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成县级以上干部自认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13:32 法制晚报

  县级以上干部调查

  66.9% 自认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

  58.1% 自认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较弱

  35.7% 自认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不强

  43.4% 自认依法执政能力不强

  19.9% 自认总揽全局能力不强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大部分干部不熟悉市场经济

  《决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1世纪的头20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机遇转眼即逝,挑战却无时无刻存在,面对挑战与机遇,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此,中组部党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赵湘江表示,从革命党到建设党,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党的主要职能转变实现了,但意识上还没有真正实现转变,大部分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不熟悉,还没有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中转变过来。这个转变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党的干部队伍依然面临着严峻考验。

    三种干部阻碍执政能力提高

  对于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奎教授总结出三种情况。

  一是埋头苦干型,这种干部不注意学习,对理论、中央指示、法律法规钻研不够,也就是俗话说的“埋头拉车不看路”。这种问题目前比较普遍。

  二是贪官懒官型,部分干部执政目的、目标不正确,为自己和小团体的升迁考虑太多,跑官、买官都是为了个人与小团体的利益,缺乏党性原则,被公开曝光的大批贪官就属于这种类型。

  三是缺乏创新型,这种干部光等着看别人怎么做,中央怎么说,而独独把中央一再提倡的体制创新精神抛在了一边。

  谢庆奎表示,这三类干部的相同之处就是不但执政能力不强,还成为阻止执政能力提高的一道障碍。

  五大因素推动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议程。为什么将执政能力问题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赵湘江认为,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这五个因素分别是:国际局势的变化、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历史使命、55年的执政经验、世界各大政党演变的经验教训及党的自身问题。赵湘江说,凡事都要既要看好的一面,也要注意不好的一面。55年来,党的执政能力同肩负的使命总体是相适应的,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理论水平不高、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能力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突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腐败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干部新标准:善治国理政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赵湘江表示,这表明将政治素质与执政能力挂钩成为党对干部的新要求。

  以前,我们总是强调政治素质修养,忽略了治国理政的能力。随着新要求的提出,一种新的干部考核标准也应运而生,即“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也就是所谓的德才兼备。

  谢庆奎教授认为,要达到这一新要求,需要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政党、执政党的定义,如果有人认为这是空话,那么只能证明这部分人是在盘算自己的小算盘;二是总结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三是参照外国的经验,西方国家的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决策失误将被追究责任

  《决定》提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经济责任要审计

  《决定》中还提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

  干部选拔条例原则性内容多 操作性规定少

  干部选拔公开最重要

  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全会提出,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

  此前,《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也对干部选拔作了详尽规定,但据赵湘江分析,现行的干部选拔条例中,原则性内容较多,具体规定较少,也就是可操作性较小。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应松年教授提出,干部选拔考核制度有待改进。

  应松年说,应该建立客观标准的考核机制,如公务员录用、晋升要求德才兼备,就应有评价其德才的专门机构,但目前却还做不到。

  谢庆奎教授则表示,选拔人才第一就是要有公开的选拔竞争制度,选拔干部要大家知道、大家同意,不能由某个人说了算。

  第二,要有成套的考核办法,主考官中应有专家、学者参与,除行政管理外,也应触及一些深层次的专业问题。

  第三,要注重创新精神,抛弃那种随大流的干部。(文/本报记者 郭媛丹)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