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公德乏力法律岂能坐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12:51 法制晚报

  最近广州的李先生因为还未到婚配年龄,不能登记结婚,同居一年多的女朋友害怕他会变心,为了向女友证明自己的忠诚,李先生带着女友到公证处要求开一个“爱情公证”:公证其同居关系。公证员以不符合公证条例为由拒绝了他的申请,专家以“法律不保护无形的感情”嘲笑他幼稚、荒唐(《信息时报》)。

  不错,爱情属于精神范畴,现有法律还没有相关依据可以为无形的感情作公证。那感 情的事属于谁“管”呢?在传统社会中,爱情属于公共道德的调整范畴,民间流传有著名的“陈世美与秦香莲”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理:就是告到皇上那里去,皇帝也拿不出具体的法条来惩治陈世美的变心。民间有一套严格的道德律令所形成的舆论压力来管这事儿:男人是不敢轻易变心的,如果变心了,街坊会给你白眼,亲戚会瞧不起你,走在街上会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家庭的声誉会受到影响,而且这种道德评价会转移到你以后所有的行为中。

  如今民间为何有了“爱情公证”这种要求呢?显然,这源于公共道德对于爱情、婚姻和家庭干预能力的式微。在这个陌生人社会里,道德评价的压力对人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小,很少人会在乎别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很少人会在乎没有“现实利益”含量的道德声誉,也很少有人吃饱后没事儿干去指点别人。于是在爱情和婚姻上,轻佻和易变成为一种时尚,不负责任成为一种流俗,“今天刚好明天拜拜”成为见怪不怪的日常谈资。公德再也惩戒不了“变心”。

  对于维护社会正义,法律和公德两个护卫神,面对不公,当公德无能为力的时候,法律应当挺身而出,守住正义的底线。那么对于“爱情公证”,虽然既有的法条没有明文支持,可洞悉到“爱情公证”背后的公德无能,洞悉到“爱情公证”背后的权益和正义要求后,法律应该以开放姿态理解公民朴素的要求,或者意识到法律漏洞而向上建议补上,或者以变通的方式支持“爱情公证”所包含的权利要求,拟或顺应时代对法律进行新的解释。

  作者:曹林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