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期待一个开放的执政能力建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10:55 人民网 | |||||||||
作者:士心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了。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重大主题,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个“第一次”意义不同一般,人们从中不难体会出中国共产党决心以更加开放的
实际上,“执政能力建设”命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和认识开放的结果。因为它既是党面对“三大挑战”,通过总结自身执政历史经验而主动作出的应对之举,也是基于外国一些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惨痛教训而作出的及时反应。 苏联和东欧剧变的事实说明,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应该理直气壮地担负执政的使命。但这种使命不是天生就有的,要靠党自身的形象、靠自身的能力去争取和巩固。所以,必须认真探讨和研究社会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研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才能应对新的考验,在各种风浪中站住脚跟。 当然,这种探讨和研究,应不仅仅包括对苏东等国家共产党执政失败教训的汲取,也应包括对世界上众多政党成功执政经验的借鉴。执政有执政的一般规律,虽然世界上的政党性质各不相同,但在如何争取民心、维护执政地位方面,尤其是在一些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却会有共通之处。 例如,有的国家的政党,把支部建在社区,支部书记就是政府部门的首长。每个月固定时间,举办“部长接待日”,利用本党的人力、物力等,为居民解决一些企业要收费、政府职责不包含的难事、琐事,并且是有访必接,件件有结果,以争取民心。有的国家的政党,则善于在选民搬迁、求职等关键时期,主动上门拜访,帮助解决困难,建立联系,把争取选票的工作做在平时。有的在争取和锻炼党内人才方面,有灵活健全的机制;有的则在收集民情民意、及时做出反馈方面方法完善…… 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那样,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以宽广的眼界来看待世界上其他政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在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时,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执政经验,而且要重视分析和研究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执政经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认识上的局限,我们对世界上其他政党(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研究得不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遇到的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有的就是他们曾经遇到过的,借鉴他们的经验,无疑会使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因此,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能够不断吸取各种智慧和经验的发展的实践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开放”还包括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执政能力建设。虽然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却并不仅仅是党内的事,同样要强调其“开放性”。 执政能力建设,包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革,执政体制、工作机制的完善等,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提倡对于执政能力的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和现状研究,注意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党的实际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形成互动,不断促进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能力建设才会更有生命力,党的自身改革和完善也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我们期待着一个开放的执政能力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