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校“就业率神话”是怎样打造出来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09:49 新华网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日,北京地区2004届毕业生全员初次就业率为89.43%,其中研究生为92.84%,本科生88.44%,专科生(含高职)的初次就业率达到了88.45%。从数据看,整体情况好于去年,且已提前超额完成教育部到8月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

  毕业生到招聘会上去寻求机会,那么招聘单位给他们的机会有多少呢?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点点通赠通行币开始了 让眼镜成为历史

  但最近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北京不少高校由于各种原因,不惜铤而走险,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法“提高”就业率。同时,记者在北京各人才市场,也看到很多毕业生仍然徘徊在各单位的招聘展台前。那么,89.43%的“就业率”到底有没有“水分”呢?为此,记者在北京进行了调查。

  质疑“就业率”统计方法

  据记者了解,1999年,国家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对于统计就业率的原因,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毕业生就业处给出的解释是“要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公布就业率就是对各高校办学质量的督促”。去年,教育部又出台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将学校扩招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将会减少招生,对就业率偏低的专业也要控制招生规模。

  就业率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时,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由国家分配转向市场配置后的新事物。记者了解到,就业率是这样一个概念: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其中待就业毕业生人数包括截止到该年度8月底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和已申请不参加本年度就业的毕业生人数。

  对于就业率的现行统计方法,北京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高先生认为,现行的就业率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就业的量,更反映不出来就业的“质”,从这个数字里看不出学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流向和供需比例。

  据一位就业指导老师介绍,最初教育部提出对高校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评估的时候,是有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对于高校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使就业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深入、更科学是很有意义的。但不知为何,现在这个评估体系只剩下就业率了,根本就不能涵盖就业的复杂过程。

  对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很多女大学生只能在许多单位无理的拒绝声中不断的寻找新的机会。

  在采访中,许多人对现在的就业统计方法也表示质疑。首先,什么叫就业,什么叫待就业?按照现行的统计办法,被认为是已经就业的,也就是上面公式中的分子包括:有明确接收单位并拿到正式报到证的、攻读研究生的、准备出国并在学校备案的。那些毕业后二次就业、自谋职业、暂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都被认为是待就业生,这些越来越多的隐性就业在就业率中根本反映不出来。他们认为,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越来越开放,他们不在乎户口、编制以及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很多毕业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可是他们的工作单位解决不了他们的户口和人事关系,即使双方签约了,也不能列入学校的就业计划,不能解决报到证,就不能算进就业率。

  有专家指出,在计算就业率时,考研究生、出国留学的人也算在内,这显然不能反映“就业”的水平,因为这一部分人并没有进入人才市场。国家应当明确这一点。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严凤桥在接受《北京现代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一次就业率并不能反映全部情况。一个反映真实完全情况的就业率数据,应当反映的是劳动力市场接纳毕业生的程度。

  “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要抱着铁饭碗不放,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却跟不上实际的发展。”有不少专家也发表同样的看法,“目前这种以就业率的方式来考核一个高校的教育质量,并且把它同招生挂钩,也许出于好意,但带来的弊端不容忽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个学校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在‘就业率’上玩‘猫腻’,给高校、社会、学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虚假就业率”是如何“出笼”的?

  记者在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看到两份统计数据,一份是实际已经签了工作的学生,有20名,另一份是已经“有着落”的,估计有40人左右,而后者是上报的或者公开出去的数字。这所高校的一名学生说,“我们系去年的就业率据说是75%,可实际一个班在统计数字截止时就业率连55%都不到。”

  北京某著名高校2004届本科毕业生小杨向记者透露,他们全班30名学生当中,只有7名与用人单位正式签约,但学校“统计”出的就业率却高达80%,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能提供一个“就业意向”,这些证明都是通过关系搞的,本人根本没找到用人单位。有一名毕业生感到很困惑:“只要能说出意向性的雇主,就算就业了吗?这样的统计,也能反映真实情况?”

  记者了解到,现在北京各高校都很重视就业率。“因为每个学校每年都有一个就业率的统计,就业率越高代表学校的教学水平越高,对于招收下届生源就有很好的‘现身说法’如果其他高校提供了虚假就业率,我们还老实,那就要吃亏了”。 有一位高校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一边是招生大战,一边是毕业生就业率比拼。当教育一旦具有了个人消费品性质,市场化竞争便在所难免。”于是,当更多的学生在选择报考高校,变得更为现实之时,高校就业率便成为其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为此,高校注重就业率就不足为怪了。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