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经济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03:16 山西晚报 | |||||||||
本报9月15日讯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长寿时代的来临,老年人独居、老年夫妇身边没有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称为“空巢家庭”。据统计,省城有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为242408户。其中,单身老人户为27530户,只有一对老夫妇的为40162户,空巢家庭户占总户数的27.92%。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最需“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
按有关规定,太原市离休人员的医疗费是实报实销,而这部分人仅占离、退总人数的5%。其他95%的退休(退职)人员每人一年的个人医疗账户基金费是500元左右。2003年,实际离、退休人员每人平均一年的医疗卫生费支出为917元,个人负担费用比例近一半。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大部分人晚年积劳成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目前太原市参加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48%,相当一部分老人都没有医疗保险。对贫困“空巢老人”,如何做到“应保尽保”,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郭瑞坤 梁成虎 吴义芳) 让“空巢”变为“爱巢” 就在昨日,记者听同事说,他们小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去世一个月了刚刚被发现,凄惨之状可想而知,而这样的悲剧似乎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空巢老人”成了喧嚣都市中被遗忘的群落。但是,我们终究无法遗忘,因为这样的“空巢”群落正在不断地壮大起来,不久的将来,都市里将有八成的老人都将成为空巢老人。让“空巢”如何成为“爱巢”?这是需要所有人思考且付诸行动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会成为老人。 “空巢”变“爱巢”首先需要的是子女的关照。“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空巢老人真实的生活写照。子女长大了翅膀硬了,离开了这个哺育他们的暖巢,而父母却一天比一天衰老了,这个时候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他们都需要子女的反哺。为什么一首《常回家看看》会一夜间唱响在所有的老人心中?他们真的太寂寞。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传统大家庭模式如今正被四二一的小家庭模式所代替,常常是连说话的人都找不着啊。所以子女除了尽到经济赡养之责外,别忘了多给父母一些精神抚慰。 其次,“空巢”变“爱巢”还需要社区邻里及自愿者的帮助。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社区应该是个知冷知热的热心组织,对于子女不在家的老人,社区应该注册在案,及时关注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并联系医院及一些老年活动场所,促使他们和社区的老人结成对子,让老人能老有所乐,病有所托。同时倡导一些爱心志愿者,老吾老及人之老,倡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给空巢老人送温暖。 再次,“空巢”变““爱巢”还需要老人的自我关照。面对暮年老人应该有豁达平和的心态,关心身边事,积极接受新事物,积极与人交往,充分利用好大把的休暇时间,这样不仅精神愉悦,而且也对健康有益,尽可能降低了因病致贫的几率。 家有老人是个宝,他们就像一本丰厚宝贵的书籍,对他们的关爱与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陈力方 (来源: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郭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