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报专题 > 正文

新中国大使的成长故事:从日军轰炸中死里逃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11:42 世界报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毛泽东亲启电钮后冉冉升起的时候,后来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吴建民、梅兆荣、沙祖康3位大使分别是10岁、15岁和2岁。可以说,他们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吴建民大使90年代初以外交部发言人称誉中外,在蒙特卡罗申奥中唇舌作刀枪,勇战西方媒体。他出使荷兰、法国前后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两度力挫西方反华提案。去年,就任外交学院第8任院长,并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梅兆荣大使80年代中期开始出使波恩(柏林),先后长达近9年,创出了新时期大使驻外任期的最高纪录。以樽俎折冲、
横扫千军著称的沙祖康大使在“银河号事件”中蜚声国际,此后更是在国际军控领域独领风骚。今年,他又在人权会议和贸发会议大展风采。

  《世界报》 从本期起开始连载3位著名外交家口述自己成长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学习、工作与爱情,读来平实畅晓,亲切感人。

  口述者简介

  吴建民大使,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研究生。他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法语翻译。上世纪80年代后,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比利时大使馆兼欧洲共同体使团政务参赞。90年代初,吴建民出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1994年起,吴建民任驻荷兰大使,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及其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驻法国大使。现任外交学院院长。2003年12月,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国展局75年来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作为外交“喉舌”,吴建民折冲于口舌之间,尤其是蒙特卡罗“申奥”、克里斯托弗访华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与“吹风会”、巴黎“申博”,尽现外交官风采魅力。在日内瓦52、53届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吴建民以唇舌作刀枪,率团两次击败西方反华提案。

  茫茫雾都的苦难童年

  1939年3月30日我生在重庆。那个时候,抗日战争爆发已经有两年了。“七七”抗战爆发之后,就是在日本人即将要攻占南京的时候,我们全家就搬到重庆,那个时候还没有我。

  当时家里不走也不行,南京大屠杀啊。我妈妈后来跟我讲,从南京逃往重庆的时候非常惨。大家都逃难,很恐惧。长江里面有一艘船来了,船慢慢驶进去,甲板上全坐着人,到处都是人。没有吃的,也没有水喝,他们就用绳子和搪瓷杯子到江里打水上来喝。所以逃难的时候是非常苦的。

  到了重庆以后,1939年就有了我。当时家里有爸爸、妈妈、祖母。我父亲是一个汽车司机,他受的教育不多,从小家庭也不是太好,所以大概只读了两年私塾。你们知道,旧中国没有公立学校,只能跟着先生上课。后来就再也没有机会学习了。他就去学手艺,学开汽车。所以我父亲的文化,大概就只会写写自己的名字,两个字写得还不错,脑子很清楚。我妈妈没有多少文化,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父母文化都不是很高。我祖母呢,脾气比较怪,她也没有受过多少教育。

  我们逃到重庆后,家境很拮据,情况很不好,所以我父亲就开汽车。当时找了一份工作就是开邮车,这个工作经常要跑长途。那个时候日本飞机经常轰炸重庆。当时我们住在西四街,开始没有炸到。2002年我到重庆去,专门找这个地方,看看西四街还在不在,想去看看我们住的老房子还有没有了。这个街的部分地方还能看到,但是那个老房子没有了。口述/吴建民 整理/宗道一 傅铮铮 朱礼盈 金筱(详情请见当期《世界报》,谢绝转载)

  相关专题:世界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