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砸烂了传统,未必一步跨入一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8日15:20 金羊网-羊城晚报

  高校更名、城市更名……“变脸秀”有利有弊小心丢失品牌留下后遗症———

  至关注:

  新学年伊始,一则关于学校更名的小新闻却演变成全社会流传的“大件事”———“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户外用品全场1元拍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新浪推出1G免费邮箱 1元抢购明星物品

  北广更名,之所以从社会到媒体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并不仅在乎她是“名记者、名主持摇篮”;更关键的是,这一近年少见的重量级大学“变脸”,触动了全社会关于大学以至城市更名的敏感神经。

  非议连连:视传统品牌为儿戏

  北广更名,理由非常简单:一是根据传媒产业发展需求,北广的专业设置已从广播,发展到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大传播”;二是在某些国际交流场合消除“学院”比大学低一格的障碍。

  以北广在中国传媒界的地位,的确堪称“中国”和“大学”,但公众似乎对此并不买账。新校牌挂出10日至今,“北广改名”仍是网络上遭质疑的热点话题之一。媒体和网友们纷纷对北广开出的改名理由一一批驳,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场视传统品牌为儿戏的闹剧”。

  一位叫“小七”的专栏作者指出,北广嫌“广播”不能涵括“大传播”而改名,而时下业务多元仍叫“广播”的多的是,如美国三大电视机构,ABC是“美国广播公司”,NBC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BS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而英国的BBC也只是“英国广播公司”。

  而北广提出在国际场合“学院”有“低人一等”之嫌,则更无从查考。网友“岭南客”说,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MIT就叫“麻省理工学院”;在全球社科界享有声誉的还有“伦敦经济学院”;而造就出包括希拉克在内的好几位法国总统的“巴黎高等行政专科学校”,就恐怕更让某些国人无法理解,因为按他们的逻辑,这所学校应当改为“巴黎行政大学”或“世界首脑培训学院”。

  至于北广说一定要将“北京”改成“中国”才够身份,那么“北京大学”早该改名为“中国大学”;由小镇而得名的“剑桥大学”应改为“英国大学”,由人名而来的“哈佛大学”则是“美国大学”。

  为何“变脸”:改得好听改来眼球

  事实上,大学更名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就曾兴起过一股改名热,不少高校纷纷从“学院”升格为“大学”。如“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趁着这股改名风,全国有不下200所高校换了招牌。

  这两年,一股全新的高校改名浪潮又呈风起云涌之势。“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改名为“北京语言大学”,不一而足。“学院”升“大学”的高校,据说能在办学经费、学科点批设等多个方面获取好处;相比而言,同样热起的城市“更名秀”,目的就要“单纯”得多:擦亮招牌,吸引眼球,提高城市竞争力。

  因而,城市改名的方向也惊人地一致:以知名度较高的历史、文化或风景点作为新城市名。如安徽屯溪改名为黄山市、四川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福建崇安更名为武夷山市、海南通什更名为五指山市、四川南坪更名为九寨沟县、云南中甸改为香格里拉、湖北荆沙市改为荆州市……

  前车之鉴:改到一半又改回来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输入“更名”,可以得到数十万的搜索结果。其中最多的便是企业、大学和城市更名。不过,在专家们的眼中,企业更名完全是“自家品牌”的得失;而作为公共品牌的大学和城市的“城头变换大王旗”,就不仅触及品牌得失,还要考虑到对公众心理的影响———因而,此二者也是近年来争议最多的更名类型。

  武夷山之于崇安,五指山之于通什,香格里拉之于中甸……对一座城市而言,一个更出名的名字,也许能带来诸如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的某些便利,甚至财源滚滚。比如1993年,当时还叫大庸县的张家界还是一个大山里十分落后的小县城,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1994年改名为张家界市后,发展一日千里。

  但城市和大学更名,一直背负“争议”前行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为反对方提供鲜活证据的,正是一些因改名不慎而留下的后遗症。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成立“四川联合大学”。但在外人听起来,这更像是一所民办大学。不得已,1998年该校恢复驰名已久的“四川大学”。

  同样是1994年,湖北的荆州地区和沙市市合并,为了平衡起见,新城市取名“荆沙市”,三国中蜀人“大意失荆州”,当时媒体也惊呼湖北也在失去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可喜的是,两年后,“荆沙”改回“荆州”。

  新浪网针对高校改名最新推出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认为改名“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好事”的占22.13%,认为“会浪费了原有的名声”的占49.71%;认为改名“影响挺大,不认识它了”的占到64.67%,只有5%的表示改名后“更喜欢它了”……

  本报记者 汪令来(晓航/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