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人们了解成吉思汗——从学术专著到影视史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09:13 东北新闻网

  一、宣传、研究成吉思汗是史学家、艺术家的共同任务

  1,我研究成吉思汗的初衷

  有个先生说得好:“一个民族没有英雄,这个民族是可悲的;出现了英雄,却不去认识他、研究他、宣传他,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伟大 人物,需要自己的英雄。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不例外。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之一。崇尚英雄、塑造英雄、歌颂英雄,是我研究成吉思汗的初衷。

  2,从历史人物传记到历史剧和历史小说

  我是一名史学工作者,早在大学时代就非常崇拜成吉思汗。“文革”以后,我回北大进修,选修了著名史学家蔡美彪先生的《辽金元史专题课》,进一步引起了对成吉思汗的兴趣,从此开始了对成吉思汗的专题研究。到1991年初,在12年时间内我先后写作出版了通俗历史人物传记《成吉思汗传》,学术专著《成吉思汗全传》和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一代天骄》。后来我与著名编剧俞智先老师合作,经过八易其稿,终于完成了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的写作任务。2000年上半年,此剧经王文杰导演制导,已经摄制成功。

  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和读者的要求,我们参考《成吉思汗全传》《成吉思汗传》、电视文学剧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改写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成吉思汗》。22年的写作过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将历史人物传记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再改编成长篇历史小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它将历史的学术研究与文艺娱乐及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为历史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不失为提高电视剧质量的一个有益的探索。(朱耀廷)[编辑: 马哲]1

  二、关于《成》剧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成》剧首先歌颂了成吉思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铁木真从苦难中崛起,逐步担当起历史赋予他的重任:使他由一个弱小部落的首领,成为统一蒙古、统一中国北方、征服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

  其次,《成》剧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成吉思汗恩仇必报,敢爱敢恨的人格自尊。

  蒙古族是一个爱憎分明、恩仇必报的民族,成吉思汗则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可贵的是,他没有停留在“恩仇必报”的水平上,而是随着斗争的发展,思想不断升华。他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伟大人格,永远值得今人与后人学习。

  第三,《成》剧如实反映了成吉思汗胸怀宽广,求贤若渴的用人政策。他用人不问民族、出身,不问等级、资历,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昔日的敌人,他都可以破格任用。人才的得失去留,关系到事业的盛衰兴亡。正确的用人政策正是成思汗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第四,《成》剧歌颂了成吉思汗雄才大略,无往而不胜的政治谋略与军事才能。他不仅是一个“只识弯弓射大雕”、能征贯战的勇士,而且是一个精通战略、战术,深明治国之道的政治一军事战略家。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他不断加强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的各项政治、经济措施,他因粮于敌、因敌攻敌、依靠敌方力量攻击敌人的军事斗争方针,他知己知彼、灵活机动、随机应变的战略战术,的确都有“古法所未言者”。

  第五,《成》剧充分肯定了成吉思汗缔造蒙古民族、统一中国北方的伟大历史功绩。成吉思汗一生中主要做了3件事:一是统一了蒙古高原,缔造了蒙古民族;二是南下征金,灭掉了西夏,招降了畏兀儿、哈剌鲁和林木中百姓,为忽必烈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进行了西征。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政治上的成熟,成吉思汗将个人复仇活动和血族复仇战争发展为统一草原、统一中国北方的战争,这就在客观上符合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而其孙忽必烈征服大理、灭掉南宋,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4次统一,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第一次统一中国。正是在这次统一的过程中,云南回归祖国,西藏、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它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朱耀廷)[编辑: 马哲]

  2

  三、关于《成》剧风格的定位以及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1,风格的定位

  《成》剧是一个具有史诗风格的正剧,它不同于戏说,不同于一般的戏曲或小说。它是以成吉思汗一生的活动作为描写对象的,不同于《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宰相刘罗锅》等以虚构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的艺术样式的电视剧,也不同于十八棍僧救李世民的《少林寺》样式的功夫片。这是一部气势磅薄、规模宏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的,具有史诗风格的历史人物传记片。

