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禁租令”禁不住大学生 申请校外租房的程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5日09:42 胶东在线

  今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新学期禁止大学生擅自在外租房的通知。一时间,大学生在外租房成为校园和社会热论的焦点。如今,各高校已开学一星期了,一纸禁令是不是让南京在外租房的大学生们都回到了校园的宿舍?记者近日在走访了南京几所高校周围的房产中介公司后发现,大学生租房市场仍然呈现“供需两旺”的状况。

  在南京一些高校周围的中介公司,不难看到一些大学生寻求合租的信息。上海路附近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一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教育部发布的禁租令他们不清楚,而且这学期来租房的大学生跟以往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很多同学都是续租的老客户,还有的是老生介绍的新生。但都是大三大四的同学,也有是研究生。记者又采访了南京5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在外租房的学生,这学期并没有搬回学校。而大学方面除了南京大学目前正在对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进行逐一统计外,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没有采取什么强硬措施使以前在外租房的同学回到学校,而只是对新学期欲申请到校外租房的学生进行了严格把关和审核,除了特殊情况,比如疾病等,不能再办理走读手续。在调查中,一部分被采访的同学对禁租令的实施表示不满。

  大学生为何不愿住学校宿舍?

  为何许多高校学生选择到校外租房,而不住学校的集体宿舍呢?有些同学甚至愿意交了学校的住宿费之后还要在外面租房住,他们的原因何在?

  类型一:考研一族

  “考研族”是校园租房学生的主要成员。高校里的“考研族”分成几等。上等租一居室或两居室;二等则租一般的平房或几人合租一间房;三等可能租的地方还不如学校的宿舍,但是为了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们成了租房族中的一员。“主要是图个清净!宿舍里的几个同学从早吵到晚,连觉都没法睡,更不用说复习了!再说了,如果在学校住,每晚还得忙着找教室自习。学校管得严,教学楼不到十点钟就熄灯,宿舍到十一点,熄灯后想学习都没门。可这关头,电可比什么都重要啊!而且,我在晚上大脑特兴奋,我劲头来了可以搞个通宵,在外租房就不会打搅别人。一位“考研族”如是说。另外还有部分“托福族”或“GRE族”,情况也大致相同。

  类型二:校园上班族

  如今高校学子中涌现出了不少外出勤工俭学者、在外兼职者,甚至还有经商做生意者。他们一般需要很大程度上的行为自由。但大学校园有较严格的管理规定和作息时间。于是,校外租房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南京财经大学的张某在一家电脑公司做兼职,他的住房里装有电话和一台电脑。他认为:“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学会生存。应该趁着年轻、有激情的时候,多出去闯闯!否则,以现在社会的变化速度,以后再走出去会感到措手不及的。”

  类型三:家境富裕型

  “学校宿舍实在太嘈杂了,你需要休息的时候,别人在打闹;你想挑灯夜读的时候,别人又在休息。把握不好容易激发和同学之间的矛盾,所以干脆到外面居住,想看到几点钟都无所谓了。”小璐的家境比较富有。当她来到6个人一间的大学宿舍时,看到那拥挤的双层床、“挤挤一堂”的冲凉房、很不卫生的公共厕所,她感到很不适应。于是,她在外租了一间拥有独立厨厕、外带电话的房子,每月租金600多块。小璐说:“学校的宿舍条件太差,可以说是‘脏、乱、吵’。在外边租房,等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类型四:逃避现实型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凡事都是由父母包办。因此,当他们进入集体生活明显会感到不适应。同学之间,一个宿舍的宿友之间发生矛盾是常有的,而且,同学之间的生活习惯,经济上的差异都会给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到校外租房。

  类型五:个性张扬性

  “个人创作型”租房族也可分成好几类,如文学类、电脑类、音乐类、财经类等。小枫酷爱摇滚,一天到晚抱着吉他拨弄个不停,可别人听起来却未必是天籁。所以,小枫就邀上几个“摇滚发烧友”,在外共租了间房。这样搞音乐既不得罪人,又自由清净。小枫和他的“发烧友”们在那个房子里成立了他们的摇滚乐队。

  类型六:恋爱中的情侣

  在目前的大学外租房中,情侣双双租房的大学生确实不少。他们一般自己会偶尔开伙,俨然一对小夫妻模样。他们在外租房完全是为了逃避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解相思之苦。这一类是学校、家长都很担心和必须制止的。

  “禁租令”能禁住大学生吗?

