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一)(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09:55 金羊网-新快报
  在越南同法国人打游击

  在湖南干地下工作当小职员

  在粤北打抗日游击战

  在云南组织暴动迎接全国解放

  采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

  穿起西装来真的风度翩翩

  出集子要30来岁的晚辈作序

  一小时写一篇《街谈巷议》

  莫丹涛(《羊城晚报》体育部主任)

  微音选择短文杂记这种得心应手的形式,用一百七十多个小故事,勾勒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经历

  像大多数老人一样,微音很喜欢讲“古”,尤其在年轻人的面前。不过微音所讲过去的故事,常常是在不经意间流露的。

  他不是那种爱用自己的经历教训人的那种老人,相反,他同年轻人相聚时讲他那传奇般经历的吉鳞片羽,是要同大家分享他的所经历的悲悲欢欢。在这种时候,微音特别像一个给孩子们分果果的圣诞老人!

  微音的封笔之作是《微音忆旧》。他写这本书很大程度就是被那班身边爱听他讲故事的年轻人“逼”出来的。最早他同大伙儿讲在越南同法国人打游击,后来讲在湖南干地下工作当小职员,讲在粤北的抗日游击战,到云南去组织暴动等等。由于他讲的许多人和事,多是大伙儿所认识的身边的离休老干部,小字辈们于是听得兴致勃勃。后来,大家一致怂恿他写写自传,殊不知,最后微音还是选择了短文杂记这种得心应手的形式,用大多数讲过的一百七十多个小故事,勾勒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经历。

  当年那个小名叫“阿伊”的冰心的小读者,后来竟以微音的笔名,在《羊城晚报》以短小精干的短文,影响广东时政于八九十年代

  微音是在抗日战争那血与火的年代中步入他的人生的。当着他在家里出墙报的时候,当着他参加进步读书会的时候,他肯定没有想到,在半个多世纪之后,自己会成为中国报业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那个小名叫“阿伊”的冰心的小读者,竟以微音的笔名,最后在《羊城晚报》以短小精干的短文,影响广东时政于八九十年代。

  中国共产党造就了新中国,也成就了微音。从22岁在粤北一家农舍宣誓入党一刻起,学生哥微音的生活轨迹,就开始与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相叠合。

  微音显然是一个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在哪里的人。在漫长的人生历史中,他经历过挫折,也失去了个人的许多,其中也包括他的某些生活、感情、亲情,然而他却将党的事业当作了自己的事业,也使自己脚踏实地地印下了不悔的脚印。

  他总是很谦逊地对在白色恐怖之下从事地下工作娓娓道来,但其实在任何人听去,都惊险万分

  微音是率真的。在坚持党性的前提下,他从不讳言自己曾经幼稚,也不讳言曾经受“左”的影响伤害过别人从而也伤害了自己。然而微音的可贵和可爱可敬之处在于,他剖析自己时和剖析社会现象一样犀利。

  他总是很谦逊地对在白色恐怖之下从事地下工作娓娓道来,但其实在任何人听去,都惊险万分。作为一个带着党的使命的学生领袖,微音在学校中策动学运以至于被当局开除和特务盯梢,不得不蛰伏于衡阳。为了接上和党的关系他辗转于湖广交界从日寇手中死里逃生。之后他成为抗日游击队员与日寇和顽军浴血奋战,然后又带着党的指示到越南开展华侨发动工作。又曾到云南发动民变迎接全国解放。解放后又衔命到越南担任越共中央华侨委员会领导人和带兵当独立小团政委……在战争年代,微音可算是亦文亦武辗转颠沛,但是始终不离的主轴,那就是党的事业!事实上,就是转到新闻事业上来,微音也是因为工作需要才到了新华社,随后才成为一个记者出身的报人。

