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争议史美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08:04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陈韶旭 李翔

  内地的投资者看她的目光是那么的复杂,那么的矛盾——

  他们不知道是该把鲜花奉献给她,还是把泪水奉献给她;是把喜悦和欢欣带给她,还是把辛酸和苦涩扔给她;是用掌声为她送行还是以沉默目送她……

  在中国股市面临崩盘般垂直下泻的关键时刻,史美伦悄悄地走了。目送她的,是证券市场投资者们复杂的眼神,有的惋惜,有的庆幸……

  她的到来,史无前例,她是改革开放以来首位担任副部级官员的香港人;她就任之后,中国股市曝光的黑幕之多,史无前例;对她的3年工作,市场人士争议之多,同样也是史无前例的。

  史无前例的史美伦,纠结了市场太多的希望与失望。对于这位特殊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有人称她是股市“铁娘子”、“女包公”,也有人称其为股市“杀手”、“恶管家”。

  在史美伦的办公室里,挂的是她从香港带来的这样一幅字:“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然而,已回到香港的她,在获悉被免职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却是连说两声“太好了”。

  充满争议的史美伦走了,但中国股市依旧彷徨,争议远未停止。

  上任——“总有一种使命感与正义感”

  史美伦到来时,正是中国股市处在轻松逾越2000点的巅峰时刻。在香港证监会工作10年后又来到中国证监会,史美伦希望延续她在香港证券市场的铁血监管风格。她说,自己对市场监管“总有一种使命感与正义感”。她把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视为“自己的一个机会,可以参与内地金融市场改革,为国家服务”。

  史美伦在2001年3月到中国证监会走马上任。作为第一位由中国政府正式聘请的、由香港人担任的国务院所属部委副部级官员,她的任命经过了中国领导干部任职的正式程序。国家给这位特殊资历的专业人士以市场薪酬——540万港元年薪。但在到北京之前,史美伦已作出决定,只拿与其它证监会副主席同等标准的工资,其余的年薪除了在京生活费用外全部用以设立基金,支持中国证监会的监管官员到国外培训进修。

  监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必须做到”

  2001年之后,股市黑幕次第曝光,亿安科技案、中科创业案、博时基金案、银广夏案相继受到查处,这与媒体舆论监督以及中国证监会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违法案件密切相关。中国股市的监管理念、政策与手段,都越发显现出与国际规范接轨的特征。

  虽然史美伦本人并不赞同外界关于中国证券市场自她上任后开始“监管时代”的议论,但是史美伦相信:“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必须做到,那就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并始终不渝地遵循它,确保市场的公信力不受侵害。”

  她说:“对股市上各种违规违法的事情,比如圈钱、欺骗小股东、做假账等行为,只能也必须是有一件查处一件,尤其是对那些非常恶劣的、欺骗投资者的行为进行查处,不存在所谓掌握力度、使之或大或小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市场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前提。”

  在她上任的第一年里,中国证监会所颁布的有关证券监管的法规或条例就达51件,初步建立了国内的监管法规架构。同时有80多家上市公司和10多家中介机构受到公开谴责、行政处罚,甚至立案侦查。

  熊市——“加强监管并不等于打击股市”

  从2245点到1260点,上证指数在3年多的时间里缩水1000点。一个巧合就是,史美伦挑起监管重任之后,股市就没有再给人以“5·19”行情那样的信心,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责任归属的联想。

  真的是监管过度造成了股市下跌吗?诚然,挑破黑幕会导致黑幕包装下的高股价一落千丈,“银广夏”、“中科系”、“东方电子”、“博时基金”等的崩塌都是例证。而一度创造所谓奇迹的百元股“亿安科技”的殒灭更是重创市场信心。

  但是史美伦认为:“加强监管并不等于打击股市,更不代表监管的目的是挤泡沫。”监管者总会受到非议,因为市场上没有人希望受制于监管。

  在史美伦原定的两年任期将满之前,就有观察人士写道:内地的投资者看她的目光是那么的复杂,那么的矛盾,他们不知道是该把鲜花奉献给她,还是把泪水奉献给她;是把喜悦和欢欣带给她,还是把辛酸和苦涩扔给她;是用掌声为她送行还是以沉默目送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史美伦走了,但并不意味着监管者真的离去。

  关于史美伦的三点争议

  早在2001年3月史美伦到北京上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第一天,已有人认为她“水土不服”干不长。对此,史美伦说:“如果真是水土不服,我不会超期在证监会工作那么久。”

  史美伦来北京就任的目标到底实现了多少?她所极力倡导的“三公原则”将如何继续推进?三年多来密集的法规建设将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和保全中国资本市场?在史美伦离开之时,如何评价她的这三年,成为市场人士热议的话题。

  争议之一,史美伦刮起的监管风暴在股市下跌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毕竟证券市场的暴跌乃至失控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

  争议之二,史美伦的海外经验和国内近年来盛行的“洋教条”有没有联系?对于尚处在“婴儿”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成熟证券市场的监管手段是否“水土不服”?

  争议之三,史美伦在上任之后暴露出来的大案要案中是否秉承了当年在港主事刚正不阿决不妥协的精神?无论是基金黑幕案还是银广夏案等等,中国证监会都不是“先发制人”的监管者。

  史美伦档案

  1952年上海出生,后来在香港长大,中学毕业后留学美国;

  1972年获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82年获美国加州圣达嘉娜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82-1984年任美国旧金山市Pillsbury、MadisonandSutro律师事务所私人执业律师;

  1985-1990年任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律师;

  1992-1993年负责香港证监会有关H股公司于香港上市事宜;

  1993年任证监会企业融资部高级总监的史美伦,对于怡和事件采取强硬立场,坚守证监原则,最终迫使希冀回避香港证监会监管的怡和集团只得远走新加坡;

  1997年时任证监会执行董事的史美伦,领导香港证监会同联交所共同推动打击黑庄,使当时的炒风随之陡然下降;

  1998年出任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兼营运总裁;

  2001年3月就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2004年9月13日正式卸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

  徐汇摄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