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别再制造“刘亮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10:38 东南快报

  身陷涉嫌嫖娼事件的“西安宝马彩票案”主角刘亮,于9月25日晚回到西安。走下飞机,面对父亲的挥手,他却面无表情,大步流星朝机场外走去。(9月27日《华西都市报》)。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经过几次大起大落的洗礼,刘亮的细微变化自然逃不过家乡父老的眼睛。人们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刘亮的“陌生”?

  刘亮的“陌生”,源自“刘亮现象”的刻意雕琢。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媒体的报道,就不难发现类似刘亮式的新闻人物实在是太多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个在南方外企打工的小伙子因为拒绝向外国人下跪,轰动全国,失业后很快被郑州一家公司聘为保安,不到一年工夫,他却被解雇。刘亮也是这样,从扬名天下到高薪就业,不到半年就节外生枝,被雇佣企业要炒鱿鱼。这些惊人相似的一幕不断被重演,说明社会上客观存在着一种怪现象:个别企业为自我宣传需要,不惜暂时重金“买”人,一旦时过境迁,便打算卸磨杀驴,设法将被高薪聘请来的人物踢出去,这就是笔者所说的“刘亮现象”。“刘亮现象”中最大的受害者是这些剧中人。他们好比一个道具,仅凭一点石破天惊的壮举,便“成功”了。然而,如此缺乏根基的“成功”,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

  “刘亮现象”的重复出现,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当我们为某个人的壮举拍手称快的时候,我们这些本该冷静的旁观者,为什么就没有善意地提醒刘亮们,别轻易为哪个企业的高薪陷阱遮望眼,当心喜去悲来。事实上,“刘亮现象”中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公众行为,其承诺理所应当受到公众的监督。

  “刘亮现象”的根子与个别企业缺乏诚信有关。别再制造“刘亮现象”,还得请他们多点诚心,少点投机取巧心理。不然,刘亮们仍然随时面临“狡兔死、走狗烹”的危险。(来源:四川刘海明)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