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城市在路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09:15 华商晨报
一个城市在路上(组图)
譹訛现在中山广场雕塑周围已经高楼林立 本报记者 李霄 摄

一个城市在路上(组图)
譺訛中山广场雕塑旧貌 资料图片

一个城市在路上(组图)
如今的太原街一派繁华景象 本报记者 蔡敏强 摄

一个城市在路上(组图)
建国后的沈阳商业街———太原街热闹起来! 资料图片

  从共和国长子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晴雨表,沈阳的角色一直举足轻重,复杂多变。我们甚至无法用一条有说服力的线条来勾勒沈阳的辉煌或者失落———对一个城市来说,对于720万沈阳人来说,经济规模是数学的,城市形态是物理的,而万千感慨是化学的。凝练出历史的框架,是为了给后来者打下一篇草稿:与共和国一起,沈阳承担风雨,沈阳任重道远。

  沈阳搞好了,全国就有希望。———邓小平1964年6月来沈视察时说

  1949年10月2日凌晨3时,已经恢复生产一年的工业重镇沈阳的上百万男女老少拿着各色彩旗,以大游行方式庆祝新中国的诞生。人、旗帜和锣鼓的喧嚣堵满了三经街、站前广场、中山路和南京街……

  随着“一五计划”确定26个建设项目将放在辽宁,其中机床、电缆等重点建设项目就在沈阳,这座城市的激情岁月宣告正式开始。沈阳人陶醉在金属节奏的铿锵激情中。

  这个时期,沈阳人最流行的时尚节目就是同样充满激情的苏联电影。满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报对当时沈阳人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今天《十面埋伏》铺天盖地的宣传效果。人们生活在纯净、热忱的大气层中。

  1952年,全中国最高档、最先进的工人住宅———铁西工人村建成。开全国之先,“海燕啤酒”的大广告登上了沈阳的报纸,厂址也在铁西区。

  沈阳,这座铁与火铸造而成的城市产生了无数的“共和国第一”。那个年代是中国第一块电磁铁、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冷墩机……100多个“第一”在沈阳诞生的时代;也是世界对东方巨龙刮目相看的时代。

  沈阳共上缴利税400余亿元,创造了100多项全国第一;向全国输送了41万台各类母机及大量技术装备,以及20余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上世纪末的统计数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是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共和国长子”,无数资源、设备、产品、人才从这里走向全国。当时的沈阳产业工人,比今日的IT精英更为荣耀,是几乎所有青年人心目中的首选职业。30年后有学者称,当时的产业工人就是中国的中产阶级。

  沈阳的无私奉献,带给了沈阳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豪气。1984年8月8日中午,当电视屏幕映出中国女排夺取洛杉矶奥运会冠军的历史镜头时,沈阳沸腾了。成百上千名球迷自动组织起来,骑着自行车,齐声高呼“振兴中华”“祖国万岁”,沿街飞奔。

  80年代,一首《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不仅传遍了这座1.2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而且随着走向全国的沈阳大学生、技术员、工程师风行神州。这不仅是由于它大胆的爱情歌词,更是由于它把乡愁化为乡恋,切合了那个浪漫的时代背景。这种浪漫不是上海的小资情调,而是大工业时代背景下充满开拓情怀的浪漫,更是一股子让人震撼和刻骨铭心的铁汉柔情,“虽万千人吾往矣”是沈阳特有的标签。

  这个城市里的人充满自豪。那时候报纸上的广告都是“向‘沈阳牌’电视机用户致敬”这样的话,跟今天的“向知道分子致敬”一样大气。如果沈阳人不和历史开玩笑,家电产业,本应是沈阳这座城市的最亮丽名片。

  所以我们说,那个时代的沈阳为人们所敬重。

  他们(沈阳)不是小家碧玉般,从南方的窄巷里出来的,他们是从辽阔草原上骑着马奔过来的。———作家刘元举

  铁西,这个曾经在历史中浸透了产业工人呼喝声的城区,被纵七竖八的铁轨织在了灰黄的天空下,流着红色时代的韵律。在这个“东方鲁尔”里,曾经诞生过无数个“共和国第一”,仅一家工厂就创造过70多个。它是整个东北的大时代缩影。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东北狠狠地呛了几口苦涩的海水。进入市场语境后的东北,由于计划思维不能适应时代而被迫失语,昔日的荣耀光环迅速消散。上个世纪60年代,辽宁的GDP是广东的二倍,而就在30年后,这个比例倒了过来。

  沈阳,开始自由落体运动了吗?

  据说有一段时间,铁西人都羞于称自己是铁西人。因为,在这个三十几万人口的城区,竟有十几万人下岗失业,占劳动力人口的70%以上!

  新中国第一个破产企业———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那天,工厂内外哭成一片,还有工人在门口挂上了白花。18年后的今天,已年过古稀的老厂长石永阶酸楚地笑道:“那段时间,我感觉天都塌了……”

  沈阳感到了强烈的痛楚。

  今天,反思后的沈阳开始了新起飞,不变的是沉积到城市血液中的钢铁气魄。

  振兴东北,全国看辽宁,辽宁看沈阳,沈阳看铁西。

  2002年,沈阳作出决定,将铁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随即,近百户企业从铁西区迁入开发区,告别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厂房,在搬迁中实现转制71户,几万名富余职工得到安置。效果立竿见影,2003年上半年,铁西新区便实现GDP84.7亿元,同比增长24.6%。在阵痛之后,富有探索精神的沈阳又为全国树立了一个善于思考的榜样。

  老沈阳人脑海中的家乡图像多是烟囱高耸,浓烟狂喷;如今,黑色烟囱和苏式厂房正从这块不断新陈代谢的土地上急剧消失,轻盈的大众和丰田玻璃钢制4S店填补了它们的位置。

  2003年,沈阳引进外资达22亿美元。随着一届又一届制博会在沈阳成功落幕,来自海内外的几十万观众共同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复兴的见证人。燃烧半个多世纪的工业激情与世界接轨,会创造出比钢铁时代更辉煌的价值。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