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电脑能否代替人脑量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04:53 三秦都市报

  近期,央视《新闻夜话》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电脑量刑”,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在法官审理刑事案件中首次采用电脑“算”出被告人应判的刑期,此举也在法律界引起轩然大波,淄川区法院也成为全国法院系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人说“电脑在给人判刑”,有人质疑“有了电脑量刑,还要法官干嘛”……

  淄川法院刑事庭庭长谈“电脑量刑”

好用光电鼠标仅售9元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点点通赠通行币开始了 新品1元无底价抢拍!

  “电脑量刑”随着央视荧屏进入众人的视线,作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的王红梅自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9月16日,本报记者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王红梅庭长(以下简称记和王)。

  记:为何要采用“电脑量刑”﹖

  王:在审案中发现法官自由裁定量权幅度有时过大,影响案件公正判决,经过多年的审判经验我们研制出了电脑量刑软件以促进司法公正。

  记:“电脑量刑”主要是怎样的程序?

  王:案件审完后,进入量刑规范化软件系统,将被告人的犯罪情节及、数据都输进电脑,电脑会自动算出一个基准刑期。如果该案还有其它因素,法官可根据基准刑期依法进行上浮或下浮,最终确定刑期。

  记:有人说“电脑量刑实质是电脑判刑”,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

  王: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是一种误解。法官永远是量刑的主体,“电脑量刑”只是法官在办案时借助电脑这一种工具,使判决更趋于公平、公正,有效地提高效率。

  记:在你们法院,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可以采用“电脑量刑”吗?

  王:不是,我们只是对一般常见的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等11种涉嫌罪名案件适用“电脑量刑”,这类案件占我们日常刑事案件的80%,大大提高了审案的效率。对其中一些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必须要经过审委会研究。

  记:法官自由裁量权是法官的一种特有权利,“电脑量刑”的出现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有什么影响﹖

  王: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电脑量刑”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一种必要限制,是促使法官办案更加“阳光化”。

  记:毕竟“电脑量刑”是你们法院自行研制出来的,如何保证其具有科学性?让被告人及其家属能心悦诚服地服判﹖

  王:有规范总比无规范更科学。从今年3月的试运行到现在已半年了,我们通过“电脑量刑”审结了200多起案件,宣判后因为量刑而提出上诉的几乎没有,这说明被告人和其家属服判。当然这套程序的科学性也需要不断地完善。

  西安法官眼中的“电脑量刑”

  说法一:想法对,但电脑代替不了法官的思维

  胡军润(西安市中院刑二庭法官):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对被告量刑确实存在个案与类案的不平衡问题,淄川法院的做法是一种尝试,力图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毕竟案件复杂,量刑是法官对个案的认识和对个案解释法律,针对个案产生的各个环节综合来量刑,每个法官的社会实践、学历、生活体验、社会经验都存在差异,判案时要根据各种证据、情节,通过法官的认识做出判决,法官思维活动电脑代替不了。

  说法二:“剥夺”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仅可作参考

  康继民(西安市中院刑二庭法官):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案件存在着特殊性和普遍性,法官在审查、裁判一个案件时会考虑各种因素,“电脑量刑”仅可作为一种量刑参考,不能作为完全依据。其中虽有科学性的东西,但“量”出的案件往往无“特色”而言,实际上案件与案件不可能一样。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无限制地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但实际上是“剥夺”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体现不出法官在办案中的主观能动性。

  法官永远是量刑的主体

  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小平:法官通过操作电脑对被告做出正确量刑,是一种新生事物,将“电脑量刑”和法官推定结合起来,应当允许其运行实验。但要强调:量刑的主体永远都是法官!绝非电脑!法官只能利用电脑这种工具在判刑时做出比较平衡,量刑不能完全依靠电脑,案件不同量刑也绝对有区别,这种区别就是由法官来掌握,法官会根据法律依据、案件情节、被告认罪态度、家属赔偿数额等多种因素来判定一个公正的刑期。“电脑只能作为法官量刑时的一种参考,作为司法科研应大力支持和提倡,如果在实践中成功了,可以上报全国人大建议立法,再普及到全国法院系统。就如同‘电脑签名’,出现时引起了争议,现在也普及起来了。电脑量刑在某种程度上可减少一些量刑不准确的失误。”

  “电脑量刑”是“开法律玩笑”

  陕西王炳森律师事务所孙康明: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是在和法律“开玩笑”。法官依法对案件进行审判,是极其严肃、公正的事,电脑对法律条规没办法“理解”,法官办案过程中存在人的感性东西,对案犯的定罪、量刑,需要法官根据案情及多年办案经验、根据大量翔实的犯罪证据进行客观评判,是一个法官对案件的“感知”过程,是对法律的一种理性分析。“电脑软件研制得再好,也只适合游戏,不能代表法官审判案件。如果电脑在某些方面可以代替神圣的法官,那现实生活中许多政府行为都可以通过电脑来实施了。人脑与电脑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

  本报记者 浩文 实习生 张欣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