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专题 > 正文

中原崛起与循环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16:49 河南日报

  ●循环经济是一种节约资源、净化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形态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中原崛起的迫切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应从构建五个层次的梯级循环系统入手

  ●发展循环经济应注重观念、机制、技术的全面调整、创新与综合配套

  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 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努力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 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中原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是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河南现 在的发展势头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 负。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从一些 发达国家及我省的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近 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3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 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 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具体到河南来讲,要走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 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从构建五个层次的梯级循环系统入手,注重观念、机制、技术的全面创新与综合配套。

  什么是循环经济?

  ———节约资源、净化环境的新增长方式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能量流转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 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总过程,形成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新增 长方式。它依照生物圈和生物链的原理,整合各种先进技术,实现对大自然“索缺与“回报”的统一。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 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有机地组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反馈 式流程,实现经济运行的“低消耗、高利用、低废弃”,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 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达到“人类向自然的 索取必须和人类对自然的回辣的平衡。

  循环经济要求经济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产 品的开发到产业的延伸构成一个循环链,并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利用科技手段构建新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生态 、社会三种效益的统一。也就是“3R”原则:

  ———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最大限度 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并应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 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工艺技术控制。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就是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尽可能节约自 然资源,节省自然消耗成本。

  ———以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为目的的再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 为垃圾。与后工业社会一次性产品推广相反,循环经济强调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产品在尽可能多的场合、尽可能长的时间内 利用而不废弃。

  ———以实行清洁生产、谋求高资源废弃物回收率为目的的再循环原则。即从输出端在材料选材、产品设计、工艺流 程、产品使用到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并力争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以提高废 弃物回收率。如回收1吨废纸可以造800千克纸,节约3立方米木材、300千克烧碱和300度电,还可以少排放大量造 纸污水。目前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已超过3000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而我国再生资源的回收远远 低于我国占世界GDP的相应比例。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根本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 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地排 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其运行的轨迹是一种线性模式,即:资源→生产→消费→废物排放→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短缺(至枯竭)

  线型模式最大的缺点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危及到人们生存的空间,不仅将导致经济停滞、下降,也将 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其运行走向如图所示:

  循环经济则倡导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 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我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是要达到三大零增长,即人口的零自然 增长率、资源能源零消耗率、生态退化零增长率。可见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 的理论规范和运作途径,从而有可能根本消解长期存在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为什么发展循环经济?

  ———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中原崛起的需要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转变发展模式、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实 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选择。

  河南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 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 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只能阻碍我省进入现代化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得到提高,实现了经济增长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然而,不少行业、企业和产品的物耗、能耗水平还相当高,污染物的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同 步增长,自然环境的恶化相当严峻。在工业上,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属于层次较低的资源开发型。如1美元产值所耗能源, 我省大约是我国平均耗能的1.2倍,是日本的19倍。2002年的千美元GDP排放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按千克算,发 达国家平均是2.0,我省是15.2,为江苏的1.45倍、广东的1.83倍、浙江的1.9倍。同时,我省资源综合利 用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主要局限于电站粉煤灰和煤矿煤矸石,只用去全省重点行业库存废弃物产生量的60.3 %,废水利用率不足45%。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工业品的依赖度较大,忽视对有机肥、农业措施和生 物防治的使用。

