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创业之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10:08 北京日报 |
纪念大庆油田发现45周年 大庆,中国的“石油城”,一片创业者用胸膛焐热的土地。在国庆55周年来临之际,迎来了她45岁的生日。 历史的镜头定格在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一个叫大同的小镇,名为“松基 三井”的基准井首喷工业油流。这一幕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松辽盆地发现世界级特大砂岩油田!当时,恰逢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名为大庆,把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特殊的厚礼献给刚满十岁的新中国。从此,大庆—这个因油而生、取之国庆的名字,一直把石油与共和国的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钢筋铁骨般支撑起祖国石油工业的大厦。 一次创业铸造辉煌 大庆,诞生在年轻共和国积贫积弱的年代。开发条件恶劣,三年自然灾害、国外技术封锁,但这都没有撼动大庆人开发世界级大油田的决心。 截至今年上半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8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的40%以上,创造了连续27年高产稳产5000万吨以上这一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石油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系列,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一同载入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册;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9000多亿元人民币,创汇500多亿美元。 不畏险阻、艰苦奋斗,已成为一种情愫,流淌在大庆人的血脉中。大庆油田开发建设者培育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激励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产业工人,更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庆人无法忘怀。 在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帧帧历史照片,把我们带进油田开发初期的艰苦岁月:风餐露宿“天当被、地当床”,人拉肩扛搬运钻机,破冰取水保证开钻,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从1971年建成陈列室开始,铁人纪念馆已累计接待观众500多万人次。尽管他们年龄不同,岗位各异,但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理解和崇敬却是如此的一致:“大庆—中国的大喜大幸,铁人—民族的铁骨铁肩”。 二次创业谋求可持续发展 承载着一次创业的光荣与梦想,作为共和国石油工业长子的大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把长远发展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开展二次创业,谋求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现了大庆;科技,也在发展着大庆。面临资源接替不足、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压力,大庆油田在注水开发、聚合物配套和三元复合驱等技术领域潜心攻关,继续保持油田高产稳产,在首次战略性调整减产至5000万吨以下的2003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同时,调整勘探开发战略,努力实现以油气为主体的多种资源综合勘探开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已发现的二氧化碳气、地热、铀矿等多种资源,正逐步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开发项目。2002年7月,喜讯再次传来:大庆发现一个地质储量达35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藏。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最大整装气藏,标志着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石油、石化产品的深加工,也拓展了大庆可持续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培育,大庆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1570万吨/年炼油、48万吨/年乙烯、66万吨/年合成树脂等大批重大化工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石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尿素、腈纶丝、甲醇、聚丙烯酰胺等产品,形成了大庆颇具发展潜力的化工板块,成为大庆地区目前最大的接续产业。 而相对规模较小的大庆地方经济近年来高歌猛进。去年生产总值达到1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创近7年来新高。一向为国家贡献黑色油流的大庆,开始向市场贡献“白色”和“绿色”:奶牛存栏量达到23.5万头,年鲜奶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有5大类56种绿色食品成批量打入外埠市场…… 创建百年油田确保国家石油安全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是大庆石油工人的生动总结。大庆人深知,真正决定大庆命运的,关键在自己、在发展。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玉普说,虽然目前大庆油田资源探明率较高,但仍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根据创建百年油田的方略,大庆油田在已形成的大型砂岩油田水驱开发、聚合物驱油开发等世界领先系列技术的基础上,正组织科技力量,开展12项重大现场试验攻关,不断加大勘探开发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几经探索,几经实践。如今,大庆人正以“大干了,还要大干”的豪迈气概,为国家出石油、做贡献,承担起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主力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继续谱写着永不停歇的创业之歌!新华社记者王淮志(新华社哈尔滨9月2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