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金月饼”的盛行说明了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15:02 南方都市报 | |||||||||
月饼本来是面向百姓服务大众的传统食品,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月饼喧宾夺主的功利色彩变得越来越浓,作为佳节食品的角色特征早已面目全非。 不知从何时起,温情脉脉的节日助兴月饼,已逐步沦落为市侩小人巴结权贵、打通关节、拉拢关系的敲门砖,使月饼蜕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工具。各路商家趁机挖空心思在月饼上大做文章,继前些年燕翅鲍纷纷入馅之后,又绞尽脑汁将“饥不可食,寒不可
月饼成“金”,让人不可思议。然而,这却是眼前的现实。月饼价值千金万金,说明了什么? “节日腐败”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社会问题。传统节日的最大功效,应该在于对某种美好的纪念、祝福或者情感的团圆等,是人文精神发展的一种结合点。然而,今天的节日,却成了少数人腐败的“黄金节”。构成腐败的商家、收家和送家,形成了“三点一线”,商家可以公开为腐败服务,收家和送家可以欣然享受这种服务。除收家尚不敢公开其阴暗的腐败心理外,商家和送家在节日来临前,早就进行着做什么和送什么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在最忌讳谈巴结上司的办公室同仁之间,还是老乡扎堆的闲聊时刻等,往往把不可告人的送礼公开道来。“节日腐败”已经像“假日经济”一样被为多人所认识、所利用。 社会机制挡不住明显的“腐败行为”。“金月饼”实质上就是一种腐败的道具,然而,面对这一道具,那么多的社会制度和机制,却对此无能为力。工商、质监等部门没有依据去限制“金月饼”的生产,公安、纪委等也不能采取过去“坐飞机、住宾馆”需要证明信那样的防范机制,以对“金月饼”的来龙去脉掌握清楚。既知是腐败道具,却又无能为力,只能说社会机制在无奈之中显示出反腐功能的严重缺失。 公开、公正和公平无法落实,中国社会仍要面对很大考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送礼者的手段虽然各不相同,但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倾斜社会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目前,大量的事实表明,中国社会仍然需要送礼,因为不送礼办不成事。职务升迁、子女就业、孩子入学等,每一行当里都在喊“公开、公正和公平”,但却又有哪一行当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和公平”。没有“公开、公正和公平”,如何叫人不送礼。 (原载9月1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本报有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