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谈中秋节: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14:37 新华网

  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

  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主任焦垣生:在中国历代有关节日的文学作品中,以中秋题材的作品最多。皎洁的圆月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从“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到“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朝”,无不体现了中秋的团圆主题。

  在商业大潮冲击下的今天,中秋这一传统节日里的商业味越来越浓,它本身的文化历史底蕴渐渐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忽略、淡忘。

  传统节日是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的把握逐渐形成的,有其特定的日期和活动,反映了人们在当时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人们再也不会稀罕简单的好吃好喝,但这个节日仍然会唤起很多离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提醒人们暂时放下紧张的工作,抽空与家人团聚,享受亲情。

  我在加拿大讲学时发现,当地华人华侨十分重视中秋节,总是自发组织起来庆祝这一传统节日。他们是把中秋节当作一个寄托民族情感、体验民族认同感的机会。海外华人也希望把这种传统带给自己的子女,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民族文化的完整是一个国家在抵挡侵略、分裂时的强有力武器,而传统节日是提高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

  作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传唱的是人们世代相通的情感,它已经融入了所有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秋节的主题,不应是异化的月饼和商人的炒作,而应该是对团圆的庆祝和享受人类最普遍最朴素情感的快乐或向往之情。只有这样,才能感受民族文化的源流,才能感受中秋文化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要让每个节日传统元素更丰富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邸永君:传统节日之所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要让传统节日与时俱进、传承光大就要还每个节日本来的面目,让每个节日过得更独特些、传统元素更丰富些。

  北京外国语大学老师白淳:中秋节需要向传统文化回归,需要更多的庆祝方式。古时候,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不少,灯谜、月谜等等。现代中秋节城市里应该多些灯会、游园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当务之急是要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节日民俗应该是一个民族的盛典,而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

  风俗的好坏关系国运的昌盛

  中央音乐学院文史教研室主任方承国:我经常回忆儿时过中秋节。我的家乡是安徽皖东定远县。我们那个地方过去还是比较贫困的,但是中秋节大家过得非常开心。小时候,我母亲在中秋节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月饼以及瓜果,在院子里摆一个供案,然后再让小孩子吃,吃时是按照长幼有序,一边吃东西一边赏月。

  近些年,一些人热情地向外国学习,对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先是戏说,后来又大话西游,如果我们再不注意,在文化上我们就没有发言权了。大家过圣诞、吃火鸡、去教堂,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维护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丢掉了非常可惜。所以现在人们提出要求把我们民族节日固定下来,该放假的放假,以加强民族意识。比如说到端午节,你纪念屈原,就会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操,这对我们子孙后代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韩愈说过,“民俗既迁,风气易随”。苏轼讲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可见风俗的好坏对国运的昌盛有密切关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