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经济学者激烈辩论:中国何时超越蓝领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07: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八日电(中新社记者阮煜琳) 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只能是“世界加工厂”?只能充当“蓝领社会”?二十七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竞争力论坛暨中小企业竞争力高峰论坛上,两位中国经济学者就此展开了激烈辩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认为,去年中国生产了八点六亿吨水泥、二点三亿吨钢。如果去年全世界用这堆钢筋混凝土修街道的话,每三条街道当中至少有一条建在中国 。根据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一个产品在市场上超过百分之十一的市场份额,就有了定价权利。可是中国作为“世界生产车间”却不具备定价的产业构成。

  为此曹和平建议,中国应该尽快成立七至十二个期货市场,这样才能给世界产品定价,而不是世界给我们定价。只有中国的产业具有强势竞争力,摆脱“蓝领产业社会”发展市场,自觉跟上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形势,中国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竞争力。

  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认为,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当“蓝领社会”。因为在今天“世界工厂”的结构分布中,中国不是世界产业调整中的领先力量,只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转移出来的一部分,在原创领域中的竞争力还非常微弱。

  他说,现在十三亿中国人口中有八千多万文盲、几亿科盲,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已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沉重负担。所以在短期或者是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只是一个“蓝领社会”,只能当“世界工厂”。

  而曹和平认为,并不是今天的条件无法超越“蓝领社会”,中国就不能想怎样超越“蓝领社会”;况且在实践分工上,谁也无权不允许中国超越“蓝领社会”。同样,并不是西方的今天就一定是原原本本中国的“明天”,并不是西方走过的路,我们就要亦步亦趋。

  他说,其实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大发展阶段,很多地方可以和西方竞争。安于现状是不可取的。

  王忠明说,经济的发展最重要在于时间的积累,到二0二0年中国还只是全面小康社会,到二0五0中国是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在世界领先的科技领域中有中国的一席之地,但在基本面上评估,中国大概只能是“蓝领社会”。着眼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一些基本规则和规律是无法避的,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渐进过程,并不是想超越就能超越的。

  此次论坛上,不少专家、官员和企业家也纷纷表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竞争力落后,是不争事实。但是,只有迅速提升各自企业的竞争力,中国企业才能适应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才有望摆脱并超越“蓝领社会”,进入更高的境界。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