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痴心4000票据见证55年变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5:2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你经历过被票据“包围”的生活吗?你体验过离开票据寸步难行的日子吗?布票、米票等票据,作为中国特殊时期的一种特殊物品,曾经主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也曾见证了中国人几十年的生活轨迹。国庆即将到来之际,昨天,在票据收藏爱好者陈维翰的家里,他把收藏的油票、肉票、肥皂票、自行车票等各种票据近4000张摊在桌上,向记者讲述一个个票据和人的故事,方寸之间,小小票据清晰再现了建国55年来国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20年珍藏4000张票据 20年前,陈先生开始收藏票据,并陆续收集到了当时在重庆发行并流通的布票、米票、火柴票等各种票据,再后来,他通过与全国各地收藏爱好者的交流,换来了全国各地的票据。如今,陈先生家的各种票据已经达165个品种,近4000张。为了妥善保存好这些票据,细心的陈先生还将他们逐一用塑料纸装裱好,珍藏在了专门的盒子里。 票据存废见证历史变迁 “除了生活票据,我还收藏了各个时期的股票。”陈先生的票据库,简直就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你肯定不能理解,我们那时候买什么东西都要用票,就连买根线都要票才得行。” 在陈家琳琅满目的一大堆票据里,有油票、肉票、菜票、柴票、肥皂票、自行车票,文革时期的串联票,革命公社的工分票……各个时期生活中的各种需要,都被一网打尽。票据上还有很鲜明的时代印记。上世纪60年代,票据印得很粗糙,因为那时候物资特别紧缺,甚至还有只能供应5钱肉的肉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票据上一般都印有“要节约,为革命”等口号。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票据开始消失,只有一些侨汇物资的票据还在流通。再后来,就是各种各样的股票。 搞展览教育下一代 “还有几天就要迎来我们伟大祖国55周年的生日了,我想尽快搞一个票据展览,作为礼物献给祖国的生日。”据陈先生讲,自打开始收藏票据的第一天起,他就有一个愿望,想要搞一个展览,要让现在衣食无忧的 孩子们感受一下当时特殊历史背影下,有钱买不到东西的尴尬,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 生活。但由于家庭条件限制,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目前,陈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方联系场地和赞助单位,希望在今年国庆期 间将他的票据展览办起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宿愿。 记者蔡文沛摄影黄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