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展才是硬道理 新中国55年经济建设述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07:29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55岁生日。从9月24日起,人民日报推出系列述评,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展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果。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据人民网报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中国55年的建设成就是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从贫穷落后到总体小康,55载风云翻卷而过,沧桑巨变抒写激情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辉煌巨变:发展才是硬道理

  对于许多共和国同龄人而言,他们的成长年轮印证着新中国的发展轨迹。55岁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格桑曲珍说,这些年,日子殷实了,餐桌丰盛了,家中的电器总在翻新,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消费如今成了平常生活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当时,全国粮食总产仅1亿吨,一块优质钢材、一枚建筑铁钉都得依赖进口,工、农业总产值比例为3∶7,生产方式极其落后。

  经过55年奋斗,我国经济天翻地覆,粮、棉、油、肉、禽、煤、钢、水泥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渐缩小,高速路四面畅达,“村村通”遍及乡野,机场港口一派繁忙,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四大工程捷报频传……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6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意味着国民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对外贸易额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一位。

  国力的强盛,直接反映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上。

  曾几何时,短缺与生活如影相随,票证与我们朝夕相伴,城里人攥着几十元的月工资节衣缩食,上亿农民的温饱没有解决。而今,人们衣着早已告别“一片蓝灰绿”,五彩缤纷的时装照亮了大街小巷;下馆子成为一种家庭时尚,餐饮业每年进账数千亿元。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万多亿元。与此同时,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整体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的消费亮点不断涌现,开始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以汽车、住房、旅游、电信、文化、教育、保健、信贷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热潮方兴未艾,目前全国手机用户逾3亿户,私人轿车逾500万辆,黄金周出游者数以亿计,商品房销售量迅猛攀升,网上购物、刷卡消费渐受青睐。

  日子好了,是因为钱包鼓了。眼下,全国从业人员达到7.4亿人,仅近10年即新增就业岗位8000万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逾12万亿元,预计至2010年,我国将有1亿个家庭具备中等购买能力。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今年上半年,这两项指标实际分别增长8.7%和10.9%,尤为可喜的是,农民现金收入增速创下新高。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正给广大人民群众带去愈来愈多的实惠。

  回首55年难忘岁月,人们感慨万千。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有过失误,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和不懈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事实证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没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无从谈起。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开放:腾飞的强大动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嘹亮号角。

  改革开放的20多年,作为一个特殊“历史单元”,注定要在当代中国史册留下波澜壮阔的一页,在世界经济版图绘写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界银行这样评价:“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代人才取得的成就。”

  上世纪70年代末,错失20多年发展时机的共和国百业待兴。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时全国价格市场化指数不到10%,各类商品定价由国家严格控制,工业总产值95%以上属指令性计划,企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社会总储蓄的97%来自国有部门,外资外债均为零,外贸依存度低于5%,与国际市场很少互通有无。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改革,打破体制障碍;必须对外开放,促进竞争与合作。

  改革开放,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迄今我国经济史上最艰巨最复杂的试验。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抓住了要害。1992年春,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再次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宣告,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航向。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按下手印决定“包产到户”,到深圳特区肩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嘱托放胆一搏,从谈“股”色变到证券市场人气旺盛,从“一大二公”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各级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转化职能,从国有企业大刀阔斧的改组改制到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投资、土地、流通、分配、社保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就是选择了深化改革。改革的不断深化,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开放也是改革,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大门搞建设不行。只有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先进文明成果,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后发优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掌握主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回顾对外开放的历程时,我国第一任外资局局长冯天顺说,1978年秋,中方组团赴美与通用汽车公司谈判某项目的技术引进,美方提议与中国合资经营。当时代表团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你是大资本家,我们是共产党,我们能同你“联姻”吗?!

  禁区突破,国门打开。20多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利用外资从无到有,目前实际吸收外资近5500亿美元,全球跨国公司500强有400多家来华落户,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和世界IT产业100强几乎全部投资中国。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在“走出去”,到去年底,中国对外投资已逾330亿美元,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自主品牌昂首走向世界。全国外贸总额实现“大进大出”,今年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已形成。加入WTO后,中国认真履行承诺,由政策性开放转为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服务业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拓展。对外开放,不仅为市场化、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有效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也促进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改革开放,成效卓著。市场经济,深入人心。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里库佩罗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近几十年来最广受关注、最富有戏剧性、最引人入胜的经济发展过程。她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毫无疑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关键时期:全面小康迎复兴

  55年来,我们先后克服不同阶段的困难和艰险,特别是近2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使我们经受住了严重通货膨胀、亚洲金融风暴与通货紧缩、九八特大洪灾、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等严峻挑战和考验,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劈波斩浪,始终平稳前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矛盾,面对着新的挑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广的发展中大国,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会变得很大;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很小。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仍较落后,人均GDP依然偏低,人均资源不足,城乡二元结构未有改变,还有3000万农民需要解决温饱,2300万城镇人口需要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十分繁重。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去年以来,在成功应对非典危机之后,党中央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确保了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宏观调控初显成效。

  时代在变,形势催人。55年前,我们曾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欢庆高歌;55年后,我们更为神州大地的繁荣兴盛而倍感骄傲。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我们必须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奔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锦绣前程。

  沧海横流,豪情激荡。55年的发展历程只是一个序曲,未来的中国经济必将续奏更多的壮美乐章! 责编:余青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