  2,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可以说是影视史学中遇到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我们的剧本在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方面遵循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艺术创作方面遵循的是文学的现实主义。

  第一,历史剧的创作,首先要尊重历史。

  (1)剧本所反映的应该是当时那个历史时代,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甚至一些重要故事情节应该有历史根据,有史料来源。本剧的根据是《蒙古秘史》和本人的学术专著《成吉思汗全传》。

  (2)力争塑造一个符合历史真实的人物形象。对剧中的主人公和主要人物不要故意拔高,也不要有意贬低,即不要现代化,不要根据现代的需要、现代的观点演绎古人。

  (3)剧本真实地再现了800年前的草原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古代部落的民风民俗。服饰、道具、兵器、幕帐、建筑、设施以及歌舞、乐器、宴席等等,都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时代特色。使人物具有彼时彼地的风貌,体现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

  (4)《成》剧以鲜明的历史观点对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和历史贡献做出了符合历史真实的公正评价。“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电视剧的评说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深入人心的。因此对此不能采取任意的态度,而必须严肃认真。

  第二,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电视剧本又不能写成历史教科书,也不能写成学术论文,因此必须有不少虚构。但这种虚构,不是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不是“纯属虚构”,剧中的故事应该由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和可能发生的事来组成,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将一些人物与事件典型化。比如,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民族精英,而且还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的伟大人物。这就是我们对这个人物的总体把握。但是,这个把握并不应该直白地诉诸观众,那是史学家的任务,文学家的任务在于把这种把握作为指导思想,和始终隐含的意念,而推到萤屏前面的却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由这些人物构成的一个个有悬念有矛盾有冲突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第三,尤其是对可能发生的事——即艺术虚构的部分,正是基于对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的大量掌握和历史文献的大量占有为基础的。剧本集中突出了十几个人物、若干个事件,并努力创造典型的环境,创造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甚至创造了不少戏剧语言。而所有这些创造,从历史学的角度看来,在当时都有可能发生,但在历史上并不一定都是真有其人其事。我认为,这才叫作艺术的真实。

  为了做到艺术的真实,我们又努力注意了以下几点:

  (1)努力做到人物的行为是合于逻辑的。即在当时人看来是合情合理的,或者在当事者看来是有充分理由的。譬如战争,成吉思汗征战了一生。这不是因为他好战,而是历史逼迫他不得不选择战争。当然,我们也通过耶律楚材、忽兰妃和后来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对他的杀人过多进行了否定。这是艺术的否定。是“可能发生”部分的艺术的虚构。

  (2)无论写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或者写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事,终极目标还是在于刻画人物性格。在刻划性格中,即使是对最伟大的人物也要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加以人性化的描写,展示出其情感的复杂性,比如剧中的成吉思汗既有王者风范,又有普通人的心肠;既表现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也表现他身上的局限性,包括他的人性深处的弱点;既赋予这个历史伟人一些理想主义光彩,但不可把他神化;他既有雄才大略,也有残暴凶悍;既有广阔胸怀,能听取逆耳忠言,求贤若渴,善于化敌为友、罗致人才的美德,又要表现他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心灵得以逐步提升——从而使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的活生生的人物。

  (3)无论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还是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事,都必须是那个时代的人的言与行。譬如我们对合答安与铁木真之间感情的处理,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合答安是个捅马乳的奴隶,她在铁木真16岁被族叔抓去想杀掉祭天的时候救了铁木真,也爱上了铁木真。但是她知道自己是个奴隶,她知道自己的地位与黄金家族的铁木真是隔着一道鸿沟的。后来她嫁了人。这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而后来我们对他与铁木真之间的描写,全是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事,即艺术的虚构:我们让她嫁给一个丈夫“傻骆驼”,二十几年以后她再与铁木真相会的时候,傻骆驼死了。铁木真要娶她,她不答应,但她比任何铁木真的妻子都更理解和关爱铁木真。她为他纳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妻子。她说服大妃容许铁木真另娶别妻。她替铁木真对母亲尽孝道,铁木真遇到有什么推解不开的忧烦也要找她倾诉,而往往她的言谈更能打动铁木真。这样看似浪漫的爱情关系,正是基于800年前一个奴隶的女儿所能选择的做人准则。假如她因为有恩于铁木真,便当了他的侧妃,那一定是很乏味的很落俗套的爱情故事。

