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界领袖:历史问题不是全部 日中决非敌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07: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新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在中日两国政府和领导人的关怀下于去年成立。该委员会去年在中国举行的首次会议上,中日双方就两国合作的重要性和战略定位取得共识,认为需要在合作的大局下解决发展中的现存障碍。现在,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即将在日本召开,记者16日访问了日方首席委员小林阳太郎。小林是日本著名经济界领袖人物,“经济同友会”终身干事,日本富士施乐公司的会长。
记者: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在轻井泽举行,日方准备与中方就哪些问题开展讨论? 小林:这次会议将以宽阔的视野,既对日中之间,也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问题交换意见。会议还要就如何看待日中两国间的“国民感情问题”、媒体的作用等课题坦率交换意见,另外,日中能源合作问题也将是重要话题。 记者:解决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间的重要课题。历史认识问题虽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但却关乎国民的感情。您认为应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 小林:首先要看到,自1972年日中实现邦交正常化、发表日中联合声明以来,日中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日中在历史认识上出现的一些争执,也许与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有关。坦率地说,我本人虽然尊重小泉本人的信念,但在参拜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小泉作为日本首相,其做法给中国等其他国家的国民造成了不愉快,应该尽快消除。但小泉是第一个访问卢沟桥的自民党出身的首相,他多次指出中国的发展对日本不是威胁而是机遇,我感到他对发展日中关系还是有热情的。一方面我们期待小泉改变做法,但同时在一时不能解决的状态下,也要使日中关系的发展有所作为,发展日中合作不能停步。 记者:中日之间虽有不少麻烦,但中日不是敌人而应该是和平的伙伴,现实的主流是合作。中日关系如何才能“标本兼治”? 小林:日中两国决不是敌人。把中国看成是日本的敌人,或把日本看成是中国敌人的人,在两国都是极少数。人与人相交做到相互理解确实很困难,东京人和京都人的想法就不一样。日中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我认为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缺乏了解。我的二儿子,还有我公司的职员在上海工作过,感觉许多人对日本很不了解,有的看法很严厉,但随着交流加深,了解到日本也有各种人,有很多好人。人与人交流中掌握对方语言文化也很重要。现在日本政治家和经济界懂中文的人还太少,真正理解中国的、直接与中国交往的人还不够多。日本方面需要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政治家和政府高官应该了解多数日本国民对中国的真正心情。此外,媒体如何报道十分重要,媒体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新闻背景做出说明,还是需要有舆论引导。 记者:中日关系战后经历过“天寒地冻,以民促官、官民并举”的发展过程,民间交流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以经促政、以多边促双边”的说法。中日之间如何实现互利双赢? 小林:日中合作要从大局着眼,发展日中关系需要有中长期的战略思考。我完全赞同这种“以经促政、以多边促双边”的思路。密切的日中经济关系需要相应的政治关系作保证,不能老是“政弱经热”;“以多边促双边”思路很重要,今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影响世界,日本能在其中发挥相应作用。亚洲正以东亚为中心出现新变化,世界注视着日、中、韩以及美国的关系变化。亚洲应学习欧洲的智慧,共同探讨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可能性,并在多边合作中解决日中间的双边问题。(本报东京9月16日电 本报驻日本记者 孙东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