  采访毛泽东他写过《毛主席到棠下社》、采访周恩来,他随总理走过广东新会一带的山山水水

  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微音的生活轨迹与许多伟人和历史名人曾经接触。采访毛泽东他写过《毛主席到棠下社》、采访周恩来,他随总理走过广东新会一带的山山水水。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陆定一以及康生等来广州时,微音也因职务而在场。还有廖承志、李济深、武元甲、李班等甚至可以说同微音共过事(上级)。此外,广东的一大批老干部更是微音的老上级、战友和同事。除了微音的《微音忆旧》之外,微音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翻开自己那部惊心动魄而又灿烂辉煌的人生历史,倒是总将自己工作中因毛躁而疏忽的“糗事”翻出来,在年轻人面前晾晾晒晒。“好丑哦,你们笑我吧,但千祈不要学我啊!”微音总是说的嘻嘻哈哈,但却语重心长。

  尽管微音已达八十五六岁的高龄,但直到他躺在病床上这半年之前,年迈这个词,与他丝毫沾不上边。每逢我们这些“徒子徒孙”同他相聚,房间里餐桌旁总不断他那朗朗的笑声。在他生日的小小庆典上,他仍然能在钢琴上运指如飞,微俯着身体随着节奏轻轻摇摆,怡然自得。

  有长期读他的文章赶到现场要见他一面的,有追着他索要签名的,有的私人老板,更是上百本书地购买

  很少有老人在退下岗位之后,仍然像微音那样具有社会影响力。微音终于在70岁之后,陆续写出和结集了四五本自己的作品。每次在微音的售书仪式上,总排满了长长的人龙。有长期读他的文章赶到现场要见他一面的,有追着他索要签名的,有的私人老板,更是上百本书地购买,络绎不绝。当然,也有很多来反映自己遇到不公平待遇无法解决的。而微音呢,总是聚精会神地同每一位群众打招呼,朗声道一句谢谢。当有反映情况的,他马上叫来年轻的记者,吩咐认真聆听,不要让读者失望,并反复叮咛,一定要给个回音。有一些成熟的题材,他还会交代一声:这个可以写写街谈啊!

  也很少有老人像微音那样到了七八十岁高龄,身边还萦绕着一群年轻或半年轻的“老”青年。他总是眯着眼,摩挲着双手(后来他终于戒了烟)侧着头,静静地聆听,不时评点几句,听到入港之处,更是朗笑不已。他的女儿丽心说,爸爸最喜欢花了!所以,“徒子徒孙”去找“老微”的时候,总忘不了带一束大鲜花或者一只大花篮。而往往在这时,你看到微音欣喜地抚摸花束或看着满篮鲜花的眼神,就会感到,那眼神与看到愿意同他交心的年轻人的眼神,是多么的一致。事实上,微音与年轻人的交往,从来都不见过来人或者长辈的那种架子,而是一种很难得的平等的信任,确乎是将心比心。他的许多文章,第一读者和润色人,往往是那些足以成为他儿孙辈的年轻人。有一次,他出第二本集子时,竟然要一位30来岁的晚辈给他作序,后来还动员了好几个人游说,直到这年轻人不得不半开玩笑说:老微啊,这可千万使不得,否则我自己要“折寿”的。才搪塞过关。事后,老人家还唠叨了好几年,说年轻人不给面子。“害”得这年轻人后来每次见他总一脸羞愧。报社有位国学颇有心得的年轻人,长期给微音看文章,微音总是在大庭广众处,历数其改出佳句之处,深合心意之情,溢于言表。他多次对大伙儿说,我要将这功劳,广而告之!微音说到做到,在他后来的几本书中,都对此事娓娓道去,成就了一段佳话。

