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财政拨款还该听谁的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3:3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张培元

  道路改建,财政到底要拨多少钱,要听听专家的意见。在上海市徐汇区,财政局每逢重大财政拨款,都要召开询证会,由专家认真进行论证。如就老沪闵路改建工程,区财政局在询证会上不仅邀请了建筑设计院和发改委、审计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及代表,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地勘察,再决定预算批复,以保证资金投入后能够产出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9月21日《青年报》)。

  一直以来,对于财政资金的拨付,很多地方遵循着一个固定程序,即申请财政资金的部门只要写份报告说明事项及理由,找领导批示,钱款就能落实。“把关”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财政部门的头上,不仅容易滋生“腐败黑洞”,还极有可能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个别“活动能力”不强的部门不能足额拿到财政补贴。

  一个再敬业的财政干部,也不可能了解所有领域、清楚所有资金投放细节,某些财政资金在导流中难以到达指定位置,似乎是一道难以破解的现实问题。徐汇区财政局请专家论证,无疑是可圈可点的“引智工程”。不仅避免了个别领导的拍脑袋,也从根本上杜绝了“暗箱操作”,为资金安全运行多上了道保险。

  然而笔者以为,仅听专家意见还是不够的,还应听听以下两种人的意见。一是公众。绝大多数建设项目都喊出这样的口号——“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到国计民生最关紧要的地方去”,既然与“民生”有关,财政部门不妨听听“民”之意见,哪些是为群众办实事,哪些是烧钱的政绩工程,人民最有发言权,只有处处站在“以民为本”角度进行核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吸引群众参与也方便群众监督。二是专业的审计队伍,审计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在对重大项目进行财政资金拨付论证中,审计部门不能仅派一个代表,必须有精兵强将提前介入,以便全程监控,为开展财政绩效审计打好基础。

  不管怎么说,“拎着钱袋子找项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财政拨款邀请专家论证,已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公众仍然期待着,他们也有机会决定“大家的钱”该怎么花。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