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月饼黄牛”的生意经折射“灰色经济”玄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10:36 新华网

  新华网广西频道9月20日电(记者 李嘉)中秋节快到了,大商场和大饭店的月饼销售盛行“搭售风”,月饼配洋酒、名烟、手表等“伴侣”成为“时尚”,“月饼券”和“月饼卡”成为销售“新招”。然而,记者在南宁市街头采访时发现,“月饼黄牛”火爆的月饼票生意折射出“椟”和“珠”价值比例失调,背后暗藏种种“灰色经济”玄机。

  南宁市不少大酒店都推出了自己品牌的月饼,并印制了为数不少的“月饼券”和“
金牌会员免费游香港 人大附中网校招生中
新浪推出1G免费邮箱 时尚购物新潮流
月饼卡”。在这些酒店附近的“月饼黄牛”手中都拿有十几张甚至几十张月饼票,票面标价从百余元到上千元不等,其中以“老字号”酒店的月饼票居多。

  “有月饼票卖吗?”最近几天,每天守候在南宁市新民路一带的数十名“月饼黄牛”见人就问这样同一个问题。他们的做法一般是先向手头有“月饼券”和“月饼卡”市民购买月饼票,然后又向需要“月饼券”和“月饼卡”的企业和市民推销月饼票。

  周末的时候,记者在一些酒店附近观察,这些“月饼黄牛”的生意颇为兴隆,每人在一个小时内大都能交易10张左右的“月饼券”和“月饼卡”。一名姓韦的“月饼黄牛”告诉记者:“我们的行规是买进3折到5折,卖出6折到8折。以标价100元的月饼票为例子,在买进时需要40元左右,而卖出一般可以卖到70元左右。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赚600元到800元是没有问题的。”

  卖出一张面额100元“月饼券”和“月饼卡”要损失50元到60元,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亏本生意”呢?这些在“黄牛”们出售的为数不少的月饼票到底又是什么人如此热衷购买呢?

  18日和19日,记者假扮成刚“加盟”的新人混进了南宁市“月饼黄牛”比较集中的几个地段,了解其中的奥秘——从表面上看,“月饼黄牛”所赚的钱是从这一“买”一“卖”中倒出来的。其实,在月饼票背后暗藏着着“灰色经济”的种种玄机。

  “黄牛”手中的月饼票,大都是从两种人手中低价收购的。第一种人是收到单位发的月饼票后舍不得自己消费,于是拿来这里换钱的人。一位姓刘的“月饼黄牛”告诉记者:“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能够派发这种超过标价百元月饼票的单位一般都是效益不错的,内部职工的收入水平也不低,基本不会专门跑到这里卖几张月饼票。”

  第二种人是在中秋前收礼收到大量月饼票的人,自家人吃不完,送人也送不完,干脆低价卖掉。一位手持20多张不同酒店印制的“月饼券”和“月饼卡”的老大妈被“黄牛”们团团围住。因为她急于出售又不太会讲价,不到5分钟月饼票就被“黄牛”们低于标价一半的价钱买走了。

  这位老大妈带着一种炫耀的口气告诉记者:“我的两个儿子在单位都是有‘面子’的人,每到中秋节一般都会有不少人送月饼票。家里该留的留了、该送人的送了,剩下这些只有拿来便宜点卖给这些‘黄牛’。按往年的情况,越是临近中秋收到的礼券越多,过几天我还要拿一批来这里‘搞掂’。”

  一位姓华的“月饼黄牛”向记者传授“经验”:“这种类型的人是最好的卖家,因为他们手头的票品种全、档次高,而且又不爱讲价钱,随便哄哄就可以用低价从他们手中买到月饼票。”

  “黄牛”手中的月饼票,主要由两种人来收购。一种是“零售”为主:前来买月饼票的人是一种纯粹的“个人采购”行为,买月饼票的目的是为了送亲朋好友和上司同事。

  一位姓赵的“月饼黄牛”说:“这种人最难缠,因为他们是自己掏腰包。他们往往一张票一张票地比来比去,问清楚礼盒里装的是用什么礼品来做月饼的搭配,然后为减下10元、5元钱和你讲价讲个半天,费了半天时间最后也只是买上几张月饼票而已,没有赚头。”

  另一种是“批发”为主:前来采购月饼票的是一种“集体采购”的行为,买月饼票的目的是单位向职工发送过节福利的需要。一位资深的“黄牛”说,这些“大客户”才是月饼票的主要“销售渠道”,但是采购员赚得比我们多得多。 

  19日傍晚,当记者还在与几个“月饼黄牛”闲聊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开着小车停在我们旁边。他摇下车窗对说:“有没有XXX酒店的月饼票,我想要30张100元的,15张200元的,10张500元的,3张700元左右的。”

  6位在场的“月饼黄牛”给他凑齐了这些月饼票,正准备以6折的价钱成交时,中年男子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说:“皱皱巴巴的月饼票要换成新的,免得发给单位里面的人时不好看,在领导和财会那里也过不了关。”

  记者向“月饼黄牛”们请教采购员如何通过买月饼票“赚”到钱,得到的答案是:如果刚才那位中年男子以6折的价钱拿到这些总面额13100元的月饼票,然后找个地方开张发票,而报销过程中以票面标明的总额报帐,那么票面总额与实际付款的5000多元差额就全部进入了他的口袋。

  为什么“伴侣”比月饼更贵的礼盒居然有市场?为什么“黄牛”居然能从月饼票中找出“商机”?月饼票交易里谁才是真正赚了大钱的人?记者在采访中似乎找到了答案。然而,对于怎样斩断这条由月饼票滋生出来的“灰色经济”链条,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有识之士从机制上寻找真正的“利器”。切莫让中秋佳节变了“味”,成为有些人的“腐败佳节”。(完)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