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中国控制烟草工程在艰难中前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7日16:30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9月17日电 (记者季明 李星 常爱玲)有一项“世界第一”让中国人有些尴尬:中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分别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球11亿吸烟者有3.5亿在中国。 在此间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上,中国再次向世界表达了对控制烟草的坚定决心。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官员李仰哲在代表中国发
据介绍,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中国人近100万人,超过了结核病、艾滋病、车祸和自杀死亡的总和。在中国每年180万新发癌症病人中,也有三分之一与使用烟草制品有关。 青年烟民数量的上升更是令人担忧。根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研究中心主任杨功焕教授的研究,2002年中国人群吸烟率为36%,吸烟流行水平较1996年略有下降,但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吸烟率呈上升趋势。杨功焕教授说:“我们发现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到14岁,比1997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提前了5岁。” 而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04年共同组织的调查也发现,中国20%以上的初中生尝试过吸烟,其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 面对烟草泛滥的局势,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倡导并全力支持控烟工作,控烟态度日益坚决。2003年11月,中国政府代表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成为中国“控烟工程”上的里程碑。 代表中国签署公约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在签约时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烟草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自己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控制烟草方面采取的主动行动和倡议。我们认为这对人类,包括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都非常重要。” 但现实中的“控烟工程”难度远远超过批准一项国际公约。“禁烟”尚未成为社会的共识,是中国“控烟工程”面临的一大困难。尽管政府在多年前就已出台公共场所不得吸烟的禁令,尽管“吸烟等于慢性自杀”的宣传语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当公共场所真的出现一名抽烟者时,周围大多数的人都不会主动劝阻,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小事”。 所有专家都清楚提高香烟销售价格可以有效降低烟草消费总量,但是这在中国并不容易。烟草行业一直是中国财政的重要来源,它提供的税收占国家税收的10%左右,全国有6000万人与烟草工业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一些贫困地区对于烟草种植业的依赖程度更大。在扶贫任务艰巨的中国西南省份云南,烤烟种植涉及179万农户的生存与发展,55亿元的烤烟收购总额成为许多地方政府主要的经济来源。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烟草控制工作是需要大量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的,目前中国社会还没有做好承担这些成本的准备,这就是‘控烟工程’步履艰难的关键所在。”烟草控制专家朱选才说。 在提高香烟销售价格和烟草税率等经济手段都不那么现实时,中国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控烟工程”在艰难中前行。 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几年来中国的烟草生产企业由184家减少到84家。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今后将不再新建烟厂,不再设立中外合资的烟草企业。 继几年前中国的足球联赛不再以“万宝路”冠名后,国内六位院士和15位医学专家联合发表了“反对烟草广告与赞助,呼唤无烟F1赛事”的公开信,由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取代烟草公司成为主要赞助商。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已明确“无烟奥运”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