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金马镇的“老牛经”段绍明(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12:12 云南日报 | ||||
云南日报网 雨龙,泸西县金马镇的一个村子,距离县城不远,距离市场不远。虽然占据了这样的“区位优势”,但这里的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默默地在红土地上刨食。平静的日子没有奢望。但是,几年前,一个告老还乡的老兽医、一个中共党员,“搅乱”了这里的平静,搅出了一个产业———养牛。 作为兽医站站长,段绍明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开始改写乡亲们“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畜牧养殖史——— 老兽医种“试验田” 段绍明出生在一个兽医家庭,从1964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泸西县金马镇畜牧兽医站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金马镇兽医站站长,他总结多年兽医工作经验,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几经论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相继引进了大约克、杜洛克、汉普夏等优良种猪和西门塔尔短角牛、么拉水牛等优良种牛,同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冻精改良技术,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冻精改良中心———“泸西县金马镇肉牛冻精改良中心”。他带领全站职工,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在全镇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畜牧改良工作。 畜牧业迅速得到提升,猪、牛走向市场,使“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父老乡亲尝到了甜头,全镇掀起了养殖改良品种的高潮。老段又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解决饲料问题? 为此,老段把自家的地作为试验田,种植起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的多花黑麦草,并引进多个草种作对比试验。最后,他把种草养畜经验向全镇作了介绍推广,有效解决了养殖冬春季节无青饲草的难题,极大促进了金马镇种草养畜的迅速发展。 说起种草,雨龙人不会忘记那感人的场景。那是一个隆冬的深夜,罕见的冬雨下个不停。几十户群众的数十亩黑麦草刚出土10多厘米高,如果淹了,群众利益将会遭受重大损失,大家养牛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下半夜,一心想着黑麦草的段绍明不顾刺骨的寒风和老伴的劝说,毅然扛起锄头,披上蓑衣,打着手电筒,匆忙赶往黑麦草基地。用手电一照,水已淹过草头,他赶紧抡起锄头,甩开膀子挖起来。他口含手电筒,疏渠道、堵源头;嘴巴酸了,他把手电筒放在田埂上,进行紧张的排涝。晨曦中,黑麦草露出了水面,早起的村民看到满身泥水的段绍明站在田中,心里一切都明白了…… “我虽然吃穿不愁,但很多乡亲还在愁吃穿。作为一个党员,我应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家做点事、尽点力”——— 老段退而不休 2002年3月,老段退休回到雨龙村。 本可颐养天年,但他一心想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知道,要让全村人富起来,单凭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主动与村党总支、支部联系,认真查阅各种畜牧书籍,制定出适合本地区肉牛养殖方案,培训群众,对他们进行改种、改料和育肥的辅导。 “加强通风、确保采光、干净整洁、宽敞舒适,”他挨家挨户指导农户饲养母牛、传授肉牛冻改知识、讲解技术育肥,要求每个厩舍长4米、宽5米,总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老段深知,在农村推广科技,群众的心思是“没人干的我不干,别人干好的我跟着干”。为让更多的党员、群众吃下定心丸,甩开膀子发展肉牛养殖,他自筹资金1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1.5亩的私人肉牛养殖场。规范化、标准化建盖牛厩8间,饲养肉牛32头,为雨龙村党员、群众作示范。 村民刘品义原来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在段绍明的帮扶下,贷款4000元,买了两头母牛,通过近两年的滚动发展,肉牛存栏数增加到13头,以平均每头2500元计算,价值3万多元。 群众问老段:“你每个月1000多元退休工资,难道还不够吃,这么苦干什么?”段绍明笑笑说:“我虽然吃穿不愁,但很多乡亲还在愁吃穿。作为一个党员,我应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家做点事、尽点力。”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成果,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带动了全村的肉牛养殖产业。 村里牛多起来,家就显得小了,村子显得拥挤了。为鼓励更多群众种草养牛致富,县、镇党委、政府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在雨龙村启动省内最大的村级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政府作出规划,拨出专门资金,完成了小区的“三通一平”,并投资20万元建设了水池。党员示范户段绍明备受鼓舞,带动村里58户党员、群众,在短短的30天内,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翻新改建牛厩300余间,饲养肉牛360头,把雨龙村建成了全镇的肉牛养殖示范村。他把为养牛小区无偿提供母牛妊娠检查、牛犊接生、防疫等服务承诺,用毛笔大字书写在自家墙上。 记者问:“怕不怕牛生病?”姓普的村民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可笑。他说——— “老段在家呢” 谁家的牛生病了,谁家的母牛该产仔了,谁家的小牛几岁,段绍明心里清清楚楚。 朱有方由于母牛难产,晚上11点多钟来找段绍明,老段二话没说,连夜赶去。他不嫌脏不怕累,跪着、趴着,为母牛助产。两个多小时后,母牛顺利产下一头小牛,段绍明已经周身染满了血、污秽、牛粪。朱有方感激地说:“老段,太谢谢你了。幸好有你在,要不然小牛损失是小事,连母牛恐怕也保不住了。” 陈小明家的西门塔尔母牛能够顺利产下罕见的“龙凤”胎,就是老段接的生。为育好这对小牛,老段更是花了不少精力。他经常步行2公里去为小牛进行体检,测量身高,称量体重…… 勤勤恳恳的服务,实实在在的效益,老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带动雨龙村附近的石缸冲、爵册、新坝等村农户跟着养起了牛来;冻精改良技术在金马、在全县乃至周边县市迅速推广。肉牛养殖发展起来了,群众的养殖水平提高了,可老段却整个儿瘦了一圈,仅仅在养牛小区建设期间,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十几斤。 老伴疼他在心里,群众挂他在肚里。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老段的带动下,雨龙村90%以上的农户开始养殖肉牛,全村肉牛存栏已达3000余头,综合经济效益达326万元;种植牧草1000多亩,可为群众增加收入20余万元。 在养牛小区,一位姓普的村民刚刚花了12800元钱,买来两头新品种母牛,他的母牛群已经达到了10头,年底前将达到20头。像全村大多数村民一样,这位年轻的农民将自家多年种烤烟的积蓄、加上2万元贷款,在小区投资10万元建设了新牛舍。记者问他,投入这么多钱,怕不怕赔了。他笑笑说:“我这10头牛就值几万元钱,有3头马上就要下崽了。一头小牛饲养四五十天,就可以卖2000元钱,供不应求呢。” “怕不怕牛生病?”记者接着问。 他似乎觉得记者的问题有些可笑,说道:“老段在家呢,怕什么?” 1992年,段绍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基层三站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四次受到省畜牧局表彰;三次受到红河州委、州政府表彰;三次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次受到了县政府表彰。 段凯 李绍明 汪继武(云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