  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警示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相当于全国的1/5,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省份之一。全省18个省辖市城区均已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个别城市地下水位 埋深已大于60米,供水不足的城市9个;在太行山、淅川灰岩分布区、新渑山地以及豫西黄土地区,约有120万人和23 万头牲畜饮用水困难。若继续沿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到2010年,全省水资源缺口将达60亿立方米。(2)耕地面积 减少速度过快。河南耕地面积总数虽然全国第二,但人均仅有0.6—0.8亩,且后备资源量不足,实用耕地面积成逐年减 少趋势。(3)森林资源短缺,森林覆盖率偏低,2003年为19.83%,天然林在减少,造成珍稀物种分布区域在缩校 (4)矿产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支柱性矿产后备接替资源严重不足,石油、黄金等资源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开采消耗速 度,煤炭储采比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4,2/3的铁矿石需要从国外进口。(5)电力供应紧张,有关方面预计今年夏季 ,我省电力缺口将高达200万千瓦,形势之严峻为近几年少有。(6)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003年,河南省域内黄河、 海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中,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标准的Ⅰ—Ⅲ类水质河段仅占检测总长度的44.0%,Ⅴ类水质河 段达36.8%。空气环境污染仍处于较重的水平。据2003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全省17个省辖市(周口未评价)空气 质量级别为优的只有1个市,为良的也只有7个,其余9个市为轻污染、中污染或重污染,悬浮颗粒物仍是影响全省空气质量 的首要污染物。同时,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威胁仍存在。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山丘区总面积的82%, 特别是太行山、伏牛山地、桐柏山和大别山四大山系的低山丘陵和豫西黄土丘陵水土流失更为突出。而流失掉的土壤中氮、磷 、钾量约折合标准化肥达100万吨,比全省山区每年使用的化肥总量还要多。由于环境的恶化带来自然灾害频繁。继1998 年发生秋冬连旱,1999年夏旱,2000年春旱后,2001年又遭受春夏连旱的特大旱灾,2002年和2003年秋 季因涝灾大大减产;2001年全省共出现8次较为明显的沙尘天气过程;夏季出现持续高温;冬季大雾频繁。主要地质灾害 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塌陷、地面沉降等,据统计50年代发生4次,60年代11次,70年代16次,80年代 82次,90年代竟达102次。据测算,2002年,我省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大体相当于GDP的10%以 上(全国为14%,主要是西部地区沙化严重)。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节约资源、保 护环境之盾,深度开发、提高效率之矛,开发新能源(特别是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创造新型材料,发展绿色产业和 绿色产品,提高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拓展生态旅游业的空间,增强各种资源的储备能力和安全保证,实现从以数量型效 益为主的经济向以质量型效益为主的经济的转变,形成独具河南特色的现代集约型生态经济,为中原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矗

  怎样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五个层次的梯级循环系统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应当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分层展开。可分为五个大 的层次(中间还会有若干准层次):

  大循环指全国性的若干大的生态循环体系,如治理“三河”、“三湖”。同河南相关的有黄河和淮河治理工程、南水 北调中线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治沙治碱工程、优化能源结构工程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

  淮河治理工程。淮河源头在河南,其流域面积涉及到河南11个省辖市的66个县。淮河的治污工程首先要在河南境 内的干支流段更大力度地强化污水排放管制,加大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及有关企业、行政领导的惩罚力度,加强源头治理。 在上游和中游建立生态区,严禁污染企业在生态示范区内投资建厂,实施农业产业化的生态循环工程,对田地多施有机肥,对 病虫害采取生物防治,防止化肥对土地的污染和农药在土地、农作物上的残留;信阳多山多丘陵,应大力鼓励山区丘陵地带种 植速生丰产林、经济林,促进区内的绿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在丹江口水库,总干渠长1267公里。其中,河南省境内有731公 里,占总干渠长度的近60%;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的52%在河南境内,汇水区域涉及河南的南阳、洛阳、三门峡三个省辖 市的下辖6县(市)。此工程是全国范围内的跨区域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完工后可以缓解我国北方和我省水资源缺乏的局面, 也对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整个工程中最关键的是水质问题。我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地理位置要求我们 需要认真做好治污、防污、绿化工作。一切产业的发展都要杜绝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积极实施“绿色中原”战略。强化对黄河故道、黄河流域的沙化地、盐碱地的治理力度,并同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结 合起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三废”的排放。

  优化能源结构,实施“绿色能源”战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75%,严重污染了空气,影响了生态环 境质量。我省也应当积极寻找替代的绿色再生能源解决目前能源紧张和生态恶化问题。

  中循环指区域性特别是城市的现代循环经济。各区域单元要根据本身的自然、经济特点,建立个性化的经济与生态的 良性循环体系。各类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是中循环经济的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公共消费来治理“三废”和处理垃 圾,建立利用、净化、回收的循环经济。通过建立城市现代循环经济减少区域性污染源,实现资源节约,带动区域单元实现良 性循环,包括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废水的处理、建设雨水收储库、垃圾处理等。据测算,我国城市里面的每吨垃圾中,有180 公斤废塑料、80公斤废纸、40公斤纺织品、30公斤废金属、15公斤废玻璃、30只废电池、320公斤生物垃圾,也 就是说占总量2/3以上的垃圾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回收的废品中,一吨废塑料可炼汽油700公斤,一吨废纸可造纸800 公斤,易拉罐和玻璃瓶再生可节约物质90%以上,一次性木筷可以造纸,生物垃圾可制成优质肥料,不能回收的纸屑、布头 等可燃烧发电。这样,可以使垃圾被充分利用,实现其潜在价值最大化。垃圾被充分回收利用后,每吨至少可创产值3000 元,郑州市年产70万吨的垃圾可创产值21亿元以上,全省年产500万吨的垃圾可创产值150亿元以上。目前,我省已 有许多城市正在开展这项工作,有的工业基地(如上街)已确定为全国实施循环经济的试点。

