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年皮肤病蜡型震撼内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09:15 华商晨报
百年皮肤病蜡型震撼内幕(组图)
一个面部皮肤病的蜡型

百年皮肤病蜡型震撼内幕(组图)
百年蜡型为年轻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参考

  本报记者 杨晟坤 摄

  新闻提示

  “把病人留住,把历史留住。”

  “感到很惊奇。”

  说这话的人,一位是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何春涤;一位是皮肤性病科医生杨振海。身份虽有不同,但他们的指向目标同为日本人在医大一院留下的皮肤病蜡型陈列室。

  9月29日,在何春涤主任的讲述中,外界第一次了解到陈列室的存在。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科门诊3楼,除了常规的诊室以外,还有两个供教学用的第五、第六阶梯教室,在两个教室的夹角处,有一扇不起眼的小白门。

  “平时没人特别留意这个地方。”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性病科主任何春涤一边开门一边说。

  推开仅能容一人通过的窄门,一个陈列着1000多件皮肤蜡型的陈列室第一次展现在外界面前,它们被皮肤科视为财富。

  “这是日本人在医大一院留下的皮肤病蜡型的原保留地。”皮肤性病科医生杨振海说。

  蜡型·价值

  在当今数码照相普及的情况下,照片同样替代不了这些蜡型。原因很简单,照片是平面的,蜡型是立体的,再清晰的影像也不如立体的直观、鲜活。

  陈列室很简单,是我们常见的那种里外套间,里面一共有34个陈列柜,存放着规格不等的上千个蜡型。一块从臀部到大腿的蜡型体积最大,最小的只有半个手掌大。

  “这里有的病例,有些医生一辈子也没有碰见过。”何春涤主任道出了蜡型室的珍贵所在。“比如像三期梅毒。”顺着何春涤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陈列一期、二期、三期梅毒的展柜依次排开,在清冷荧光灯的照射下,患者的患病的皮肤病状,由最初的皮肤、手心长红点,发展到最后生殖器溃烂,一一通过蜡型形象地展示出来。何春涤说,“三期梅毒,其螺旋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像蜡型表现出来的那么严重那么典型的病例是很少见的。”

  “1000多件蜡型,一直作为教具沿用着,同时也在进行教学评估和医学科研人员来参观时对外陈列。每一个蜡型都是一个真实患者,稀少、罕见的病,现有情况下一年两年都见不到的病历,在这个陈列柜里都有直观的展示。”何春涤主任介绍了蜡型的作用和价值。

  何春涤主任列举了蜡型的不可替代性:“由于当时照相技术不发达,才使蜡型得以保留,但即使在当今数码照相普及的情况下,照片同样替代不了这些蜡型。原因很简单,照片是平面的,蜡型是立体的,再清晰的影像也不如立体的直观、鲜活。”

  何春涤进一步阐述了蜡型的不可替代性,“通过观看栩栩如生的蜡型把教学变得更直观,这些蜡型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很有帮助;在科学研究方面,这些蜡型反映出来的皮肤病病状有20%~30%现在医学临床上基本看不到,比如说,叠麻疹这一皮肤病现在几乎绝迹。临床上缺少一个少见的病种可以到这来看。”

  “第一次看到这些蜡型,(感到)真的很惊奇。”这是皮肤性病科一位年轻医生在回忆他作为中国医科大学学生时第一次参加教学参观时的感觉。他说,这些直观立体的蜡型与教科书上的图片、文字及平面教具在教学上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蜡型的教学和科研)意义更大”。

  从学习的角度,年轻医生杨振海说,一些病症只能在那个社会条件下出现。而且一位皮肤性病科医生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见到一些病症。从这个角度来说,“病状蜡型的存在和长久保留下去的意义就更大了”。

  1989年,12箱用纸箱精心装好的皮肤病蜡型从日本被邮寄到医大医院。这是曾经参与制作蜡型的日本人去世前留下的遗嘱,他要求其儿子把他回日本后继续做的“蜡型”送到“蜡型陈列室”。但他的名字始终没有透露。