  学生:我们已经是成年人

  今年已20岁的小A是南京某大学大三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在校外租房住。说起禁租令她滔滔不绝。“我是个比较喜欢自由的人,希望多点私人空间,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学校的寝室管得太严,晚上要准时熄灯,我不太适应。同学之间也时有矛盾,所以我向学校申请了住在校外。我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找到了房子。那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另两间住了两个准备考研的同学。“禁租令”发布之后,小A也曾担心学校要求在外住的学生全部搬回学校寝室,但开学之后,她发现仍然有许多同学在外租房,学校也并没有对此做出什么较大的举动,于是她便继续住在外面了。我自己觉得现在住在外面就挺好的,至少比在学校里自由。同住的几个人相处得都很好,由于大家都是为了学习而搬出来,那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会互相感染,平时也可以相互督促、鼓励,学习效果很好。而且也结识了许多其他在外租房的同学,大家有空都会在一起玩,感觉都不错。当然,学生在外租房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比如由于脱离集体使得一些信息不够畅通,比如工作讯息、考研信息等。就是和同学之间的接触也比较少了,消息自然不是很灵通,同学间的关系也确有些淡了。所以我准备大四的时候再搬回寝室,那时大家不管找工作或者考研,都还是需要多交流一些的。关于这个禁租令,小A觉得并没有太大的必要。“自己都20岁了,已经是成年人了,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对自己负责。”

  老师:禁租令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南京某大学的一位学生辅导员认为禁租令的实施会有一定的困难。他说虽然自己还是比较赞同禁租令,因为大学生住在学校便于学校统一管理,安全有保障,许多学生在稍远处租房,上课时间不易掌握,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学生学习;同时外面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碰到一些情况,大学生往往难以应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校外租房不受约束,容易放松自己。看录像、玩游戏、喝酒、唱歌、彻夜不归,再交上几上有恶习的朋友,就会很容易走上弯路。至于一些因谈恋爱在外面租房同居的,更不提倡。同时,学生通过集体生活也能培养生活能力、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但是,大学是一个可以解放个性,锻造人格的最佳时期,现在的大学生独立性更强了,他们通过家庭支持或自己打工在外租房,从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活更多的是强调个性的培养和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大学阶段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铺垫。因此,对于大学学校而言,对学生的管理不可能像中学的管理。况且,现在的大学生除了大一新生的年龄在18岁左右,到了大二基本上就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对自己行为负责了。他认为,作为学校应该在如何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如何吸引学生自动的回到学校,如何制定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规章等工作上下工夫。

  专家:校外租房是学生的一种心理

  释放心理学研究专家李萍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做了深层次的剖析。她说,在校外租房也是大学生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比如一些学生抱怨宿舍条件差,寝室人太多、太吵,不利于学习,不是没有道理,但过于强调客观,忽略了意志力这个“内因”对人所起的作用。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归因”理论,就是人们判断一个事情,到底将它的原因归在哪里,一般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现在学生大多都是一种外部归因,即强调客观,强调自己的种种不如意,这样的归因方式是不科学的。另外还有就是人际沟通的问题。应该说,大学生活是一个获得多种信息知识交流,跟优秀人才交往的好机会,所以,随意的放弃将是一种严重的损失。但她认为仅靠一纸禁令就将这一现象消除并不现实。大学生在校外租房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件好事情,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目前在高校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不能完全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作为校方,也应该思考自己现行的一套管理制度是否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对待大学生校外租房这样颇为棘手的问题方面,堵不如疏,最好以一种理性、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去解决。

  比如说大三、大四因为在外实习,可能在用水、用电、回寝室休息等方面都与学校通常的规章制度有所冲突,学校应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推行“学校社区”式的新管理。比如可以开一个关于如何提高宿舍人性化、民主化管理的讨论,切实提高学校学生宿舍住宿质量,要让在校外租房的大学生自动回到学校的怀抱岂不更好?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总是要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组织中才能生存。如果离开这些关系和组织,一个人的生存肯定会成为无源之水。既然如此,个人行为就一定会受到约束,因为谁都不能拥有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而无论是在一个社会中,还是在一个组织中,都肯定要有一定的游戏规则。你愿意在哪一个组织中生存,你就得遵守这个组织的游戏规则。

  我们期待着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出现,那就是破除旧有的规章制度,走向宽松、和谐、更显人文关怀的氛围。(记者苏咏梅)责任编辑:韩延吉 来源:江南时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