  微音总是西装革履,猎装夹克,泼辣大胆,那时在街上采访,每每被百姓看作是港澳同胞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人还没有脱去被称为“蓝蚂蚁”“灰蚂蚁”的军干装,微音就撰文倡导人们穿西装,并身体力行之。当时报社复刊首任领导是吴有恒,微音是其助手,后来是第二任领导。吴老平易近人,衣着随便,慢声细气,无论何种场合都仿佛以不变应万变,尽显中学魅力。而微音呢,也平易近人,但总是西装革履,猎装夹克,泼辣大胆,尽得西学为用之妙处。两任领导同台主持会议或联袂公务时,很是相映成趣。他们虽然看上去风格迥异,但对于坚持党性和办报走群众路线却异曲同工,深得其中三味。而在日常生活方面,却又以各自风采显示出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尽管年轻时的微音在街头剧中曾饰女角,颇为文弱清秀。可人到中年却开始谢顶,并有些发福,但是穿起西装来真的风度翩翩,加上他在敌占区和国外做过地下工作,对穿西装只怕也有过一番研究,因此礼服上身,便很有些大款的味儿。上世纪80年代他在街上采访,每每被百姓看作是港澳同胞,由是虽为老总之身却居然获得采访的便利,令受访的百姓对象没有戒心,他也写出了许多如《羊城街头寻“美军”》等一批市井味浓又以小见大的好文章,令晚报的新闻报道耳目一新。微音对此尤为得意。当是时也,所谓“奇装异服”还在被侧目之列,故以厅级干部穿西装,实属惊世骇俗之举,微音却我行我素,先昂昂然穿格子西装和大花领带登堂入室,继而在报章上推而广之,一时成为美谈。而在这特殊的背景之下,微音也一下子拉近了“官民”的距离。

  好事者问:许老总,是不是纸张贵啊?他说,这是干校养成的习惯,省啊!

  微音喜欢西装革履,也有早餐到茶楼一盅两件的习惯。不知就里同他在一起,颇有“傍大款”的景观。但其实,微音平常非常俭朴。他有件几不离身的蓝西装和一条红领带,在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一穿就是近十年,直到后来稍窄,这才没穿。他的配西装的浅色皮鞋,也穿了有十年光景。1980年代那会儿,报社写稿都还是用稿纸,他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密密麻麻,不留空隙。有好事者问:许老总,是不是纸张贵啊?他说,这是干校养成的习惯,省啊!

  作为一个厅级干部,不大不小是“高官”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阵子,安排个儿女什么的,应该说是个举手之劳,但是微音的儿女们,并没有被安排在什么油水部门,也没有赶上什么下海官倒的“好时光”。很长时间,大女儿是普通售货员,后来才凭自己本事进了外资企业,现在也只是个白领中层。小儿子虽说后来做了生意,但是微音却没有从中起到什么作用,所以生意只能说做得很小。小女儿在国外念书也过得非常的清苦,一度要靠给国内报刊写稿才能维系生计。至于微音一家,至今也还是住在几十年前副厅级住的房子里,接待人客的客厅,只不过也就是十几平方米,一张沙发一个茶几加上个电视柜,就满登登的了。老人家睡的也还是供给制时单位配的木板床。在他在位并最有影响力的那些年月里,家里添置一些大件的消费品,还要靠家族中的侨汇来补贴。许多朋友说,很多时候就是晚辈去给“老微”拜年或者庆生就挺麻烦,“老微”总是抢着自己结帐,说自己有稿费;但实际上呢,就是到了近些年,他的每篇稿费也只有200元而已。他还甚至提早“买通”宾馆老总,硬是要人家收他的钱。他常去饮早茶的宾馆楼面经理说,想对微音优惠,最多也只是给他留常设座位,给个免“茶芥”。人家说要进一步优惠,他倒好,告诉人家说:我下回不来了。

  由于微音几乎每天都写《街谈巷议》,于是“街谈”专栏作家这一民间称谓就在报社流传起来

  除了报社几个“无法无天”的小字辈敢当面叫他“老微”之外,在社会上的人们都只叫他微音,并不知道他叫许实,更很少人知道他写通讯时会用他的本名许伊。至于新闻界的“圈内人”,通常就叫他许老总。

  离开一线之后的许多年,由于微音几乎每天都写《街谈巷议》,于是“街谈”专栏作家这一民间称谓就在报社流传起来。微音觉得不错,说是“如实报道”,于是便欣然接受了这顶崇高的桂冠。其实,从报社的业务格局来说,《街谈巷议》实际上就是羊城晚报的社评。

  晚报是中午付印傍晚上街的报纸,微音有个习惯,他说自己要回到报社写街谈才有感觉,而且是即写即用。于是报社隐隐地就有了一条有趣的风景线:只要微音在八点钟左右到报社,那天就一定会有街谈。于是,大家对许老总的问候语就变成了:“老总,回来写稿?”或者是“今天写什么?”倘若是在电梯上遇上,微音就会告诉你,他今天写什么。

