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津“飞鸽”何时“浴火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9日16:4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天津是我国近代自行车工业的发祥地,1950年7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一辆“飞鸽”自行车在天津自行车厂诞生,从年产1万辆到年产660万辆,天津“飞鸽”自行车走过了一条辉煌的道路。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飞鸽”自行车的生产逐渐萎缩,陷入严重亏损的境地。

  折翅的“飞鸽”还能飞上蓝天吗?

户外用品全场1元拍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新浪推出1G免费邮箱 1元抢购明星物品

  天津的“飞鸽”自行车曾和上海的“凤凰”、“永久”一起,并列为中国自行车三大著名品牌。在“六五”、“七五”期间,天津市先后投资2.4亿元对其进行大规模技改,合并了十几个企业组建了“飞鸽”集团,企业员工曾达到3万多人。企业年产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200万辆,上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661万辆,成为天津市的支柱产业。然而,巨额的投资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飞鸽”在与江浙沪和广东等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自行车同行业竞争中败下阵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飞鸽”产品大量积压,产量不断下滑,“飞鸽”集团在1992年亏损80万元,到2001年已累计亏损3亿元。企业不得不依靠出让厂房土地来偿还债务,全国知名的“飞鸽”一度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飞鸽”在转轨时期,包袱沉重,管理低效。“飞鸽”最艰难的时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一辆自行车的成本几乎达到600元钱,可是市场售价才200元钱左右。当时刚从计划经济年代过来,销售渠道也不通畅。而自行车市场刚刚放开,小企业生产的自行车式样新颖、价格低廉,虽然质量不高,但还是占有了很大的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飞鸽”的生产方式、组织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全面陷入了困境,自行车年产量跌到了10万辆。无奈之中,“飞鸽”集团只得全面停产,数千名员工下岗。

  像“飞鸽”这样的国企,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几十年来始终生产着单一颜色和规格的老款式。而民营自行车企业,一个新款式、新的部件、新的技术改进或新的发明,都可以在一周之内完成研制,并推向市场。当有些客户急需时,企业甚至可以在24小时之内做出样车。这种创新能力和创新的速度,都是“飞鸽”这样的国企望尘莫及的。

  是让“飞鸽”与企业一同倒下,还是重新开始?经过痛苦的抉择,天津提出了“砍树留根保牌子”的发展思路,即集中有限的资金,利用“飞鸽”品牌的优势,吸引合作伙伴,由天津自行车厂、西青腾达总公司、经委华泽公司投资,组建了飞鸽自行车有限公司。经过股份制改造,现在飞鸽厂的正式员工只有150多人,主要是技术研发和销售人员。1999年6月,“飞鸽”的牌子重新恢复,到2003年产量达110万辆,今年预计生产130万辆。虽然目前的“飞鸽”在强手如林的天津市民营自行车企业中,只能算个“小兄弟”,但经历了市场的大浪淘沙后,“飞鸽”毕竟是再度起飞了。

  天津自行车二次崛起

  在“飞鸽”等自行车国企陷入困境的同时,天津民营自行车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从“飞鸽”、“红旗”等国营大厂下岗的技术、经营人员流向了民营企业。1992年,首家民营自行车制造企业“富士达”公司成立。在天津周边的农村,许多“能人”也办起了自行车厂,几百家民营企业迅速涌现。

  富士达公司作为天津自行车行业第一家成立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产能已达200万辆。富士达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全厂按照出口地区分成日本、美国、欧洲、韩国等7个独立的自行车整车组装厂,每厂均有整车组装线、车架制造、涂装等齐全的设备工艺,自成体系。这样,各组装厂可以根据国内外订单和科学的管理实现尽产尽销。

  短短几年时间,大批民企在“飞鸽”留下的“废墟”上发展起来。2003年,天津自行车产量达到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这其中,民企的贡献超过97%。2003年,天津自行车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已达923家,自行车整车年产2400万辆,整车出口500万辆。短短的10年间,天津自行车行业重整旗鼓,民企成为行业主力,天津也重新成为全国自行车业的产销“老大”。

  天津自行车如何科学发展再造辉煌

  自行车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产业,随着国有企业的衰落,一度被认为已经夕阳西下。但是天津自行车产业在国有经济退出后,却因为私营经济的进入而重新焕发了活力。

  对此,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龚孝燕认为,虽然天津的老名牌“飞鸽”、“红旗”曾一度停产,但经过向民营资本“借壳”重组,这两个品牌依然保留了下来,并在逐步恢复元气。龚孝燕说,由于自行车整车生产的利润逐年下降,各整车企业已经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寻求科学发展。

  电动自行车在天津发展迅猛。2003年,天津电动自行车产量达57.8万辆,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业内人士认为,自行车向电动车的生产转型,是大型民企科学发展的一个体现。因为这样可以使企业摆脱恶性竞争的漩涡,避免自行车行业出现负利润,还能培育新的消费市场。

  南开大学教授刘刚则认为,民营自行车产业从起步到现在的成功,政府并没有太多地干预。恰恰是政府行政干预的退出,民营资本的跟进,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但刘刚也认为,民营自行车产业并不是不需要扶持,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研发、培训等服务。

  据龚孝燕介绍,天津市有关部门已决定投资建设自行车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心建成后,将在技术咨询、专家队伍建设、自主研发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全行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目前,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已经制定了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市场分析,我国未来的自行车需求将稳定在4000万辆左右,所以天津将不再以产量的增加为第一目标,而是着力创造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培育自己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同时,改变目前整车出口均价不足40美元的现状,争取2006年整车出口突破1000万辆,使天津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行车制造加工基地。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