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理性地看待残奥会第一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10:23 沈阳今报

  北京时间29日凌晨,雅典残奥会落下了帷幕。对于中国残疾人代表团来说,刚过去的12天是难忘、完美的。全团不仅勇夺63金、46银、32铜共141枚奖牌,更创历史地首次坐上残奥会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第一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电表示祝贺。可以说,在健全人运动员给国人带来欣喜后,残疾人运动员带给国人更大的惊喜和感动。但透过这次的双料第一,我们理应对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残疾人运动员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为国争光的同时也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其背后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我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现状还不容过分乐观。近年来,国家在残疾人体育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仅在组建专业的运动队、使残疾人运动员能逐步享受和正常运动员一样的待遇,同时还划出专门的运动场地为残疾人服务,这也是我国残疾人选手取得佳绩的重要原因。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残疾人选手还存在训练条件简陋、待遇偏低、退役后安置工作困难等问题。在对获奖选手的奖励上,残疾人运动员通常只有健全人选手的一半,地方和企业的奖励更不用奢望。事实上残疾人选手在康复、治疗等方面的花费要远远多于健全人选手,因此即便是金牌运动员获得的奖金也显得微不足道。与此同时,与国外选手大都是业余性质、自身还有其他工作相比,我国残疾人运动员普遍存在技能单一、文化素质不高等状况,而与健全人选手退役后可以当教练、读书、经商甚至从政相比,残疾人选手的再就业之路异常艰难,不少曾有过辉煌战绩的选手在退役后生活困顿。这些都是我国残疾人体育在取得辉煌后不容回避的问题。

  和奥运会的轰轰烈烈相比,残奥会在国内的反响冷清得让人心寒。各个媒体没有了扣人心弦的全程转播,没有了连篇累牍的专版报道,没有了形形色色的有奖征文、竞猜活动,更没看到哪家企业邀请残奥冠军做形象代言人、哪所高校免试录取残奥选手……民众对残奥会的反应在一个侧面体现了对残疾人事业的态度。尽管我们拥有众多的残奥冠军,还有张海迪、桑兰等一大批身残志坚的楷模,但民众对残疾人及其事业的尊重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残疾人所面对的升学、就业、医疗、维权乃至家庭、婚姻等诸多问题,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在雅典残奥会上,我们被中国和全球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更被其人性之美震撼。在感动和震撼之余,每个健全人都要扪心自问:我们该向残疾人学些什么?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残疾人不需要怜悯,需要和正常人一样的权益。因此残奥会更是一个大课堂,中国选手“第一”的佳绩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同时也应成为营造全民更加尊重残疾人、更加重视残疾人事业的氛围的契机。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