  (4)无论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和可能发生的事,必须是合于民族风俗的。因为只有充分地展示了民族性,才有世界性。譬如蒙古草原结拜安达的形式,绝对不同于桃园三结义;蒙古人喝酒时先敬天敬地;骑马行进之中换乘坐骑;出征时往往在道路上洒马奶酒;对长生天的崇拜;马头琴、歌舞、萨满的通天巫、幼子守灶的传统……等等、等等。即使人物的语言,也努力借助蒙古的地方风物,日常生活,采用比兴手法,使之更为生动和富有特色。诸如:“先长出的耳朵没有后长出的犄角坚硬,先长出的头发没有后长出的胡子长久”;“等这匹马跑出汗的时候就到了”;“即使将五个指甲磨尽,将十个指头握断,他们也要报仇!”;“每个车辕上都有姑娘,每个车篷里都有夫人。”“除了影影子之外无有伴当,除了马尾巴之外再没有鞭子了”;“你们是性情暴烈的山猫猛豹,还是残忍地自冲其影的海东青啊?!”(朱耀廷)[编辑: 马哲]

  3

  四、如何分析与描写成吉思汗西征

  如何对待成吉思汗西征?这是成吉思汗研究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是描写成吉思汗的电视剧必须回答的问题。

  首先,我们认为,描写和反映成吉思汗一生的电视剧不写成吉思汗西征,这并非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有人主张删掉西征部分,我们认为是不可取的。

  我们以以基本历史事实为依据,如实描写了成吉思汗西征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历史的反思。这对于求全责备面了解成吉思汗是有益的。

  其次,我们认为蒙古西征并非成吉思汗挑起的,花剌子模边将海儿汗产杀死蒙古450人的商队,花剌子模国王又杀死了成吉思汗要求引渡罪犯的正使,直接导致了成吉思汗西征,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无视与侮辱,这种事件即使发生在现代,也会引发一声国家之间的战争。

  第三,我们不同意西方某些政治家所说的“黄祸论”。我们认为,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说成是什么黄种人或中国人造成的,并由此引出黄种人野蛮、低劣和好战的结论,这纯粹是在借题发挥,而根本不是在谈论历史!在成吉思汗前后,欧洲的十字军曾经进行过长期的东征,也曾造成了极大破坏。在近现代,又有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以及老沙皇进行过世界性的侵略,对各国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如果说成吉思汗西征是什么“黄祸”的话,那么这些欧洲人所进行的征服与侵略就应该叫作“白祸”。而这种“白祸”对社会、对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丝毫不亚于成吉思汗的“黄祸”。这说明文明的、资产阶级的白种人的本性,也并不比奴隶主阶级的黄种人高明多少。实际上,所有这些,既不是由黄种人的本性造成的,也不是由白种人本性造成的。黄种人和白种人广大劳动人民当时都处于无权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他们不能影响统治阶级的政策,也都无力阻止统治阶级所进行的征服战争。

  第四,从时间上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也是先征服中亚和俄罗斯,然后才征服金国和南宋。成吉思汗西征开始于1219年,结束于1225年;长子西征开始于1235年,结束于1243年;旭烈兀西征开始于1252年,结束于1260年。而蒙古灭金是在1234年,灭南宋却是在1279年。在进攻南宋时,蒙古的军队中就有斡罗思一带各民族折军队。他们在元朝被称为色目人,享受比中国的汉人和南人还要好的待遇。因此,用“黄祸论”来解释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并以此来说明中国人好战,既违背了阶级分析的方法,又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是根本站不住脚步的。(朱耀廷)[编辑: 马哲]

