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周特稿:一枚珍邮藏着故事漂洋回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5: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她思绪长怀金山客,她与晚报有着一段又一段的情缘……

  本报记者 孙朝方 通讯员 屈小琴 实习生 邓旭如

  一本记录移民华人悲喜剧的《金山之路》,一枚鲜为人知的珍贵邮票,从地球另一边的旧金山,漂洋过海来到美丽的羊城。

  这是一段延续了七年的故事:一位祖籍广东、旅居美国的华人女作家,足迹遍布旧金山华人社区,记录了移民路上、唐人街头纷纭万状的悲欢离合。1997年,羊城晚报“破天荒”以整版刊登其《金山之路上的移民》。一年后,著名专栏作家微音先生,牵线搭桥将他“特别喜欢”的真实的移民故事“引入”广州。2002年的世粤联会,本报一篇报道,又促成了一段回乡捐邮票的“喜事”。

  日前,当美国专栏女作家招思虹将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邮票捐出时,由衷地感慨道:《羊城晚报》是我《金山之路》的摇篮,她助我圆了一生中的两大心愿!
一周特稿:一枚珍邮藏着故事漂洋回乡(组图)
图:招思虹说羊城晚报让她圆了一生中的两大心愿

一周特稿:一枚珍邮藏着故事漂洋回乡(组图)
图:招思虹(后排中)与微音伉俪(右一右二)相聚旧金山

一周特稿:一枚珍邮藏着故事漂洋回乡(组图)
图:这张珍邮鲜为人知

  一张罕见珍贵邮票

  印有孙中山、林肯头像,还有他们的名言……

  尽管一路长途跋涉,本月17日下午,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秘书长、美国金山时报专栏作家招思虹一下飞机,就行色匆匆地直奔广东省侨办。与每年一次的广州之行不同,她此行广州,要圆一个“藏”了两年的心愿———将一枚“特殊”的美国邮票捐给广州中山图书馆。“说起捐邮票的事,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甫一见面,广东老乡招思虹就热情地向记者说起一段“古”。

  原来,2002年12月,招思虹从美国回来参加世粤联会,在与海内外的乡亲友人闲谈时,无意中说起,1942年为纪念中国“七·七”抗战五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过一张罕见的纪念邮票。让招思虹感到意外的是,大家对这枚“特殊”的邮票很感兴趣,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招思虹把带在身边的邮票复印件展示给大家看。

  这是一枚深浅蓝相间、2×3厘米的伍仙邮票,邮票左右上方分别印有美国总统林肯和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头像,中间印着CHINA、“JULY7,1937”和“抗战建国”的字样。林肯头像下,印着他的著名讲辞“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孙中山先生的头像下则印着“民族民权民生”。

  珍邮立即引起几位广州学者的注意:中美两位总统放在一起,并以中英文纪念“七·七”抗战、宣传三民主义……如此印制的邮票,在美国邮票发行史上绝无仅有。招思虹把邮票复印件送给了对邮票情有独钟的广州中山图书馆。该馆一位负责人当时感慨:要是有原件该多好!

  一心只想宝物回国

  招思虹把珍邮无偿捐出,说是“抛砖引玉”……

  当年这一幕,被在场的羊城晚报记者敏感地记录了下来。第二天,招思虹和她的邮票登上了晚报。不少朋友看到报纸后玩笑式地问她:“舍不舍得把原件捐出来?”招思虹当初确实有点犹豫,毕竟,邮票是父亲留给她的为数不多的珍贵物品。

  招思虹说,她在旧金山做了十多年的社工,一街一巷、一笔一画地记录下当地的侨情、新移民史。多次看到一些海外老华侨辛苦收藏下来的与祖国有关联的珍稀文物。“这些人大都年事已高,就这样带走太遗憾了。”此次专程赶来广州完成心愿,招思虹说,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海外华人华侨让手中的“宝物”回归祖国。