  在农村,大力实施秸秆的综合利用。秸秆可以作为某些商品的原料,通过对秸秆的加工增加了秸秆的价值,我省已有 很好的经验。如将秸秆作为饲料,特别是利用科技成果将秸秆处理后转化成生物饲料。河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的一种生态制剂 ,使麦秸经发酵处理后消化率提高24.14%,4千克麦秸秆作物饮料相当于1千克玉米的营养价值。秸秆作为牲畜饲料过 腹还田,不仅促进畜牧业发展,还能为农田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增加了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 可以拉长秸秆过腹还田的生态产业链条,建立“秸秆饲料———牲畜粪便———沼气与渣———肥料”的产业链,通过物质的 重复利用,使秸秆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焦作市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5%以上,促进了畜牧业和食用菌两 大产业的长足发展。再如,秸秆燃气技术还可以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节约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民 生活质量,减轻炊事劳动强度,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小循环主要是社区和企业,重点在污染大、消耗高的企业。企业和社区要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 污染”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一种产品产生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产品形成的原料,根据不同的对象建 立水循环、原材料多层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的重复利用、“三废”的控制与综合利用等良性循环系统。根据河南本省 的具体情况,可以首先从河南的支柱型产业和污染大的行业入手,发展循环经济。例如,煤炭工业基地重点建设以煤矸石和褐 煤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永煤、焦作、义马等矿,已有很好的经验,应大力推广。再如,火力发电企业重点发展“煤——电 ——铝”及“煤——粉煤灰——水泥、建材”为主体的循环生态产业链,也有成功的典型。

  从现状看,冶金企业是治理废气的重点,造纸企业是治理废水的重点。河南安钢集团每年SO2排放量就高达4万吨 。该集团采用了焦炉煤气脱硫新技术后,不仅净化了环境,还提高了钢材产品质量,并且使煤气中的有害物质变废为宝,产生 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漯河中COD量的63.7%来自造纸厂的污水排放,河南境内的海河COD含量的80%也来自造 纸厂。使用碱法化学制浆造纸的企业(大部分造纸企业使用的技术),如果采用碱回收技术,可以使黑提取率达到85%以上 ,碱回收率75%以上,不仅可以有效治理黑液污染,还可以利用回收的碱创造效益,实现循环利用。河南舞钢市海明集团兴 建的“黑液资源化工程”,不仅处理掉了全部黑液,保证了废水的达标排放,还同时采用高科技将黑液改性,生成紧俏产品木 质素磺酸钠,每吨可卖千元以上。仅半月该产品就售出1000多吨,成为该厂的一个新的产业。应当说,治理废气、废水的 工作任重道远,特别是循环用水的工程需要下大力度开展。

  我省食品、饮料工业企业的强化“工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耦合的资源循环利用做得较好,河南天冠集 团是全国的典型。他们采用酒精清洁生产闭路循环的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二氧化碳、糟液、沼气消化液、废水 等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二氧化碳回收制成低温低压高纯度液体二氧化碳作为饮料、啤酒原料;将酒精糟液过滤,糟 渣制成质优价廉的干蛋白饲料,过滤液进行沼气厌氧发酵,制成居民生活用燃料和工业原料,对沼气发酵液进行分离、干燥, 制成高效有机肥;对沼气消化液进行净化处理,形成合格的工业用水,供生产使用。1998年,综合开发利用产品实现产值 占企业总产值的15%。企业并且对其产品酒精进行深加工,生产醋酸、醋酸脂和工业原料黄原胶,既增加了利润又分散了产 品市场风险。

  在农业中重点是拉长链条,发展节水型的生态农业。我省南阳、安阳、焦作等地发展起来的农牧区现代经济主要是以 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该模式利用粮食、饲草、农作物秸秆搞养殖;把畜禽粪便填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户炊事、照 明、温棚加温及二氧化碳施肥、果品保鲜等;沼渣用于农作物基肥、鱼塘饵料;沼液作追肥、叶肥、喂猪、浸种等。该模式拉 长了生物间的生态链条,并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达到了自净。