  时效是报纸的生命线。除了一些敏感复杂的问题,微音写稿基本上是很准时的。微音的字别具一格,快起来有时蛮草的,于是当一版校对员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要学懂认识微音的字。又由于微音的文章很严谨,连标点符号都斟酌过,不容差错,因而当班的校对对于《街谈巷议》,从不敢掉以轻心。好在微音写稿很快,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基本上大功告成。所以微音的稿子上版时在报社有“直通车”,却没有“一条龙”的服务。

  有时交稿时间稍晚,微音会一边叫着:“弊(糟)啦!弊(糟)啦!忘乎所以啦!”一边送上稿来

  微音写稿很认真,写完了稿就给他信得过的编辑看,重大的问题也同后任的老总打招呼,他说是新闻纪律。写完稿时,许多时候老人家就会念念有词地从办公室踱步而出,自己跑几层楼来找那比自己年轻两辈的第一读者。微音常说,我这人脾气不好,容易“走火”,给人看看,把把关。这是我的习惯,我好你好大家好。又说,年轻人好啊,接触新事物多,这方面就会水平比我高。

  一般人以为,看改微音的稿子要很慎重,可能要谨小慎微。其实不然。在改稿核对时,微音会非常诚恳,他会先将自己的想法讲一遍,然后会讲自己未尽满意或者意犹未尽的地方,然后探讨新的理顺办法。有时遇到用典的时候,他还会问:这里用典是否恰当。如果看稿人员有不同意见,就直截了当地讲清楚。通常这时微音会沉默片刻,然后挠挠额头,叫一声:啊,我怎么没想到?这时,一老一少就会会心一笑,忙不迭地改将起来。有时可能因为资料不全,交稿时间稍晚,微音会一边叫着:“弊(糟)啦!弊(糟)啦!忘乎所以啦!”一边送上稿来。这时,你会发现他竟然会有孩子般的内疚,令旁观者莞尔。遇到抓笔忘字的时候,他会将字格子空着,谦逊地让别人修正,一点也不会文过饰非。不过微音的稿子,通常当然是不必改的。

  微音的普通话一般般,在大会讲话时真是“麻麻地”,但是为了让所有人听清楚,他总是讲得很努力,加上他的肢体语言,通常能把抽象的问题也阐述得明明白白。但在一般的交际场合,他都尽量将自己的国语“藏”起来,说是要扬长避短,不宜搞笑。有次年轻人不无好奇地“刁难”他,问:您写稿子是用普通话思考还是广州话思考?他的回答很可爱:通讯用普通话写稿,广州话润饰;街谈用广州话写稿,普通话润饰!然后看穿你心思似地哈哈一笑,眨眨一双明亮的眼睛。

  (写于2004年9月23日夜,是日下午微音辞世)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一)(组图)
  图:送别微音 昨日下午3时,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广州殡仪馆送别他们的挚友和知己微音先生。宁彪 李洁军 黄巍俊/摄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一)(组图)
  图:激励晚辈2 003年9月,微音专程前往广医二院慰问被“飞车党”打伤的本报摄影记者黄巍俊。郭晴/摄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一)(组图)
  图:共襄大计 微音陪同名人霍英东察看兴建中的羊城晚报办公楼工地。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一)(组图)
  图:签售作品 微音将义卖自己作品集所得的23万多元全部用于捐建广州慈善医院。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一)(组图)
  图:乡情难忘 上世纪80年代初,微音在开平故居前与乡亲们畅叙。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一)(组图)
  图:晚报双杰 复刊后的《羊城晚报》第一任总编辑吴有恒(右)和微音在一起。两人的外在风格全然不同,而关注民生鞭挞丑陋则全然一致。时势造英雄,改革开放,天时地利,造就了《羊城晚报》,亦造就了岭南两位杰出的报人。

  (除署名图片外,作者均为羊城晚报记者 叶健强)

  (夏天/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