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展大城市过招“反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00:32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非尔报道记者15、16日听了18位专家和学者在“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的演讲,城市规模成了专家们谈得最多的话题。他们围绕规划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反规划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也有在城市规划上呈中间态度,认为可以扩容,但不可盲目。大城市:经济发展的航母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朱文元说,中国城市整体结构的总体表现是,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小城镇不优。中国城市化的战略设计要点应当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
好用光电鼠标仅售9元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点点通赠通行币开始了 新品1元无底价抢拍!
,以寻求资源空间最大“整合交集”的发展红利为根本出发点。

  大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航空母舰,如果我们抛弃航空母舰,只靠人民战争的游击队和民兵来打仗,虽然可以打胜仗,但是你可以想到它的难度。在过去的1000年里,世界10大城市规模扩大了75倍,现在仅东京一个城市的人口就相当于1000年前全世界最大的10个城市人口总和的7.6倍。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10大城市人口的数量高达5亿,可能占当时城市人口总量的1/10。美国三大产业群贡献给全美国的经济总量是65%,日本三大经济区对日本的总体经济贡献达70%,中国珠三角、长三角加上京津地区,对中国整体经济的贡献只有38%。

  中等城市:吸纳民工潮的“海绵”

  著名经济学家刘福垣认为,中等城市要扩容,中部地区的中等城市是重中之重。搞了4万多个小城镇,结果现在民工潮照样越来越猛,企图就地吸纳农民,实践一再证明是错误的,每年1.3亿的民工潮,这个规模是震惊世界的。这么大规模为什么不进小城镇,也不进中小城市,呼啸而过就进大城市?这个阶段只有大城市才能像黑洞一样安排就业,在北京城一个捡废纸的人就能一天挣100元。现在中国166个城市,20万人口以下的城镇占70%,最缺的就是100万人口级的大城市,所以应把三五十万人口的城市加速扩容,到2020年之前要造几个这样的大城市。

  如果说大城市像黑洞一样吸纳民工的话,那么中等城市则是吸纳民工潮的“海绵”。

  城市要扩张不能盲目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认为,城市要扩张,但不能盲目发展。有关研究认为,人均GDP实现3000美元主要还是靠城市或城区。到了人均GDP4000-5000美元向1万美元跨越的时候,就要靠城市群。一般的超大城市都是都市圈的中心、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以及经营和贸易方面的中心。中等城市具有专业化城市的特点,小城市更多具有居住和消费的功能。现在大家提得较多的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种城市的扩张在下一个5到10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不能盲目扩张。什么叫盲目呢?就是不要超越自身资源承受的能力。现在有些地方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有些地方大规模地举债搞城市建设,而且造成设施闲置、土地资源浪费,包括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等等。这就反映了一种冒进,它不从长远考虑,只是一边建一边规划,造成规划非常随意,朝令夕改,因此造成很多矛盾。

  为生态提出“反规划”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则在昨天的演讲中提出“反规划”观点,他给现场的嘉宾看了很多由于城市扩张导致的生态问题严重的图片。他说,传统城市扩张模式和规划编制方法已显诸多弊端,城市扩展前景和生态安全忧患期待具有战略眼光的城市决策者。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居民可以获得持续、自然服务的保证。我们一直在讲城市基础设施,但是我们忘掉了城市的另一半是生态基础设施,是可以维持城市持续增长的那一半。

  俞孔坚说,5000年的土地已经不堪重负了,而我们现在还是只追求眼前利益,包括现在的CBD也好,未来的上海也好,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大家可以看到。俞孔坚还给嘉宾们展示了北京过去和现在的图片。他指着图说,这是北京想象中的未来,我相信它可以建成,几乎几年之内就可以建成,建成纽约那样的,但纽约人已经后悔了,可我们理想中的城市还是纽约,我们的理想城市还是香港。原作者:来源:华夏时报共有1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