  微循环指城乡居民家庭经济。城市居民家庭是一个消费的基本单位,随着现代化进程深化将有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排 出。微循环经济要求家庭经济行为按照生态的要求节约资源、净化环境、反复利用,优化人居环境等,建立“家庭绿岛”。在 农村应建立和推广生态经济型家庭经济,例如以生物食物链为平台,构建以“种养加”和沼气为链条的微型循环经济,解决厕 所卫生、畜圈卫生、秸秆气化、排除污染、庭院绿化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一系列问题。从大量成功的经验看,大力发展沼气 是个中心环节,它的前端可以促进农业向畜牧业转化,它的后端能够促进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变,并且增加高效有机肥。这本身 又构成一个小型的产业链条,既清洁,又增收。

  个人行为发展循环经济,要从每个人做起。作为个体的个人既参加一定生产经营和其他事业,获取收入,又每天消费 ,对生态环境和个人健康影响很大。要倡导个人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如环保、卫生习惯、养生、生态伦理),尽力履行环保、 节约的义务、支持上面各层次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以上五个层次中,大循环是大局,中循环和小循环是重点,微循环和个人行为是基础,而最关键的环节在于中循环和 小循环。就是说,抓住了城市和企业(排污大户)便可牵住整个循环经济的牛鼻子。在农村,农户家庭的微循环格外突出,是 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根基。

  发展循环经济要采取哪些措施?

  ———观念、机制、技术、作风全面创新

  由传统的线性经济向现代循环经济转轨,意味着进行一次经济领域的革命,涉及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乃至经济体制的 变革,对于河南来说,就是为中原崛起增添强翼。这就需要制定全面的规划,既要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关键部门功能转型,又要 在面上有步骤有重点地展开。按先急后缓、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原则,分地区、分行业、分层次排队,有重点、有样板、有 硬性措施地推行,处理好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根据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的规划,可以考虑,“十五”期间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 业,培育和树立典型,建立示范区;“十一五”期间应全面展开,把发展现代循环经济与实现新型工业化融为一体,建立新的 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为此,有必要采取一些配套措施。

  ———普遍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代发展,又涉及千秋万代、利 国利民。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最大限 度地吸引全省人民的注意力,增强全省人民的循环经济理念,克服重经济轻环境、重开发轻节约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思想,切实提高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完善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我们应当借鉴国外 的经验,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适合我省的循环经济法规,使之能真正起到预防和绿色导向作用。德国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驱 国家,早在1972年该国就制定了《废物处理法》,后又通过了诸多法律条例。美国虽然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性循环经济法 规,但是自从新泽西、俄勒冈和罗德岛等州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以来,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 州制定出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日本是发达国家中立法最为全面的国家,已先后制定了《容器包装法》、《家用电器循 环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在2002年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目前陕西、辽宁、江苏 等省以及沈阳、太原等城市也制订了地方性清洁生产政策和法规。我省也颁布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总体上促进循环 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极不完善,因而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

  ———加快制度创新,建立消费拉动、政府采购、政策激励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制度的建立及其创新,决定着 循环经济的实施及其效应。如果说,长期以来的线性经济是与原有制度特性相联系的,那么,今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则必须 反思制度的影响因素,创新制度、完善制度,包括我们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管理制度等,运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 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规导人们按循环经济规律办事,并形成相应循环经济条件下的体制和机制。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宏观调控 职能,增强“绿色引导”和“绿色控制”的能力,促进全社会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比 如建立和完善绿色产品消费政策,鼓励公众购买绿色产品;逐步加大政府采购中绿色产品的比重,在政府绿色采购部分实行“ 阶段性政府采购政策”;通过政策调整,使得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 。按照“污染者收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经济利益诱 导,市场竞争和选择,引导生产者与消费者行为转轨。

  ———以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作指导,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先进技术、 关键技术作为支撑点。而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是“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闭环性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微观层次上 ,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生,特别是对一些重点行业(如造纸、水泥、化工、 建筑等),要先推广一些简单易行的技术措施,对重点企业要高起点地投资于循环经济;同时拓宽横向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发展高新技术环保产业,使资 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现在,环保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当加强相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加 强对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的技术培训。

  ———抓好生态城市、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积极推广。目前,全省有国家和省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单 位34个,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16个,形成了包括生态农业型,生态旅游型,农工贸一体化型,乡镇企业型,生态破 坏恢复型等类型齐全的生态示范区体系。河南省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自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全省生态 示范区建设发展迅速,在推进试点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同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但河南的 生态示范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普及面小,深度较低,质量也不高。我省目前尚没有一个生态示范工业园(包括试建)。在肯 定成绩的同时,各地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试点工作力度,做到由点到面,以点带面,积极推广。有条件的地区, 要因地制宜,抓好生态示范工业园的筹建工作,尽早全面推广,推进我们早日成为循环经济大省强剩⑦4

  相关专题: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