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下一种形象:是“新威胁”还是稳定力量(2)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0:12 瞭望东方周刊

  


  不能骄傲的民族

    中国的成功之处更多在于摸索出了一条迄今为止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未来发展还将面临很多重大考验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对于在短短25年里,尤其是在近几年里,中国形象为什么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人们认为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是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5年里以年均9% 的速度增长,中国因素在世界上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打破了“中国崩溃论”的诅咒。在外国人看来,中国已变得更加“巨大”而“活跃”了。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小小波动,就引起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的震动。

    二是国际环境的变化。“9·11”之后,中美关系缓和,东亚表现出对华亲和力,世界权力分散化,中国自身也在国际舞台上谋求积极表现,致力成为负责任的、建设性的合作伙伴,“中国威胁论”的调子进一步降低。

    三是中国内政的调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经提出,便受到西方舆论热烈议论,被认为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指针。包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施政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乃至具体的宏观调控措施,也都让海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鲜气息。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国已经走到了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路口。在这个时候,内政与外交已密不可分,中国如何稳健前行,并与世界建立新型的关系,成为了重大课题。

    必须承认西方对中国的不同解读

    参加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专家们指出,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存在一个误区,那便是习惯自行其是,不在乎外界怎么看待我们。这种心态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消除。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说,中国人所受的传统教育,使得我们对自己国家的看法比较封闭,不能真正了解外界是怎么看待中国的。比如我们认为自己总是“与人为善”,“但这种看法,在一些外国人看来,不是不可以挑战的”。

    他说,当人家说中国有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不明白:我们从来就没有威胁过别人,怎么竟会有人这样说呢?“主要是出现问题的时候,参照系是不一样的。”

    那么,对有关问题,除了坚持原则外,从学者的角度,还应该有更客观的研究;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则应该增加理性的认识;政治家则要拥有更加开阔的胸襟。“中国应该以平等心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观。”王缉思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中国还只是“可爱的希望”

    俄罗斯著名中国学家季塔连科在中国学论坛上用流利的汉语对中国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不要骄傲。”

    虽然经济成就举世公认,但不能忽视的事实是,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再快的速度也不可能让中国在短期内赶上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印度尼赫鲁大学的戴史潘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总结所谓的“北京共识”尚为时过早。中国的成功之处更多在于摸索出了一条迄今为止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未来发展还将面临很多重大考验。

    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中文系主任瓦格纳教授看来,认为世界的未来发展系于中国的说法,只是在全世界缺乏方向感的今天,人们的一种“可爱的希望”。中国的发展还远远没有“成型”,即将到来的环境和能源压力可能使中国的发展“很不稳定”。

    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谈到,一个深厚而优秀的文明必定是“学习文明”而不是“教导文明”。“中国一旦骄傲,必然会付出美国那样的惨重代价。”

    中国应当更加“世界”

    2004年7月,中国公民赵燕在美国被殴打的事情一经媒体报道,就在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并不知情的人在网上发表意见,认为赵燕被打就因为她是中国公民。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被称为“中国先生”的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傅高义教授表示,他并没有听说过赵燕事件,这件事在美国并没有被广泛报道。

    同样熟悉日本问题的傅高义教授说,日本国会中的某个人讲了一些反对中国的“奇怪”的话,中国全国就会有强烈的反应。而实际上,那个人在日本并没有中国人想像中那么大的影响。对于在网上发表过激情绪帖子的人,他称之为“不懂事”。

    专家们说,一个开放的大国要有健康而宽容的胸襟。在中国又一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际化的心态也应当成为爱国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俞新天研究员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以合作为基调的国际主义,要把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结合起来考虑。”

    让世界“看到”中国

    不少西方人常常有这种感觉:中国人总是板着面孔,缺乏个性,只是一种“集体的存在”,好像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约数把他们都了解。

    杜维明教授说,一般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要么是赚了很多钱的大亨,比如李嘉诚,要么就是唱歌演戏的娱乐明星。这样的印象,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形成了交流隔膜。

    2004年3月,中国外交部正式设立公众外交处,外交面孔越来越亲民和柔和。海外的中国学专家说,今年初温家宝总理访欧期间给海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因为他愿意谈论自己作为大国总理的难处,让西方看到了一个真实和务实的领导人形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增加透明度,甚至与它的协调发展同样重要。在面对世界的时候,中国不妨坦承自己的困难。中国可以告诉世界,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受到限制,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琳、实习记者蔡明东/上海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