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09:55 金羊网-新快报
  真名许实行中人称许老总

  喜怒形于色易笑易怒

  “马大哈”常常丢烟

  喜欢弹钢琴自嘲“乱弹琴”

  10年写下千余篇《街谈巷议》

  万一“走火”敢于公开自我批评

  长期坐镇《羊城晚报》一版编辑部

  离休后交朋结友更加“肆无忌惮”

  莫丹涛(《羊城晚报》体育部主任)

  即使这把年纪,看到报章上披露的腐败现象,他仍会情不自禁拍案而起

  微音丝毫不显龙钟之态。相反,他圆脸上那双睿智眸子,竟不时会透出几分返朴归真的顽皮。

  很容易就能使他仰头朗笑。只要是一件趣闻,一桩轶事,便可逗起他的好奇心。他还是个喜怒形于色的人,即使这把年纪,看到报章上披露的腐败现象,他仍会情不自禁拍案而起。

  微音是属于在人群中很易惹人注目的那类人。他身材偏矮,略胖,却灵活得惊人,随他到人多的现场采访,便会见他忽东忽西地穿越人丛,来去之自如,不亚于年轻记者。

  他也有“马大哈”时候,突出的是常丢烟。他烟瘾很大,而且独钟广州产的“双喜”,抽起来一根接一根不断。当他在报社里一时忘记这“命根子”放在何处时,便会“不辞劳苦”地到部门里向同好者求“救济”。末了,他还会无意地揣走你的火柴。

  尽管他总是西装革履,一丝不苟,但处世中却是个典型不拘小节的文化人。他真名叫许实,是羊城晚报原总编辑。于是,行中人都称他许老总。有些俏皮鬼背地里叫他“许老实”、“老微”,他听到之后,报之以莞尔。

  记者出了什么岔子,都很怕“老微”;晚报中一些知名的记者,不分老幼,都曾有被“笃”得受不了的经历。

  他是个早慧的孩子,六年级时便染上了办报的癖好

  微音是三年前离休的。他是“抗战时期扛过枪”那辈人。他搞过“学运”,教过书,编过报,带过兵,也当过“官”。22岁那年,他就是中共党员了。解放后,他一直在新闻出版界担任领导职务。

  微音的大半辈子可说是“大器晚成”。这是指他写作上的成就。他1919年生于佛山一个家道不错的棉纱商家庭。他是个早慧的孩子,六年级时便染上了办报的癖好。他曾为家人不定期出一份壁报,有散文,有诗歌。壁报只有他家里的几个读者。

  微音这名字遐迩闻名时,他已经六十开外了

  到初中时期,微音最大的心愿是当个作家。他为此确立的目标是35岁成名。这个目标他后来没有实现,但他参加了革命。微音这名字遐迩闻名时,他已经六十开外了。

  微音是个喜欢弹钢琴的人。他自己说是“乱弹琴”。如果将他这大半辈子比作一支钢琴协奏曲的话,那么近十年才是最辉煌的乐章,而且是一只跌宕奔流的快板。

  他是随着羊城晚报1980年复刊才走上《街谈巷议》这个舞台的。他历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晚报复刊之后的主旋律是开放改革,而微音则伴随着这一主题的展示,奏出了自己最有力度的乐音。

  在过去10年中,他写下千余篇“杂文式”的新闻评论,凡数十万字。这些文风泼辣、妙趣横生的文字,构成了羊城晚报最富特色的专栏之一;基本上由他主笔的《街谈巷议》,一度对广东和广州的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过不容忽视的影响。

  羊城晚报的好名声,是建立在老总编辑吴有恒同志提出的“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十六字方针上的。这家报纸复刊才3个月,就将笔触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每周都有一个为市民关注的问题,为解决群众的困难鸣锣开道,对官商作风、官僚主义、极“左”思潮、以权谋私等现象,反复鞭挞。在当时,市民遇到不顺心、不痛快的事情,往往说“晚报见!”

