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选官迈出历史步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05:48 东方网 | |
看点一:卫星电视全过程直播 如果说以往的竞职演讲和答辩只需要面对几位评委和相关观众,那么本届公推公选的最大不同就是把“公”字进行了跨越式的延伸——通过江苏卫视的对其中一场答辩(发改委副主任职位)的全程直播,让全省乃至全国的观众都能看到最精彩的竞职过程。竞岗的是什么样的人、演讲答辩究竟是怎样进行的、试题的“庐山真面目”如何、公选干部直面镜头的状态和 表现如何……所有这些问号,都将在这场直播中得到回答。看点二:考生评委“与世隔离” 组织部门在考试前对考生、评委实行了双向封闭。考生住地电视、电话切断,手机上交统一保管,并采取技术措施屏蔽手机信号。个人只允许携带换洗衣服、证件和房卡到所在房间。考生住地由省公安厅警卫局派武警值守。评委与外界的联系也予切断,上交手机,切断住地的外线电话。考试当天,在参加直播的发改委副主任竞职答辩直播中,5位候选人是按照抽签抽中的编号依次上场的,现场的评委和观众都不知道他们的姓名。而且,每一位答辩人演讲、答辩完后,立刻就被工作人员带走,安排在专门的场地休息;同样,现场9位评委的坐席卡上也没有写姓名,只有统一的评委两个字。组织部门称,这样可以杜绝一切拉关系、拉选票的可能性。 看点三:试题24小时专人看守 直到考试前10分钟,封闭完好的答辩试题才由专人负责开启。除了主题演讲的题目事先有所准备外,参加答辩的考生对答辩试题都是在走上演讲答辩台后才知道的,此前一无所知。 这次公推公选答辩题由中组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中组部考试中心对命题工作很重视,事前专门派人到江苏进行调研,具体了解对有关职位人选的要求。对试题的保密措施更是周到得无以复加。9月25日省纪委、省委组织部派人从中组部考试中心取回答辩题,抵南京后即封闭,24小时值班看守。 看点四:现场亮分扣人心弦 5:20左右,参加省发改委副主任竞职的5位入围者全部结束了演讲和答辩,究竟谁能胜出?更让人倍感紧张的是,打分情况将会现场公布。演讲、答辩是分开计分的,评委现场独立打分,在演讲答辩、现场测评结束后统一亮分。与此同时,来自各相关部门的150多位测评人士也将给5个人打出名次并投票,这个名次将折算成分数,计入最后总分。 主考官:好的选拔机制让人才脱颖而出 “主考官”一般都是和“铁面无私”挂钩的,但是担任昨日主考的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研究员却有点不同:“无私”那是自然,说“铁面”不太合适。每当一位考生上场,胡书记总是十分亲切地预祝他们取得好成绩,并提醒他们仔细答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位温文儒雅的“主考官”面前,每一位竞职者都能很快放松并进入状态。 在答辩程序结束后,记者抓住空隙对这位“主考官”进行了采访。他说:“我已经参加了两场答辩了,明天还有一场。听完这些同志的演讲答辩,我的感受是,江苏的确人才济济!我们要实现两个率先,必须要靠人才,其中党政领导人才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从1000多个人中选出117人参加答辩,我觉得这些同志都很优秀,一个好的选拔机制,让他们能够脱颖而出……” 当记者询问现场答辩的5位考生有何不足之处时,胡凌云说:“他们毕竟还没有真正到相应的岗位上去,知识面和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当然我相信经验到岗位上会逐渐积累的。今天有些同志的经验就很丰富,也有的同志偏向专业性”他认为,通过现场演讲和答辩,必须体现出考生四个方面的素质:一是分析能力;二是政策理论水平;三是应变能力;四是表达能力。关于现场评分的标准问题,胡凌云介绍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本身有规定,即答题的要点,答题内容在要点内的,可能得分就比较高;二是专家和领导根各自的经验给出相应的评分。 发改委:“一把手”眼中的“副将” 昨日直播的是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职位竞职答辩,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也是9位评委中的一位。这位“一把手”对自己将来的“副将”有什么样的要求和期望呢?虽然他在现场颇为低调,但还是没能拒绝记者的采访请求。“省发改委作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参考部门,要求部门负责人必须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全局,能够立足长远制定发展计划,同时也能推进大的项目建设、促进大项目的落实……”钱志新说,一个合格的发改委负责人应该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宏观与微观的契合,从这一点上来“选拔”用人,才是比较全面的。 