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写在大型专刊《世纪机遇龙江振兴》创办百期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11:01 黑龙江日报

  本报编辑部

  光阴似箭,只争朝夕。置身于伟大的变革年代里,时间的脚步,总是催人奋进,激荡人心。

  一年前,中央11号文件如强劲的东风,唤醒了沉睡多年的黑土地;如和煦的春风,浸
金牌会员免费游香港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新浪推出1G免费邮箱 百万免费礼品等你拿
润着老一代产业工人的心田。东北为之欢呼,黑龙江为之沸腾。

  在2003年岁尾的一个雪花飞舞的日子,按照省委精神和报业集团党组的部署,编委会带领一群年轻的报人,紧张地学习、冷静地思考、热烈地争论,我们为东北曾经的辉煌而慨叹,我们为眼前的现实而沉重,我们为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欣喜。“改革大业,人人有责。”(孙中山语)作为一代新闻人,能有幸见证这场历史性的变革,是我们的荣耀,而能够发挥自己所长为改革擂鼓助威,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怀着冲动,带着渴望,经过了许多个白天黑夜的艰苦筹备,我们推出了大型专刊《世纪机遇龙江振兴》。

  “世纪机遇,龙江振兴!”

  这是3800万龙江儿女的共同心声。

  那一天,是2003年12月22日。而今,我们庄重地向读者奉上这份大型专刊的第100期。

  对一张报纸来说,100期或许只是沧海一粟,而作为一份专为老工业基地改革振兴而生的专刊,时代却赋予了她非同寻常的意义。

  100期,我们自豪。在这三百来个难忘的日夜里,我们坚持高标准、大制作、多视角的办报风格,把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发展思路、指导原则、战略部署以及此次东北振兴的现实意义及时、快速地传达给广大群众,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在这三百来个难忘的日夜里,我们精心谋划,重点出击,对黑龙江的历史贡献、产业特色、资源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客观地评价,冷静地思考,启迪了思想,增强了自信心;在这三百来个难忘的日夜里,我们认真理解领会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改革方针政策,大力宣传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深入到厂矿机关、生产一线,与产业工人、国企负责人交流探讨,及时报道各项改革的最新动态,大力宣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杰出人物。改革当前,主流媒体应该为改革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对此我们付出了应尽的努力。

  100期,我们感动。我们亲眼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高瞻远瞩,殚精竭虑,除了给予政策支持外,中央领导还亲自来我省指导工作,调研情况,体现了党中央对东北地区人民的殷切关怀;我们亲眼看到,省委、省政府为了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忘我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凝聚人心、推进改革开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改革措施,表明了龙江人盼发展、快发展的坚强的决心与超人的气魄;我们亲眼看到,老一代产业工人,他们在一切靠计划的年代里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如今在改革的紧要当口,他们又不计个人得失,服从大局,续写奉献者的新篇章。还有千千万万的普通社会劳动者,他们怀着朴素的心情,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展现了新世纪龙江人自强不息的崭新风貌。有这样的领导和群众,我们的改革事业一定会高歌猛进!

  100期,我们憧憬。从专刊创办以来,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关爱伴着我们不断成长。省委主要领导对专刊予以了充分肯定,中宣部有关领导也对《黑龙江日报》创办老工业基地专刊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哈市一位企业负责人说:《黑龙江日报》的老工业基地专刊立足点高,气势宏大,紧扣现实,从第一期起,我每期都仔细阅读并珍藏……这一句句良言诤语,是对我们真切的鼓励,更是有力的鞭策。

  百期,只是一个小结,我们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就如我们当前的改革事业会一如既往,继续开拓;我们将继续以一个新闻人的敏锐与执着,去发现、去思考、去记录;我们将充分发挥一个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让改革的号角更加嘹亮,使振兴的旋律分外铿锵,与全省人民一道,共同开创黑龙江明天的辉煌。(黑龙江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