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注重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生态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17:01 温州新闻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6日电(记者殷耀任会斌)经过20多年的保护与建设,目前中国金沙江上游林区的森林覆盖率已恢复至57%,坐落在林区深处的云南省丽江市也因此重获“动植物王国”的美誉。

  “生态保护政策与当地纳西族居民独特的传统文化协同发力,是林区再现绿水青山的奥妙所在。与立法等保护措施一样,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已成为中国保护
好用光电鼠标仅售9元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点点通赠通行币开始了 新品1元无底价抢拍!
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日前于呼和浩特市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西部发展论坛”上,纳西族学者和湛如是说。

  和湛告诉记者,“天人合一”是纳西族人评判人与自然关系好坏的尺度,他们禁止在森林的旺盛成长期毁林开荒、挖土取石;狩猎时禁捕幼小的鸟兽鱼虫和怀崽母兽;药材即使非常珍贵也不得挖光,否则将被定为无道德的叛逆者,而植树造林、治理荒滩等行为则被尊为善举。这是金沙江上游林区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长期以来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额尔敦扎布介绍说,从以蒙古族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以苗族、瑶族为代表的南方耕猎文化,到以藏族为代表的农牧文化,都含有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成分。

  如云南彝族有植物崇拜的传统,不允许乱砍滥伐;云南傣族认为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有人工培植薪炭林的传统,从不砍伐森林烧柴;游牧在中国祁连山区的裕固族居民利用牛粪做燃料;蒙古族牧民尊称草原为“大命”,认为人和动物都是“小命”,严禁破坏草原和水源。长期以来,这些观念都有力地保护了当地的原始森林和草原。

  “石漠化”是困扰中国西南地区生态保护工作的一大难题,当地的苗族、瑶族居民有向石缝内填鸟粪的习惯,科研人员发现鸟粪中有未消化掉的植物种子,发芽后可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

  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指出,近年来中国非常注意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的生态价值,最大可能地调动人们直接参与到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当中,已初步实现了保护生态与造福一方的双赢目标。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