  4

  五、史学界、影视界、新闻界专家学者对《成》剧的评价

  1,史学家、文学家对本剧的评价

  2000年5月12日,中国社科院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在社科宾馆集中了3天时间对此剧进行审读,会后专门整理了一份《电视剧“成吉思汗”座谈纪要》。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蔡美彪先生说:“这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比之上演过的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是最好的。就是和目前上演的汉族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相比,也更高过一筹。作者创作、演员表演和导演,都是认真严肃的。在历史文献上下了很大功夫。在艺术思想上也是成功的,在各方面关系的考虑和处理上费了很多心血,不是随便处理的。作品中有好多艺术创作,不是拘泥于历史的,但又没有超越历史,也没有‘现代化’,在观念上大家都能接受。作品场面大,感动人,有特色。音乐、灯光、道具都很认真,是成功之作,上乘之作。”

  全国政协常委、历史所研究员陈高华先生说:“我很同意蔡先生的意见,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气势宏伟、场面壮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都是以《蒙古秘史》为基础的,是忠于历史的。所做的一些艺术加工,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人物刻划、民族生活和音乐布景等各方面,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成吉思汗是个影响很大的人物,作品是歌颂和肯定的,这是合理的,也可能会引起争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影响对历史的评价。”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国家一级作家包明德先生说:“《成吉思汗》编创者,历史知识丰富,文学修养深厚,通达现实价值取向,对《元史》《蒙古秘史》《蒙古源流》等文献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历史蕴含、哲学理趣、文化价值有机地融入剧中情节和人物语言中,体现了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使电视剧既尊重历史,又超越历史,既通观时代,又利及时代。电视剧艺术性较强,可视性很强,演员们都很投入,角色抓得准,抓得到位.。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成吉思汗的艺术形象是成功的。”

  2,北京影视界专家学者是对本剧的评价

  2000年3月13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北京内蒙古宾馆举办了《大型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研讨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先生,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先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于光华先生,副主席珠兰.其其格女士,以及视协、内蒙的相关专家学者、自治区党委领导,剧组编创人员等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一致高度评价了《成吉思汗》这个电视连续剧,大家认为:这部电视剧是近年来少有的高质量的历史巨片。它通过铁木真光辉、英雄的一生,展现了成吉思汗政治上、军事上的伟大才能,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一代天骄的英雄形象。

  作为历史人物传记片,这部电视剧大气磅薄、工笔重彩、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引人入胜。这部片子没有有意地拔高,也没有有意地贬低,成吉思汗的伟大和他的历史、阶级局限,都在片子中得到了体现。专家们认为,这个剧写得好、拍得好、演得好,整个创作是严肃的,认真的。成吉思汗的成功塑造,将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部片子崇尚英雄、塑造英雄,崇尚统一、维护统一,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是一部难得的,也是一部值得推崇的电视剧精品。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梁光弟先生说:这部电视剧“既有大气磅薄,又有工笔重彩。这是又一部历史巨片。它既展现了历史氛围厚重的磅薄大气,又作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喧染。”“写史与写人相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立足点在于实现民族和祖国的统一。”“在塑造成吉思汗这个中心人物的形象上,力求历史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

  中国视协书记处书记、中国剧协成员杜高先生说:“这是一部气势磅薄、规模宏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的,具有史诗风格的历史人物传记片。”“这部电视剧最主要的价值和特点,是深厚的历史感和历史性。它以丰富的戏剧情节和场景,通过极为复杂的矛盾和冲突,真实地描写了成吉思汗的一生经历,同时以鲜明的唯物史观对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和历史贡献作了符合历史真实的公正评价。”同时“铁木真还是一个艺术形象。电视剧的编导注意到了铁木真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揭示,没有回避他的情感的复杂性,使铁木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丰满人物。”

  作者简介:

  朱耀廷,男,1944年12月生于河北省安平县,196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原北大分校)历史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元史、中国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成吉思汗全传>、电视剧文学剧本、历史小说<成吉思汗>,<中华文物古迹旅游>、<北京文物古迹旅游>、<中国传统文化通论>、<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等。(朱耀廷)[编辑: 马哲]

  5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