搞起劳动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指挥生产是个实实在在的内行。”几年下来,全镇干部群众在长岭开发出6000多亩土地,种植2000多亩20几个品种的药材。2000多亩草场吐着嫩绿,养鹿场、养羊场、养猪场不断增加效益,引领全镇畜牧业的发展。回顾长岭开发时,刘银昌激动地说:“只要想干敢干会干,就没有干不出的新天地。”

  l“交通活,流通活,经济才能发展”

  官店的交通闭塞,严重地制约着全镇的经济发展。这成了刘银昌和广大村民的一大心病。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官店人不等不靠,硬是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路。每年利用春秋两季农闲时期,刘银昌与干部群众一起住工棚、吃干粮、顶风雪、冒严寒、撬石块、拉细沙、垒路肩……靠着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刘银昌带领干部群众以国家投入修建70公里公路的项目资金,硬是用手推肩扛修通了公路570公里,大小桥梁18座。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刘银昌说:“车轮碾压在自己开出的路上,我就感到心底踏实和自豪。”但往日的艰辛仍历历在目。

  1986年冬,陈家湾至红沙溪段的公路开始修建,刘银昌在往工地上拉炸药的途中,拖拉机翻了,他一下子被摔晕了。醒后抬到工棚里,他的右臂已抬不起来,疼得浑身冒汗。村里的土郎中给他一查,右肩胛骨断裂!刘银昌不让声张,在工棚里吃了一天的止疼药,第二天天蒙蒙亮又上了工地。此后的7天内,刘银昌饭吃不下,全靠喝药酒,吃去痛片,硬是咬牙支撑到公路完工。但是他的肩骨已经变形,再也接不上了。

  1995年春节将至,一条断头公路没有修通,红沙溪村两个组的村民纷纷表示:“一家留一个猪脑壳过年,卖肉凑钱也要修通这条路。”刘银昌望着主动请缨的农民兄弟,二话没说从物资站借来三吨炸药,一声招呼,便聚集140多号人马,开上了修路工地……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刘银昌要大伙回家,弄点好吃的,跟家人吃顿团圆饭,春节过后再干,大家推辞不过,便只好答应了。可等刘银昌一走,工地上又响起了隆隆炮声。刘银昌知道大家伙又干上了。他连忙跑回家,提了一大壶苞谷酒,转身来到工地,在挖出的路基上摆上一排大碗,倒满酒,双手捧起一碗,哽咽着喊道:“兄弟们,我给你们拜年了!请大家歇一下,喝酒吧。”大伙接过酒碗,相互传递着,酒水和着泪水,一起吞了下去。整个春节,刘银昌和乡亲们没有休息一天,一直干到正月初七,终于修通了11.9公里的断头公路。

  刘银昌打通圈儿岩的故事在当地广泛流传。圈儿岩是座山,三面绝壁,一面是险绝的悬崖,39户160多口人就生活在这块与外界隔断的山顶上。一副宽约2米,长48步的木梯,一头架在山崖头,一头落在下面的斜坡上,圈儿岩人走这种危险的“天梯”,一走就是9代人!因为农产品运不下去,群众家家守着穷。刘银昌说:“修不通圈儿岩,我们就算不得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打通圈儿岩的战斗打响了,山上的群众家家户户像过年。刘银昌自己先捐出1000元,并任总指挥。他与乡亲们苦战两个月,终于在那万仞绝壁上开出一条通道。竣工那天,群众敲锣打鼓,鞭炮放了又放。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婆婆走到刘银昌面前,流着热泪说:“你就是刘书记?让我好好看看你这个大恩人!”

  l “苦不能苦孩子,穷不能穷教育”

  刘银昌只读过几年书,所以特别重视教育。在平常下乡,见到穿得破旧的孩子,他都要上去摸一摸,问两句,兜里的钱,十块八块,三十五十都掏给孩子。他先后帮扶过40多个学生。

  刘银昌深知贫穷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他一方面兴办各类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每家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一方面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配套设计,分步实施”的办学方针,自己带头捐款捐物,组织群众义务投工,筹资集料。几年来,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献料5万多件,义务投工39900个,修建混凝土结构校舍31栋,木石结构校舍66间,厕所33栋,添置教学设备18100套,学校全部实现三通。现在的官店,从村到镇,最高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学校。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官店的教学成绩走在全县前列:全镇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9%,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1.7%,官店民族中学升学率居全县第一。

  l今日的官店

  在刘银昌的带领下,官店人民经过16年的努力奋斗,开垦种植了1万亩茶叶、2万亩魔芋、2万亩烟叶、3万亩药材、1万亩黄姜,2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把官店的山山岭岭装扮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40多万亩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总投入才两千多万元,刘银昌带领官店人民却干出了一亿多元的业绩。以国家投入修建70公里公路的项目资金,修通了570公里公路,使公路里程由108公里增加到800多公里。建(业州镇)官(官店镇)公路经官店镇的西北方向进入官店镇集镇,以官店镇集镇为中心,公路辐射到各村,与周边的县市公路连网,形成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网。全镇49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95%的组可以用机动车运输,永远结束了肩挑背驮的历史。全镇水电装机容量由1988年的675千瓦,发展到了4650千瓦,安装了2000杆程的水泥电杆电线,97%的农户通了电灯。所有学校都得到了改造和修缮,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新修了大庄坪小学、官店镇中学,成功地实施了“千万工程”。

  官店人均收入由16年前的233元增加到2500元,人均占有粮食由150公斤增加到700公斤,1992年甩掉了吃粮告救济的帽子,1993年实现了财政自给,甩掉了财政补贴的帽子,全镇财政收入由130万元增加到600多万元,1994年官店跨进了湖北山区“百强乡镇”行列,1998年官店人民整体脱贫,正在向小康迈进。

  三、结语

  16年来,刘银昌就像一根标杆,一面旗帜,把钢铁般的意志和实干精神融入他挚爱着的山山水水。产业基地、会战工地、田间地头,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全镇人畜饮水、集镇建设、福利事业,件件洒下了他的汗水。

  刘银昌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76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2002年当选全国“十六大”党代表。1998年3月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底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农村基层干部标兵”,同时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杰出公民”。1998年6月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全国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工作者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称号。2001年9月荣获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扶贫开发突出贡献者”称号。2000年6月荣获中共湖北省委授予的“十佳乡镇党委书记”称号,同时荣获 “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9年6月荣获中共湖北省委授予的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00年8月19日,刘银昌作为全国推出的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三个典型之一,其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等各大媒介播出。8月20日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和中央其他主要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刘银昌的先进事迹、反映其先进事迹的电视专题片《土家寨好书记》也相继在湖北卫视和中央电视台播出。

  2001年6月28日,以他的事迹拍摄的电视片《官店的官》作为中央电视台纪念建党80周年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在全国展播,2001年8月18日,湖北电台、湖北电视台、楚天电台相继播出其先进事迹的新闻。

  为了老区的经济建设,为了全镇人民的富裕,刘银昌忠于职守,顽强拼搏,带领干部群众改变了官店贫穷落后的面貌。其间,州县领导考虑他长期在基层工作,几次调他进城安排工作,都被他谢绝了。刘银昌说,他的根在官店,心在官店。随着国家的第二轮扶贫开发,他要接着干,和官店人民一道奔小康。

  相关专题:2004年“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