  招思虹激动地说起为中国申奥的事。那时,她在旧金山发起了一个很大的签名活动。在唐人街,她碰到了“金山故事”中的一个主人公:来,为中国申奥签个名。对方见签名处还空那么多,便带她来到一家海洋餐厅。招思虹对正就餐的人说:希望大家都来为中国申奥加油。横幅上很快密麻麻全是签名。

  有家中华面厂的老板,特意把招思虹用来为中国申奥签名的条幅借回自己厂里,喊着“炎黄子孙,请你为祖国申奥签名”,鼓励员工们签名。中国申奥成功,给招思虹打电话报喜的人,几乎个个泣不成声。她说,那天走在唐人街上,感觉特别扬眉吐气。

  微音引荐《金山之路》

  不少异乡求生的华人故事从此为人熟知……

  招思虹说,她与《羊城晚报》的渊源早在7年前就开始了。1997年,招思虹在全美历史最长的华文报纸《金山时报》上,开辟一个反映中国移民在美国生活悲欢离合的真实故事的“金山之路”专栏,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异乡求生的华人,流着泪打电话给报社,感谢这个专栏和那个写专栏的“老乡”。

  一个偶然的机会,《金山之路》辗转到了著名专栏作家微音手中,微音非常喜欢这些朴实的文字,称赞“每个故事都是一面镜子”。年底,《羊城晚报》副刊“花地”以整版篇幅让《金山之路》首次与国内读者见面。

  1999年,经微音牵线搭桥,《金山之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微音为该书作序时感慨道:用这样大篇幅来刊登华人作家的作品,在“花地”上是罕见的。招思虹说,那时,《羊城晚报》是唐人街唯一能读到的家乡报纸,感觉就像华人的家。

  1998年,中国遭遇特大洪灾。一天,一个华人社工找到招思虹说,想捐20元给祖国救灾,但不知怎么办。这件事给招思虹触动很大,“不是非要做了百万富翁才能报效祖国的,海外华人普同此心”。随后,她组织成立了“金山之路读者慈善团队”,陈香梅女士欣然担任团长,成为北美洲第一支读者慈善队。慈善队得到美国政府的多次嘉奖,前三藩市市长布朗曾亲自登台拍卖《金山之路》,为华人社区慈善事业筹款,结果一本书卖了500美元。

  言谈间,招思虹对羊城晚报的深情厚谊溢于言表。她说,每次来广州,都不忘去看看微音先生和晚报的一群老友记。

  满城寻找“关太”

  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为她带来好运……

  招思虹是广东韶关人,1988年,35岁的她与全家移民到旧金山。因为丈夫姓关,人们都叫她“关太”。

  刚到旧金山时,丈夫还在读书,她想尽快多赚点学费,却怎么也找不到工作。给人看小孩、当帮工、做餐馆服务员,招思虹笑说,移民最关键的是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1990年,一家华人服务社招聘社工兼秘书,要求“乐于助人,善理人事,略懂英文,中文基础好”。招思虹前去应聘,吓得舌头差点伸出来:密密麻麻的200多人在等着应聘一个名额。出乎意料的是,下午定夺名单一出:200多人里,老板惟独聘用了她。

  后来她问老板:为什么挑上了我?老板说:“我就觉得你有帮助人的心。你在排队等待面谈时,就很主动地帮助别人。”

  聘请招思虹的服务社,是一家为移民代办营业执照、财产继承等各种事务的公司。联想到自己以前找工作时的艰难,招思虹向老板建议,推出为移民免费介绍工作的业务,结果大受移民欢迎,招思虹一下成了移民中的“名人”。

  1998年,已为几千名移民提供过帮助的招思虹,打算回家休养一下。没想到,在唐人街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甚至惊动了当地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没过半月,《金山时报》的老总和社区的一位热心老太太,敲开了招思虹的家门,带来了一份载有招思虹事迹文章的报纸,标题赫然是“关太太哪去了?”原来,一些移民在服务社找不到招思虹,纷纷请报社帮助寻找……

  (侯颖/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