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计生委主任解读计生奖励制 用激励机制推动计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6:12 新华网

  今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试点工作,这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转变的一个质的飞跃。为此,本刊记者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进行了专访,请张维庆主任就“奖励扶助制度”为读者进行解读。

  记者:哪些人是这次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的对象?

  张维庆:根据国家政策,这次奖励扶助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

  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1973年~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现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年满60周岁。

  这样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丈夫和妻子分别享有每年600元以上的补助,也就是每年不少于1200元,直到亡故为止。

  这项政策主要针对已经进入老年、响应号召只生一个孩子和两个女孩的农村夫妻,帮助缓解他们在生产生活和养老方面面临的困难,政策惠及人群和功能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记者:国家为何要推行奖励扶助制度?

  张维庆:国家此次推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是着眼于鼓励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更有效控制农村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而采取的以奖励扶助为导向的重要政策,是对以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

  我们对农村“计生户”实行奖励扶助,由过去只重视“处罚多生”,到更多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实行计划生育,可以说是一个创举,是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的重大转变。

  记者: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资金来自哪里?

  张维庆:奖励扶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确定负担比例,安排专项资金并分别纳入当年财政预算。西部试点省份按基本标准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中部试点地区按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负担50%。按照这一标准,今年奖励扶助专项资金预算总额为2.12亿元,需中央财政负担1.61亿元,地方财政负担0.51亿元。

  记者:您认为在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推行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张维庆:我认为三大环节上容易出问题,即资金管理、资格确认、资金发放。

  首先是资金管理,奖励扶助金是纳入专项资金预算的,因此要建立财政专户,将中央拨付的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集中管理,封闭运行。其次是资格确认,对奖励扶助政策、对象、标准和奖励扶助金发放情况实行村务公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奖励扶助对象进行严格审查。

  第三是资金发放,我们利用现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代理发放机构,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个人账户,进行专账核算,奖励扶助金直接发放到户到人。

  对于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奖励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追究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并加倍扣减中央补助地方计划生育事业费。

  记者:您个人怎么看待计划生育工作思路方法的这一历史性转变?

  张维庆:奖励少生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引导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问题、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政策,是中国建立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变“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只重视“处罚多生”到更多运用激励机制,“奖励少生”,鼓励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遏制“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解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同时也是我们稳定低生育水平,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更昭示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尊重人权。

  记者:这一政策在未来的推行过程中还会有哪些完善措施?

  张维庆:这一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性、稳定性的大政策。但是奖励扶助范围具有阶段性。目前奖励扶助的重点,首先是从1973年到2001年间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孩子和两个女孩的农民夫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特别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形成,各级政府将会研究制定更多政策,奖励扶助2000年以后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

  同时针对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会不断完善制度本身和相应的监督机制,把奖励扶助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对制度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造成社会影响的,追究地方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各级建立一套确保奖励扶助制度落实的管理和服务程序,加快相关政策措施配套,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政策为主导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来源:半月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