  如果有人来查,我就告诉他,刘婉玲就是中共党员

  微音继任总编辑之后,羊城晚报保持了这一传统。当时老百姓说,晚报有两敢,一是敢于批评,二是敢冲禁区。微音认为,办报人没有胆识是很难办报的。他说,舆论批评,非抓不可。报纸的朝气和战斗性就在于批评。他认为,批评还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为此,微音总是全力支持记者撰写正确的批评稿。刘婉玲是热衷写批评稿的记者。一次,她写稿批评了某些领导,极“左”思潮阴影未褪的某些社会角落,便有人要查她三代,声称看这是个什么人。当时许实听到刘婉玲反映的情况后,说,如果有人来查,我就告诉他,刘婉玲就是中共党员。有时,当一些“告状”的人来找记者麻烦时,微音就自己去接待,给记者撑腰。刘婉玲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微音设计了她!事实上,微音的支持,往往是记者写稿的定心丸。

  主张报纸贴近群众,是微音自认为办报的精髓。他不仅使用群众语言,而且强调,晚报新闻价值取向,应更多从群众视角中着眼。他认为,所谓重大题材,就是群众生活中实际要求回答的重大问题。他说,在晚报中,要力戒单纯的工作经验式的报道。他强调说,报纸不是机关文件,既要自上而下的指导,也要有间接指导的报道和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引导。

  微音在气质上是个文人,故不时作惊人语。他不但烹文煮字,令《街谈巷议》妙语连珠,在日常生活中,亦时有颇含深意的“奇谈怪论”。说到记者的思想问题,他强调要自行解决,“自产自销”。

  在羊城晚报社里,许多记者视微音若知己。这是由于微音长期坐镇一版编辑部时,指挥采访颇为知人善用。“士为知己者死!”另一位自认是微音所造就的记者李春晓说。在广东新闻界,晚报记者曾以风格多样为人所称道,这同微音的用才之道不无关系。也许是为“官”多年之故吧,微音对一些记者的性格、特点、文风,以及其喜爱的题材,多半是了如指掌,于是遣兵调将之时,每能扬长避短。在晚报,微音点将,被点到的人,总是难有遁词的。

  《羊城晚报》复刊之初,广州沙面桥头常痴痴地站着个谢顶的人

  善写短文的微音,有时自称记者,有时说自己是专栏作家,但归根结底,他是个天生的办报人。偶或跟踪微音一天的踪迹,就会发现这人办报办得如痴如狂。

  有件事颇能勾勒他这幅形象。据说晚报复刊之初,广州沙面桥头常痴痴地站着个谢顶的人,别以为他在看什么,其实他是在欣赏人们抢买晚报的情景以自娱。他这项每天不误的活动,竟足足持续了一年多之久。另外一次,某个清晨,微音像平日一样到附近茶肆中饮早茶,才下座,便同身旁的一位茶客聊了起来。不知怎的,扯到《街谈巷议》上了。那位高谈阔论的茶客一时兴起,一边拍着微音肩膀说:“微音这位仁兄昨日将沙面的事情讲得真对,是有两下子的。”微音遇着这见着和尚说秃子的事情,毫不介意,还窃喜了好多天。

  办报办得如痴如醉,微音对自己付出劳动成了名人、获得盛誉之后,反而更加常常自警了。他并不是圣人,所以有时也会“走火”,但他敢于自我批评。有一次他批评一家电器厂生产的电热水器质量有问题,其中有些偏差,他于是公开在报章上自我批评,以致于连一些记者至今仍抱怨他过于自省。时至今日,微音虽然未能“一言足以兴邦”,但其社会影响,不可不谓举足重轻。难能可贵的是,他仍不改广交朋友风格。他并不以名流自居,反而常常进酒楼下茶肆,倾听素昧平生的人们的心音。当他还是总编辑的时候,很多记者就都曾惊讶于微音的消息灵通,譬如,一家工厂的灯泡质量差啦,某某地方脏乱差严重啦,等等。很多人对这位总编辑常混迹于三教九流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但微音却深知,这些小人物,就是自己的读者,新闻报道的源泉。微音的群众语言,他的泼辣风格,他文章的平易可读,不正在于他为自己营造了一条通往老百姓心坎的途径?

