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八大嬗变”见证非凡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07:27 哈尔滨日报

  从经济政策到百姓生活,从职场变迁到制度变革,风雨苍黄55年中,中国正发生与经历着一系列深刻的嬗变。嬗变中,历史记录了一个民族55年不断前行的非凡之旅,世界聆听到了一个东方大国稳步登上崭新发展平台的清晰足音。

  从“以钢为纲”到“遏制钢铁投资过热”———凸显一个东方大国正逐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钢铁,这个曾倾举国之力发展的行业,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中,成为遏制投资膨胀的重中之重。

  历史回响:新中国成立之初,钢铁成为“东方巨人”崛起于世界急需打造的“脊梁骨”。1949年,中国钢产量仅16万吨,人均不足300克,连打一把菜刀都不够。从1949年到1999年,钢产量以年均近15%的速度增长。自1996年突破1亿吨,我国钢产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到2003年,钢产量达到2.22亿吨。

  现实变化:在今年的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1286万吨落后炼钢能力被严令淘汰。

  从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到调整优化结构,变化中,中国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座更高的山峰攀登。

  从单项GDP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见证一个民族由“奋起直追”走向科学发展

  2004年,中国政府重新审视GDP,绿色GDP核算正在一些省份开展试点,这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历史回响:长期的贫困,使得经济总量的增长在每个共和国建设者心中占据了异常重要的位置。1952年,我国GDP仅为679亿元。到1978年,GDP为3624.1亿元。

  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兴起。我国GDP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创下世界同期之最。1986年突破1万亿元,1991年突破2万亿元,2002年突破10万亿元,2003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在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撑下,三峡大坝、遨游太空等中国人多年的梦想逐一实现。

  现实变化:2003年以来,一个讯息被明确传递到我国各地的党政负责人中,“GDP并不是衡量地方发展的唯一指标”,“中国要发展,更要科学发展”。

  在经济实力显著增长的同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日益纳入中央决策层的视野。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发展,在这一深刻转变中迎来了新的契机。

  从“一大二公”到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催生出经济发展的无穷活力

  2004年,“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正式写入宪法,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和支持进入新的阶段。

  历史回响: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在历次五年计划中,集中全国的财力人力,建成了鞍钢、一汽等一批又一批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但是,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出现了一味追求“一大二公”的倾向。国有企业在新中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49年的26.3%迅速攀升到1960年的90.6%。

  现实变化:2003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37.5%,外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生力军。

  从关起门来搞建设到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正以日益开放的大国姿态融入全球化

  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专家预测,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历史回响:1949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共和国咬紧牙关埋头进行自身的建设。“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成为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真实写照。

  现实变化:海关统计显示,1980年至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5%。截至今年6月,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超过48万个,实际利用外资5353亿美元。

  贸易总量持续扩大和外资不断进入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开放的中国,正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日益构建起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鲁本斯·里库佩罗由衷地赞叹:“在新的世界版图上,中国正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发动机。”

  从重“民力”到重“民利”———重视“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制度性变革

  2004年,时隔18年的第六个中央“一号文件”,将财政支农的着力点直接指向农民的增收减负,中国农民将在5年内告别农业税。

  历史回响:新中国成立之初,无论是农民生产还是农民生活,均是“以粮为纲”。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从温饱线上逐步向小康迈进。然而,农民收入连续7年低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现实变化:“农民不富,中国不富”。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三农”问题,因为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承诺,经历着重要转折:5年取消农业税;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达到创记录的1500亿元,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中央文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给农业更多的反哺,既重农业生产力,又重农民利益,这就是新一届政府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重农”思想。一个个高含金量的举措,将再次激发中国农村改革的活力。2004年上半年我国农民收入增幅创1997年以来新高。

  从文盲大国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科教兴国”积累民族长远发展的潜力

  2004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已经超过420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这表明,我国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历史回响:55年以前,国人有八成是文盲,全国在读的研究生只有600多人。

  现实变化:到2003年,中国已经有近92%的人口基本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中小学学生2.1亿多人。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国里,中国义务教育普及率居于领先地位。

  从追求温饱到迎接汽车社会———消费变化映衬百姓生活的全面提高

  2004年6月底,我国城镇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2.04辆,中国开始迎接汽车社会。

  历史回响:“除了热闹,更多的是吃。”周文老人对过年的回忆代表了一段历史的深刻记忆。1952年,我国职工年平均工资仅为445元。

  现实变化:2003年,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购买食物的支出与总支出的比例已经降至45.6%和37.1%。“中国的居民消费,特别是城镇居民消费,已经从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说。

  日益攀升的生活消费,拉动了房地产、汽车、旅游业的火爆。今年上半年,汽车销售在去年增长68.5%的基础上,又增长了四成多。2003年,8.7亿人次在国内旅游。老百姓的活动半径不断扩大,居住环境日益改善。

  从“单位人”到“我爱SOHO”———职场变迁折射一个社会的生动局面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公布了“形象设计师”等9项新职业,商务策划师等职业的研究论证也正在进行中。

  历史回响:66岁的潘国忠老人走过了一条“最为规矩”的工作之路:从军队转业后,他被组织安排在工厂做车间主任,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干部,1997年退休。

  现实变化:如今,潘国忠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的孙子从江苏一所大学毕业后,自愿“流落”社会已经4年。而如今,仅靠给人设计所谓的形象打扮,孙子不仅能获得不菲的收入,而且获得了国家正式承认的“名分”。

  从组织分配到自主就业,从牢不可破的“单位人”到“SOHO一族”,以及短信写手、网络编辑等形形色色的新鲜职业,百姓“职场”的纷纭变化折射出一个社会的生动局面。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