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暂停户籍新政(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15:13 汉网 | |||||||||||
曾经备受瞩目的郑州“户籍新政”前不久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项从2001年开始实行并在2003年“全面放开”的政策,却在今年8月下旬被郑州有关部门叫了“暂停”。根据此前媒体报道,郑州在“户籍放开”后引起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社会问题:教育资源紧张、城市交通拥堵等等。 一项曾被多方叫好的政策为什么会带来这么多麻烦?是这个政策有误还是发展的阵痛?“户籍新政”的暂停是否意味着河南省会关上吸纳人才的大门……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郑州进行采访。 54平方米教室“塞”进84个孩子 “我们学校的桌椅特意做得比标准尺寸小一号,前后排间距也缩到只有30厘米左右。”这是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一小郑校长向记者介绍“孩子之多”时说的话。 记者在这所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里看到,54平方米的教室里一共密密麻麻安放了八排课桌,教室里一共“塞”进了84个孩子;形同虚设的教室后门从来不打开,因为这样可以再放下两张课桌。 谈到新生“人丁兴旺”,郑校长脸上并无欢愉之色,因为按照金水区教文体局此前给该校制定的招生计划,2004年一年级设置6个班,共招生300人,但是实际上却有664名新生蜂拥而至。 教育资源吃紧“户籍新政”暂停 记者又走访了几所小学,看到的情况与纬五路一小类似,每个学校都是新生爆满。随后,郑州市教育局公开呼吁,家长在没有联系好学校之前,切莫再盲目将孩子转入郑州市区上学,郑州市区的小学承受能力已达极限。 校长们说,在2001年以前学校招生还比较正常,2004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 2001年11月,郑州市在河南省范围内率先推行以“降低入户门槛、吸引高层次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户籍制度改革,只要满足买房、投资、学历等条件之一就可落户——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破除户籍樊篱”的举措立即引起一片赞誉之词。 2003年8月,郑州市入户政策“完全放开”,仅一年,郑州市新增入户人口15万。增长过快的外来人口使郑州全市小学及部分中学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面,学校、教育局方面叫苦不迭。今年8月20日,郑州市各辖区派出所均接到通知,暂停户口迁入“完全放开”制度。 暂停政策并不意味着拒绝人才 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郑州的“户籍新政”都被认为是一种“突破”或“创举”,并成为郑州城市开发最具吸引力的“广告词”。而2001年11月后的几个月里,几乎每家在河南当地媒体上做广告的房地产开发商都会特意标注“买房即入户”。 但是,除了引起教育资源紧张外,由于人口增加过快,郑州在交通、就业及社会保障方面也出现了困难。人们抱怨堵车,当地医疗、急救、保安等社会保障部门也对记者表示“压力太大”。 那么“户籍新政”的暂停,是否意味着郑州关上了吸纳人才的大门呢?记者就此问题向郑州市政府、公安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询问,他们都对此予以否认。“郑州绝对不会停止揽才的脚步。”市教育局这样答复记者。 好政策被叫停暴露城市化准备不足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对“户籍新政”实行后产生的一些“副作用”叫苦不迭,但是多数受访者都认为“这是一项好政策”、“是以后发展的大趋势”,好政策为什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呢? 曾参与郑州城市化课题研究的河南社科院社会学所牛所长告诉记者,“户籍新政”被叫停暴露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 “有关部门提出500万的人口规划,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的发展战略,但是城市化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还关系到各项资源的妥善分配及协调发展,如果准备不足,就有可能出现‘户籍新政’暂停这种发展中的阵痛。”牛所长分析道。 日前,郑州市委书记李克提出,要相应地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分析】城市是自然长大的 城市化方向是应该肯定的,但关键在于,这个“化”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城市工业化水平,那么城市化就只能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会成为无工业化的城市化。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无法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建设也难跟上,结果是甜头未尝到,城市病便接踵而至。从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来看,凡是成功的城市化过程,都不是政府人为“堆积”的,而是靠本身的经济活力,自然“吸引”人们来到城市。(来源:《北青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