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局冲关——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与创新·结构调整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06:07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这个村有一个别致的村名:红五月。与村名同样别致的是,村里几乎家家墙上都有一份“养猪操作规程”。这份由四川大学和井研县联合制定的规程,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卫生质量标准制定。

  只要照章行事,便可以获得比过去高也比过去稳定的收入———“下家”,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井研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在井研,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猪场已逾千个。猪圈成为“车间”,喂猪不再仅凭经验和习惯。井研老农高兴地“埋怨”:养了一辈子猪,还得从头学。

  “从头学”的农民,在今日四川,何止万千。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省委书记张学忠言之谆谆。是时,羊年春节刚过。

  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省委、省政府布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攻坚冲关的全新棋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下,力度与规模空前的结构调整,深刻地改变着四川农业的面貌。

  新一轮调整功效所及,超越农业本身,也超越四川这一空间范围。这是由四川农业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格局中的历史方位决定的结构调整之于农业,是一个永恒主题。世纪之交的新一轮调整,“新”意何在?

  新一轮调整,我们面临历史性契机———上世纪末,与无数代人如影相随的农产品短

  缺成为历史。四川农业进入供求总体平衡的新时期,为新一轮调整奠定了物质基础。加入WTO,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满变数,为新一轮调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一轮调整,我们面临众多深层次问题———从农产品品种品质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到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应当怎样“落子”;从农产品加工滞后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低,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种种问题交织作用,演绎出一个新问题:农民增收困难。

  无论契机还是问题,都昭示新一轮调整不是农业内部简单的增加什么、减少什么的战术性调整,而是优化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就农业抓农业的调整,而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性调整。

  历史的必然性决定:这是一次起点高、难度大的调整。

  历史的必然性决定:我们必须赢得新一轮调整。

  新一轮调整功效所及,超越农业本身,也超越四川这一空间范围。这是由四川农业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格局中的历史方位决定的。

  不仅以占全国4.2%的耕地养活全国6.8%的人口,而且常年调出稻谷130万吨、猪肉180多万吨、白酒30多万吨———作为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新一轮调整中,四川为确

  保国家粮食安全恪尽厥职。

  几年累计退耕还林1163万亩,耕地减少近千万亩,2003年粮食总产量却比2001年增加126.8万吨;今年小春,丰收谣再次唱响蜀乡。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确保母亲河生态安全,5年间退耕还林加上荒山造林,净增森林1740万亩。新一轮调整中,四川的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5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增收183元,增加额刷新历史纪录,增幅10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新一轮调整中,四川向农民增收这一基本目标走近一步、又一步。

  新一轮调整,我们收获的,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在调整中通过“从头学”而成长起来的新型农民,还有从感性中升华的理性认识。这些认识之所以弥足珍贵,在于它不仅适用于结构调整,也适用于做好整个“三农”工作。

  ———始终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确保粮食安全;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面向市场,讲求效益;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优质化、标准化生产;

  ———放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改善农民收入结构和就业结构;

  ———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市场导向的作用不仅在于给出生产信号,还在于对生产要素排列组合的“撮合”

  刘源学的养鱼专业户生涯今年画上句号。“调研”的结果,这位宜宾市翠屏区农民发现,与自产自销的养鱼相比,还是像“工人”一样按订单种优质稻划算。于是,9亩鱼塘变成稻田。在翠屏区,像刘源学这样种订单粮的有2.5万户。

  几年前,在四川农村,能回答“什么是订单农业”这一问题的人寥寥无几。几年后的今天,即使在一些僻远山村,这一问题也不再成其为难题。

  到去年底,四川477家种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农产品订单生产基地907万亩。最近3年间,仅农业部门帮助建立的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就达到1415万亩。

  “今年我这4亩7分田,要多收400多块钱。”8月17日,在蛙声如鼓的稻田边,邛崃市卧龙镇农民陈心跃告诉记者。陈家是与文君米业公司签订单的10万农户之一。这些农户按照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种优质稻,每公斤收购价高出市价8分。

  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为大生产,生产过程改变的同时也改变着观念和生产目的:不再只为自己生产,更是为消费者生产;不再只为产出的“量”下力气,更在产出的“质”上动脑筋———说到底,调结构就是“调优”。

  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企业抓订单,订单农业搭建起这样一个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从产品到货币的“惊险一跃”,生产者持续增收;企业创建品牌,获得发展;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互动。农业在这一平台上不断攀升。短短两三年,四川农产品走出“多的不优,优的不多”的尴尬境地,优质农产品比重上了一个大台阶。

  今年,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1710万亩,“双低”油菜832万亩,分别占水稻、油菜总面积的57%、68%;优质专用玉米510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29%。去年,全省优质水果、名优茶叶、精细蔬菜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分别达到37%、34%、30%。

  回眸新一轮调整,一条主线一目了然:市场导向。正如省长张中伟所说:关键问题是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面向市场调整结构。

  彭州市拥有一项中西部地区“第一”: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四川有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农业部定点联系市场,全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151家。市场交易方式由集市贸易发展到专业批发、跨区域贸易、订单交易。以城乡贸易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为中心、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四川初步建立。

  市场导向的作用不仅在于给出生产信号,还在于对生产要素排列组合的“撮合”。

  四川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上是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海外资本。这些企业,大都起点较高、规模较大、带动农户能力较强。成都巨丰食品有限公司便是一例:年扩繁商品仔猪120万头,屠宰加工生猪42万头,精深加工产品2万吨,年销售收入1.66亿元,带动6万农户养商品猪。