  在马房渡口一家海鲜舫,“微音先生,微音先生!”七八个人围拢过来

  现在,微音不再是老总了,也不再是省人大常委了。像许多老干部一样,他大可成为个挂印赋闲的人,颐养性情,安享晚福。然而,在微音心目中,却仍然眷恋这《街谈巷议》这块生于斯的园地,依然笔耕不辍。也许是无官一身轻吧,微音的交朋结友活动,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为自己安排的社会活动,总是满满的。还在一些杂志、广播中开辟专栏,谈社会问题、老人问题、青年问题、经济问题。每个星期到电台去主持专栏节目,达两年之久。他还参加各种咨询活动,与各色各样的人对话。除了不管“人头”之外,他仍然总是提着个鼓鼓囊囊公文包,备着笔墨纸本和药物,伸展他敏锐的触角,注视着社会的每个角落。

  现在,微音先生成了个传奇人物了,仿佛他是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无所不能的人。一次,微音路经马房渡口,到一家海鲜舫小憩驻足,正当他饶有兴致地向主人发问时,“微音先生,微音先生!”“微音先生来了!”七八个人围拢起来。原来,有个人听过他在电台主持专栏的嗓音。人们因而兴奋地将他包围起来,七嘴八舌地要同他说话,年轻人则要他签名,有的则把自己的收入、经营、苦恼和政策问题告诉他,就教于他,还将当地一些乱收乱罚的情况告诉他……

  在一次市民评选活动中荣膺广州十大杰出公仆之一

  新闻界的人们对微音的情况,就更加关注了。有时,他偶尔辍笔,人们彼此询问不已。许多老部下和老同事都注意到,微音的笔触更加广泛,笔墨更加深沉,文章中的烟火味———对丑恶现象———显得更加浓烈,对群众仍存的旧风习,则更苦口婆心。大家记起1986年,许老总曾在一次市民评选活动中,荣膺广州十大杰出公仆之一,现在,他真成了社会活动家微音先生了。

  许多离退休的人都在偷得浮生半日闲,不少文化人也纷纷著书立说,希望在历史上留下点痕迹,可是,微音却抽不出时间来做这些人之常情的事,反而比先前更忙了。他为自己的《街谈巷议》所编结的集子,就是因为老是抽不出完整时间去修饰,以致于编了多年,仍未能出版。当有知情者问及,微音总是嗬嗬一笑,道声“不急,不急!”

  微音对自己的事情不急,但对一些年轻记者的事却急得很。今天,他翻报纸,看到一位年轻人有进步时,便挂电话告诉她,应向哪方面发展;当见到另一位年轻人老毛病又犯时,他便又为他焦急,见面就提醒。他自己也越来越喜欢同年轻人交往,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他说:“这才能越来越年轻!”

  (写于1990年6月,时微音先生离休10个月)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二)(组图)
  图:与战友在一起 1949年,微音(右)在越南参加反法战争时与战友合影。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二)(组图)
  图:在领袖身边 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广州市郊棠下大队视察,正在现场采访记录的为微音,时任新华社广东分社副社长。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二)(组图)
  图:走近元帅 1958年,朱德总司令(左一)参观广东罐头厂工地。右五为微音。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二)(组图)
  图:终生难忘 1958年夏,周恩来总理来广东视察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左二为微音。
新闻人物:微音先生(二)(组图)
  图:迎接外宾 20世纪50年代初,微音(中)迎接阿尔巴尼亚新闻代表团。

  (夏天/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