  蜡型·制作

  患者已经相当痛苦,这个时候,在其脸上扣上石膏,度过几个小时石膏定型……病人的痛苦难以言喻。

  “这些栩栩如生的蜡型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制成的!”何春涤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制作过程:“皮肤病蜡型(英文:moulage)的制作过程很复杂,据相关史料记载,制作蜡型首先由医生选定好皮肤病患者,然后用石膏在患者皮肤患处做蜡模,其次,由专业技师向蜡模里灌注液态蜡,冷冻成型后,技师把半成品蜡型拿到患者面前,技师亲眼对照患者的患处进行着色。”

  何春涤接着说:“在制作蜡型的整个过程,技师所选取的蜡和着色剂与其他的蜡像原料相比都是特制的,现代工艺很难制作出这样的蜡型。当时在制作蜡型时,中国人只是日本人的帮手,中国人主要负责制作石膏模型和往石膏模型里灌注蜡,而在技术上最精湛的部分———着色的过程,是不让中国人在旁边观看的,日本人自己在密室里着色。”

  “很多蜡型的制成也只能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制成。”医大一院皮肤性病科一位医生说。

  以皮肤瘤蜡型为例,这位医生指着一个红色巨瘤占了患者面部2/3的蜡型说,病情发展到这个情况,患者已经相当痛苦,这个时候,在其脸上扣上石膏,度过几个小时石膏定型……病人的痛苦难以言喻。医生表示,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情况下,在中国寻找做蜡型的患者标本的机会,绝对高于在日本本国寻找。

  “是的,不排除当时的患者并非自愿的情况。”一位医生介绍说,但是这些并没有从目前掌握的文字资料上反映出来。据了解,建国后,人们发现的日本留在中国的医学文字资料微乎其微,而这些蜡型作为宝贵医学资料留存中国的渊源也已无从查证。

  “这些资料很珍贵,不仅是我们皮肤科的财富,也是我们医院的财富。”何春涤主任说,因为蜡型反映出来的病例都非常典型,医院对这些蜡型的态度是尽量保护。

  蜡型·疑问

  在亚洲它是惟一的。更令人惊奇的是,近百年来蜡型陈列室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记者:这么有价值的资料,怎么不被外人所知呢?

  何春涤:这要从医大的历史说起。1907年医大叫“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医院”,当时这个医院有沈阳最早的皮泌科,从那时起就开始给皮肤病人做蜡型,虽然后来改为“满洲医科大学”,但给皮肤病患者做蜡型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蜡型作为医院的一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起被接收过来。不被外界所知是因为这些蜡型我们一直用作教学。

  记者:和其他国家相比,医大这1000多个蜡型有何不同?

  何春涤:在亚洲它是惟一的。蜡型虽然是日本人做的,但现在日本也没有这种规模的蜡型。

  记者:您说您看过法国的蜡型,和他们相比,医大的专业水准如何?

  何春涤:非常具有专业水准。

  记者:您能举个例子吗?

  何春涤:制作精细逼真,质地特别好,患病皮肤的纹理和颜色,患病器官的溃烂状况,甚至毛发的长短粗细,皮肤里的血管和疤痕愈合口分泌的液体,都在蜡型上显露出来。

  记者:怎么发现的?

  何春涤:不是发现的,是一直沿用的教具,一直留作教学用。因为这个地方在五、六阶梯的夹角处,不容易被留意,否则在“文革”期间有可能会遭到破坏。

  记者:这么些年对蜡型的保护过程复杂吗?

  何春涤:能保持这么好,是因为温度、湿度比较合适,而且无光,展柜外用黑布做成帘,保光性较好。蜡型害怕光,光容易掉色使其遭到破坏。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灰,蜡型上落上灰,不好清理,会影响蜡型的鲜活性。

  记者:我们刚一见面,您就说这些蜡型是“把病人留住,把历史留住”。

  何春涤:对,因为它是皮肤疾病治疗的“百科全书”。

  记者:会对公众开放吗?

  何春涤: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会对公众开放的。虽然这些对大众没有很大的普遍意义,但作为科普知识,让大众了解还是很有意义的。本报记者 赵威 段芳宇 经淼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