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中国的名片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9:45 中国青年报 |
本报南京9月24日电 72岁的万方老先生,家住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东侧不远处的一个居民小院里。每天,他都要推开窗户,深情地看看雄伟而忙碌的南京长江大桥。 万老退休前是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副总工程师,是当年参与南京长江大桥建 设的成千上万技术工人中的一员。因为修建大桥,1959年,他第一次来南京;也因为大桥,他留在了南京,把一生献给了南京。如今,他的理想就是用心守护这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这里江宽浪急,水深达三四十米,江底泥沙、岩层等地质条件十分复杂。1927年,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来南京实地勘察后断言:在南京造桥,不可能! 然而,新中国的第一代桥梁工人,就是要在这个地方,把洋专家断言“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1958年9月,我国政府决定兴建南京长江大桥。 如今两鬓斑白的万方回忆道:“1960年,大桥工程刚上马,就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加上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中断钢梁供应,所有的问题都需自己扛。”他清楚记得,1964年9月18日,在5号墩悬浮沉井入水到14.2米时,沉井导向船组的边锚多根锚绳相继被秋汛的洪峰冲断,巨大的浮体在江中连续摆动,情况十分危险。9月28日,4号墩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种险情在中国建桥史上从未有过,大家焦急万分。当时,设计组组长林荫带领全体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研究、修改,经过一个多月奋战,终于成功地制止了4、5号墩的摆动。 万方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通车的那个难忘时刻,高音喇叭里播音员的声音激越而高昂———在亿万军民热烈欢呼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新的氢弹试验的大喜日子里,扬子江畔也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最大的现代化桥梁———南京长江大桥,已经全面提前建成通车。从1960年9月到1968年12月,新中国第一代桥梁工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终于完全成了在外国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大桥铁路桥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4500多米。江中正桥下层铺设双轨,南来北往的列车可以同时对开;上层宽阔的公路桥面,可以并列行驶四辆大型卡车。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南北列车通过长江的时间由过去轮渡过江的一个半小时,缩短为两分钟。万方说,通车的那一天,他和同伴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南京长江大桥还是一座技术过硬、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大桥。30多年来,它不但经受住了风浪的日夜侵蚀、船舶的意外碰撞和5倍于设计能力的汽车通车量,而且还承受住了五次列车大提速。目前,南京长江大桥日通汽车5万辆,火车260列,每年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两亿元。 如今的南京长江大桥不但是我国南北交通和经济大动脉,也成了南京,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无数外国政要、华夏游子、海内外游客都梦想能在南京长江大桥上走一走,看一看。 万方的家离南京长江大桥很近,每天,每5分钟不到就有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通过大桥,车轮撞击钢轨的声音格外刺耳。万方却说,那才是最悦耳最动听的交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