省委组织部:给有志者提供机会 江苏省公推公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奇表示,干部的成长和脱颖而出有诸多的因素,最重要的两点:必须给有志者提供公平竞争、展示才华的机会;对干部的使用必须要让广大的干部群众真正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公推公选作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改革的探索,确实在公平竞争和扩大民主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从这些同志的表现来看,利用这一舞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让更多的干部群众有所了解,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民意好、群众认可度高,上者服众下者服气。 五位入围者:公平竞争让我们无怨无悔 每一位入围者演讲答辩完,便会被工作人员领到一个颇为隐秘的小休息室,趁着前四位在休息的空档,快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采访。“台上我们是竞争对手,台下我们是亲密战友。”他们如此来形容彼此。 “现在我们已经很轻松了,”第4位出场的魏然说,“不管结果如何,关键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能上不能上,都有收获,那就是通过考试,我们的的确确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要多学点东西,通过考试,进一步发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第2位出场的朱晓明说:“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因为这次的选拔程序非常公平,如果不上,说明自己比起别人来还有差距。”第3位出场的黄河说:“这次的选拔从公平公正的角度上看是无懈可击的,以往历次考试都没有项这次这样透明和民主。” 据介绍,5位入围者是在当天上午8:15才拿到光秃秃一个演讲题目的,除此之外就是一沓子白纸。由于现场是封闭隔离的,他们无法与外界取得任何联系,也不能查阅任何资料,所有的数据和政策只能靠平时的积累。 专家点评: “直播”跨出历史性一步 专家们对此次公推公选电视直播予以高度评价。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刘长江教授说,这等于是将公推公选的一个关键环节置于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监督之下,江苏干部选拔制度的民主、公开、公正程度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刘教授认为,电视直播的方式将对“选拔干部的人”、“被选拔的人”这两方面都起到监督、压力和促进作用。其一,对选拔干部的人而言,人们可以通过直播监督干部选拔测评的有效性。通过对考试方法、试题内容的了解,来判断它们是否和岗位的要求相一致、设置是否科学,相关竞职者的表现是否符合评分标准,这些对“考人”的人而言是种压力;其二,“被考”的人以及所有关心此事的人,因为过程的真实性增强,他们的信心也有所增加。以前虽然也进行过公推公选,但都是封闭的,到底怎么样,却很难说清楚,或许自我感觉考得很好,但却没有上。而通过直播后,究竟谁行谁不行,一看就知道。 提高执政能力“对民负责” 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导严强认为,江苏的公推公选以及现场直播,是地方党委贯彻党中央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实际举措。严教授将此概括为:从“提拔”到“竞争”的巨大转变。“以前组织部门选拔干部也有公示制度,但那是少数人在选择他们认为的少数人,不能保证干部的高素质、透明度。从本届公推公选已经在报纸上公布的入围者名单、学历和简历来看,应该讲是比较公正合理的。” 刘长江教授认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满足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要求,其中执政理念又是放在第一位的,即必须确立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如果没有这个意识,所谓的“领导能力”就会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而在干部选拔过程中,以什么方式任命的干部,就会影响干部“对谁负责”的问题,公推公选的是“民选”,自然也就要“对民负责”,要执政为民。 还有不足有待改进 严强认为,干部管理体制应有“三个口”,一是“入口”,即选拔和明确责任制等;二是“管理口”,即任期内的培训和问责制等;三是“出口”,即离任要审计等。公推公选在一定范围内增强了公平竞争程度,但还只是在“入口处”做了些改造,干部任用体制还应该进一步发展,还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我认为还没有非常广泛地发动,如有的学校只传达到处级干部,有些推选中,资历论、台阶论还在起作用等,要把‘有限竞争’变成‘真正竞争’,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