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水荒”逼出节水路 甘肃张掖市的节水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5:55 新华网

  清澈的黑河水出深山,穿戈壁,流进胡杨遍地的额济纳绿洲。水过处,一片葱绿,迷人的黑河之畔尽显勃勃生机。在过去两年中,中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在地处黑河中游的甘肃省张掖市全面展开。如今,重新泛起的绿色见证了这一探索的成效。

  “水荒”逼出节水路

  张掖市,是我国水资源问题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段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张掖市,是依靠发源于祁连山冰川雪山的黑河水滋养的一片绿洲。但这种繁荣,过去是建立在过度攫取水资源基础上的。

  据史书记载,黑河中游地区,在汉代时仅有8万人口,灌溉面积约7万亩;解放初,人口增加到约55万人,灌溉面积103万亩;而到了今天,人口已膨胀到121万人,灌溉面积扩大到了近400万亩!

  长期以来,张掖人对黑河水超量引取,粗放利用,直接导致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来水量锐减、灌溉面积缩小,戈壁沙漠面积增加。黑河尾闾湖泊居延海曾经干涸,干涸的居延海和萎缩的额济纳绿洲成了影响我国北方200万平方公里的沙尘源地。

  2000年,国务院为黑河上中下游地区分配水资源,方案明确规定,张掖每年必须少引黑河水5.8亿立方米,而这,相当于张掖60万亩耕地的用水量。

  分水,对农民来说犹如割“心头肉”。2000年8到9月间,分水首次实施。张掖群众拿着铁锨,将一个个引水口全部堵上。河道外,是浇不上水的打蔫的玉米。“我们都是边干边哭,哪有受苦受累给别人分水自己却不让用水的道理啊?”张掖市高台县罗城乡河西村农民许志杰说。

  分水前两年,许多农民为了能够浇上地,不顾一切偷水、抢水。为此,一批护水不力的政府部门领导受到严厉处分。黑河分水4年来,张掖累计向下游分水33亿立方米,超过同期黑河来水量的一半。与此同时,全市300多万亩农田受旱减产,蒙受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

  残酷的现实,迫使张掖人不得不去探索走节水型社会之路。

  水权革命,引领节水型社会

  “水从门前过,不用就是错”,这是张掖群众长期形成的一个观念,也是水资源利用处于失控状态的写照。水权制度是节水型社会的核心制度,也是试点的突破口。有了它,就等于给群众无限制用水的陋习戴上一道“紧箍咒”,把全市对水的利用控制在水资源可承载范围内。

  在张掖试点地区,每个农户都有一本“水权证”,明明白白标明每户农民每年可使用多少水。水权制的实施意味着农民再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无限制用水。

  水权制度改革中,两套指标体系作为支撑。一套为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张掖全市的水权总量,由政府进行总量控制,不得超标使用。另一套为定额管理体系。即依据张掖全市的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和生态的用水定额。对农户来说,在人畜用水以及每亩地的用水定额确定后,便可根据每户人畜量和承包地面积分到水权。

  水权革命,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首先是保证了水资源在生态、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合理配置。对张掖这样的农业大市来说,由于农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农业挤占生态用水,特别是在大旱年份,舍生态而保农业用水屡见不鲜。而水权制的实施,从制度上保证了水资源在各领域的合理分配,互不挤占。

  其次,使每个农民都有了一本水资源账,迫使农民去思考如何立足拥有的水资源量,做好发展文章。另外,农村用水开始公开透明,水务纠纷大大减少。

  水交易,激活节水型社会

  在张掖,农民分配到水权后,便可按照水权证标明的水量去水务部门购买水票。水票作为水权的载体,农民用水时,要先交水票后浇水,水过账清,公开透明。对用不完的水票,可通过水市场出卖,也就是“水权交易”。

  张掖市民乐县洪水河灌区是试点后水权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民乐县彭庄村朱宏一家4口人14亩耕地,试点后配置了近4000立方的水权,比试点前实际用水量减少一半。如果像以前那样大水漫灌,最多只够种5亩地。为此,他用10亩地种植用水量少的玉米、土豆、饲草,用4亩地种植优质小麦。他还把浪费水的大块田地都改成了用水省的小块田地。

  彭庄村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赵怀普说,全村水权交易量已超过上万立方。通过水权交易,不但全村所有地都有水可浇,而且大大节水,与以前比每年减少用水10万立方。这些选举产生的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水利工程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水权交易刺激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现在张掖农民都清楚,通过结构调整进行节水是最快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大田改小、行灌等工程手段节水成为最便捷的方式。

  调结构,支撑节水型经济

  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中过于一厢情愿,对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认识不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引发的生态问题十分严重。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建华认为,目前我国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上下游分水不均、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农业结构内部大量的水资源用在了产出效益低的作物上。

  长期以来,张掖一直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这种“荣耀”却是建立在高耗水资源基础上的。张掖的两笔账,证明了这一点:

  ———张掖市粮食及各类农作物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90%以上,而农业用水每立方的产出只有2.8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

  ———全市90%的水资源用于农业,创造的GDP仅为42%,而用于工业的水资源只有3%,创造的GDP却达到了29%。

  试点开始后,张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实施“三禁三压三扩”,即“禁止新开荒地,禁止移民、禁种新上高耗水作物;全面压缩耕地面积,压缩粮食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扩大林草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尽快实现由产粮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

  张掖市的探索,为西北乃至北方地区找出了一条水资源配置的新路,并开始“流淌”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节水型经济的打造,使张掖市年减少引黑河水3亿多立方米,干涸多年的黑河尾闾湖泊居延海重泛碧波。而张掖市的经济也保持了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保持在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0元以上,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记者马维坤)(/半月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