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吕秀莲状告媒体诽谤案10月5日将再审宣判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14:2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2日电 有关媒体和吕秀莲的官司案——“嘿嘿嘿”案再审申请案,台“高院”21日开庭后,即全案辩论终结,最后决定10月5日上午11时宣判。

  据台湾媒体报道,“嘿嘿嘿”官司,引发吕秀莲控告“新新闻周报”回复名誉案,“新新闻”在败诉定谳后声请再审,台“高院”21日特别召开言词辩论庭,“新新闻”社长王健壮引用“凯泽案”为例,强调全世界的新闻媒体,消息来源不可能直接来自采访对象, 特别是“权力愈大,地位愈高”者。

  附:“嘿嘿嘿”案大事记

  2000年11月的《新新闻》,大篇幅报导《鼓动绯闻、暗斗阿扁的竟是吕秀莲》,指称吕秀莲打过“嘿、嘿、嘿”电话散播陈水扁绯闻,引发吕秀莲不满,并扬言要循法律途径解决,双方调解不成,吕氏向台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00年12月3日:吕要求杂志限期道歉,并出示录音带;《新新闻》社长王健壮则表示,吕秀莲的作法是打压新闻自由,《新新闻》握有充足的证据,因此没有道歉的问题。

  2000年12月17日:吕秀莲的支持者登报要求《新新闻》道歉。

  2000年12月20日:吕秀莲正式委托律师,向台北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00年12月21日:《新新闻》总编辑杨照召开记者会,声称自己就是所谓的“媒体高层”。

  2001年1月4日:杨照声称,通联纪录中关于“嘿、嘿、嘿”电话的纪录不见了,显示有人以政治力介入,通联“凭空消失”的情况让他“惊骇莫名”。

  2001年1月8日:吕秀莲、杨照皆表示愿意对“嘿、嘿、嘿”电话,接受相关单位的测谎。

  2001年1月12日:此案首度开庭。

  2001年1月20日:《新新闻》申请保存吕秀莲手机通联纪录获准。

  2001年4月9日:法院再度开庭,《新新闻》方面要求秘密开庭传唤证人。

  2001年4月23日:法院再度开庭,但杨照等5名被告晚间自认“知情参与”该期杂志报道,愿共同负担责任。法官认为长期讯问可能影响被告证词可信度,决定庭讯结束。

  2001年4月27日:《新新闻》呈报3名秘密证人的姓名、住居所。

  2001年5月3日:吕秀莲表示愿与3名秘密证人对质。

  2001年6月4日:两名秘密证人身份曝光,是当局“总统府”“咨议”曾昭明与陈水扁“选战”期间的“文稿小组”成员陈诗宁,但两人4日并未出庭。

  2001年6月21日:法官传唤原告吕秀莲及秘密证人曾昭明、陈诗宁,但3人皆未出庭。

  2001年11月29日:陈诗宁出庭,声称《新新闻》曾以非正式方式查证绯闻,但自己当时的回答是“不知道”;陈诗宁与杨照对质,但“各说各话”。

  2002年3月12日:辩论终结,法官决定3月27日宣判。

  2002年3月20日:《新新闻》紧急提出曾昭明和《新新闻》记者的对话光盘。

  2002年3月27日:法官以出现新的程序争点为由,将宣判期改为4月10日。

  2002年4月10日:台北地方法院作出判决,吕秀莲胜诉。

  2002年12月13日:台湾“高等法院”维持一审判决,《新新闻》依然败诉,但道歉方式有部分出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