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污染之重 渤海十年后将成“死海”(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08:15 华商晨报 | |||||||||||||||
东部海域23海里处发生泄漏,造成渤海海域大面积污染 是自193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据环保专家介绍:目前,整个渤海水体中,一种和多种污染物超过一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6%。渤海的一些海域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 今日渤海,海水已不再湛蓝可爱。站在渤海岸边放眼望去,昏暗的海浪,卷起层层灰色的泡沫扑面而来,一堆堆漂浮物由远而近推至脚下。若是大胆地跨入海水中,滑腻腻的海藻会缠住脚踝,气味难闻,令人作呕。 渤海的入海排污口共105个,年入海污水量28亿吨,占全国排海污水总量的32%,各类污染物质70多万吨,占全国入海污染物质总量的47.7%。渤海已成为我国海域和内陆河流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据《光明日报》 渤海,总面积7.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3784公里,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800年前曹操在渤海边写下这一气势雄伟的诗篇时,他看到的是一个水清、物丰、景美的渤海。 而今日渤海,海水已不再湛蓝可爱。20多年前,当环渤海的辽宁、河北、山东、天津等地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时,渤海也遭到了空前的污染,变成了“纳污池”和“垃圾场”。 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渤海 有媒体称,流入渤海的河流几乎没有一条河的水是清洁的。污染程度不同的河流,水面大多呈灰白黑绿等浑浊色。 生产化肥、造纸、皮革、化纤、铝业、橡胶等污染源企业,加工面粉、食品油的企业,生产核能源和火力发电等企业,以及煤码头等一批现代化企业,一字排在渤海岸边上,有的距海不过千米。经过处理和未处理的工业废水顺着几条小河、沿着地表流入渤海。 国家海洋局统计表明,渤海的入海排污口共105个,年入海污水量28亿吨,占全国排海污水总量的32%,各类污染物质70多万吨,占全国入海污染物质总量的47.7%。 海底重金属超标2000倍 2004年1月31日公布的《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虽然中国管辖的海域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其中渤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高达渤海总面积的27.4%,较20世纪末有所增加,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区域面积也比2002年增加。 海水质量基本为四类或劣四类,40%的海域沉积物质量劣于三类标准,海洋生物普遍受到污染。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污染控制处处长许丽娜透露,2003年,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已达到渤海总面积的27.3%。 农业部和国家环保局近3年发布的公报显示,渤海已成为我国海域和内陆河流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国家海洋局检测的结果是,渤海水体中的无机盐、活性磷酸盐、铜、COD、石油、锌等全部超标,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超过一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已占到总面积的56%。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 鱼类面临灭绝危险 “现在,渤海没有一种鱼类、贝类、螃蟹能够形成规模群带,污染造成的危害是灭绝性的,渤海产卵场污染面积达100%。”农业部渔业局资源环保处处长吴晓春在接受采访时说。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所作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因为海水中内分泌干扰物质增加,渤海中的很多鱼类都出现了雌雄同体的现象。“这意味着,这些鱼已经丧失了繁殖能力,长期下去,将面临灭绝的危险。”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建英不无担忧。 “养殖1吨贝类将产生2吨粪便及污染物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的养殖量已高出理论允许养殖量1倍多,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同时,石油勘探开发、船舶污染、废物倾倒活动以及赤潮、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也让渤海喘不过气。”许丽娜如是说。 资料显示,1990年至2004年上半年渤海海域共发生赤潮83起,累计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今年6月,渤海还发生了两起大面积有毒藻赤潮。 据调查,渤海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于陆源污染,而陆源污染源主要来自流域污染。此外,流域周边的生活用水污染、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季节性降雨等,也是流域污染源头。而且环渤海地区共有地级城市26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黄河、小清河、海河、滦河、辽河等40余条河水流入渤海,年平均径流量约792亿立方米。本组稿件据《中国经济周刊》 深度分析 谁为渤海污染埋单 记者调查发现,渤海治污的主要阻力源于向渤海排污的受污染流域污染源过于复杂。而要排除这个问题,需要进行跨省作业,且困难重重。同时,污染源的种类多,也是受污染流域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重要原因。 工业污染成为痼疾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向渤海排污现象,已成为久治不愈之症。为何这一顽疾这么难以根治?其间到底有何瓶颈? 业内人士张向冰分析认为,企业并非不知道对河流造成的污染,不能改变现状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陈旧落后,这使企业无力从根本上解决环保矛盾。 张向冰表示,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面对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让更多陷入发展困境和环保欠账双重压力的老国企尽快摆脱困境,这不仅仅是一个环保问题,更是一个关乎企业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记者调查时还发现,严重污染的背后是“法不责众”的企业心态,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是“污染容易治理难”的环保困境。 虽然污染企业触犯了国家法律、损害了公共利益,但这些污染企业可以给当地政府带来足够的财政收入。对于大多数地方政府而言,财政收入既是“政绩”的体现又是政府公务人员的衣食与福利来源,财政收入减少直接意味着政绩的缩水与官员切身利益的损失。 狂捕滥捞也是祸端 不可否认,狂捕滥捞也给渤海的水产资源以致命打击。 “我每次出海几十海里,辛苦忙碌一天,捕捞上来的常常是几十斤‘皮虾’。”山东垦利县一位40多岁的渔民告诉记者,“我们小的时候,海边小螃蟹满地爬,赶上落潮时,一个小孩也能拣上几斤的海贝。我年轻时,跟着父亲出海,一次就能捕捞上来足有400多斤的梭子蟹,1只蟹就有1斤半重。现在,那样大的梭子蟹,一个也找不到了。” 据了解,由于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大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传统的优质渔业经济种类基本不能形成渔汛,渔获品种质量降低。 目前,渤海底层的水生物资源,只有上个世纪50年代的1/10。原盛产于渤海的一些珍贵的对虾、铁茄蟹、鳎麻鱼、比目鱼、黄花鱼、鲈鱼、鱿鱼、鲅鱼、蛤蜊等特色水产,相继出现了断档或绝种。“救救渤海”似乎并非危言耸听。 前景展望 渤海何日变“碧海”? 为了给渤海治病,国家开出的药方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疗程”15年。 这份国务院2001年10月批复的计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其日程表分别为2001年~2005年,使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2006年~2010年,海域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2015年,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生态系统初步改善。 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渤海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海域年赤潮数也从22次下降到12次。 国家环保总局海洋处处长佟羽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规定的225个工程项目中,截至2004年7月底,已完工94个,在建83个,其余未动工。 他说,3年来,三省一市兴建了大量污水垃圾处理厂,关闭了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并对污染严重的河流实行清淤截污治理。此外,从2002年4月1日起,三省一市全面禁止销售含磷洗涤用品,每年分别减排赤潮主要引发物氮和磷4.67万吨和1.53万吨。为了控制港口排污,交通部已经对各类船舶排污设施实行了铅封管理,沿线近百个大小港口也配备了船舶污水的接受设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