  坚持市场导向并不意味着市场万能,特别是在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市场之手不能自动调节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农业。这就需要政府之手的牵动。

  四川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原则、方向和重点。同时,整合项目和资金,加大农业投入。优化支出结构,改革资金分配办法,创新管理模式和投入机制———四川财政支农力度逐步加大。2001年以来,仅投入优质粮油基地、种植试点示范基地建设等的资金就达3.71亿元。

  政策与投入和谐统一,取得1+1>2效应的是资阳市。

  资阳正在推进“千万工程”:到2005年全市出栏生猪600万头、山羊400万只的外向型产业互动工程。由市财政、各县(市、区)政府和企业入股,筹集股本金1419万元,成立“千万工程”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放大比例落实信贷规模。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变为提供担保,形成多赢格局:多数业主无有效抵押资产问题迎刃而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有效防范;解决信贷规模1.5亿元,带动业主投入3亿元以上。

  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只有同科技进步和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比较效益相统一,才能锻造有自身能力的产业优势宋代诗人陆游回忆客居成都的情景,留下“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的诗句。倘若陆游在世,出成都城西,将发现醉人的远不仅仅是梅花。

  西出锦里,有一个千红万紫的所在———成都市温江区。

  这里是西部最大的花木生产交易中心。全区1.2万农户经营着多种花木。去年,全区外销花木3亿多元,农民靠花木人均增收163元。

  温江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地方在分析自己的优势时,不是立足更大的空间,跳出本地看自己;不是以动态的眼光,而是着眼于现在有什么。于是,这也是优势,那也是优势,支柱产业朝立夕废,周而复始。

  局部“小而全”的结果,是全局范围内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同。

  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只有同科技进步和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比较效益相统一,才能锻造有自身能力的产业优势。

  两年前,根据最适生态原则和比较效益原则,立足产业整体开发,以优化品质结构为切入点,四川开始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比较优势——两年来,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撑,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趋于合理。“双低”油菜、柑橘、棉花被列为全国优势农产品,相关县被列为全国优势产区。优质水稻、“双低”油菜、饲用玉米、优质柑橘、名优茶叶、商品蔬菜、优质蚕桑、优质棉花被列为全省优势农产品,建立省级优势产区24个。217个农产品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仅仅是优质米,就多达70余个品牌。

  产业化是打造优势的一极,科技进步和标准化生产则是另一极。

  优质、专用、特色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产品保鲜储运及加工转化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等联合攻关;每年2.3万名农技人员与农户的“零接触”;每年培训骨干农民500万人次以上……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0%以上,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

  124个农业地方标准次第出台;33个标准化示范区一一建立;17个市级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18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站陆续组建……全省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711个共1215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41个,其中经全国转换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85个;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4.6万亩,18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产业链的延长,前所未有地改变着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四川2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有13家是乡镇企业;四川乡镇企业系统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多达5461个。从食品饮料加工到纺织加工、木材加工,产业链的延长,不仅使初级产品大幅度增值,而且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就业岗位,前所未有地改变着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提供全省GDP的1/5、工业增加值的2/5、地方财政收入的1/4、农民纯收入的1/5;吸纳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8%,占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一半,吸纳农村劳动力年增幅3%———这就是四川的乡镇企业!

  20年前,邓小平同志欣喜地用“异军突起”形容崛起中的乡镇企业。20年过去,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载体。

  回眸来路,四川乡镇企业有过高歌猛进的岁月,也有过曲折的日子。当被压抑已久的能量以爆发的形式释放出来,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使自身的种种不适应凸现出来,世纪之交,四川乡镇企业面临方向性选择:是二次创业使生命之树长青,还是无所作为而渐渐凋零?

  选择,只能是前者。

  跨世纪的几年间,在全面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的同时,四川乡镇企业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提高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做强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三次产业比重为1.1:65.7:33.2,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6%,工业增加值占增加值总额的54%。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轻工纺织、旅游服务成为支撑四川乡镇企业的支柱。

  在乡镇企业发展早期,“船小好调头”曾经被认为是其特有优势。随着内外竞争加剧,大批“其兴也勃”的企业“其亡也忽”。在把“小船”做得更加能抗风险的同时,能否打造大批抗击狂风巨浪的“巨轮”,事关四川乡镇企业兴衰。

  在沐川县的茫茫竹海里,就有一艘这样的“巨轮”:永丰纸业公司。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几年间,公司规模、产品档次、经济效益取得重大突破。沐川42万亩竹林和周边县数十万亩竹林成为公司的原料基地,带动县内县外20余万农户。去年,农民人均卖竹收入570元,全县财政收入的60%来自公司。

  与永丰比肩而立:龙蟒集团、佳乐集团、宏达集团、桂湖公司、竹叶青茶业公司……这样的“巨轮”,可以开出一张长长的名单。全省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已达3189家。

  乡镇工业园区这一“稀缺物”在今日蜀中正健康成长,承载着一个个产业集群。

  这些园区中的一个名叫“凤鸣科技工业园区”,位于彭山县。南北朝时凤鸣即已形成集镇。当现代工业文明的火炬在这传统农业大镇熊熊燃起,从中传递出的信号绝不仅止于象征意义,涵盖范围也绝不仅止于这个千年古镇。

  本报记者唐小强王沛邹渠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