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泰姬陵的保护给我们上了一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10:54 新京报 |
作者:艾君 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部约200公里,融合印度、伊斯兰和波斯等建筑风格,优美壮观,是印度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泰姬陵始建于17世纪。今年是泰姬陵350岁生日,印度政府准备在27日举办一次庆祝活动会(见9月27日本报)。 对一个世界名胜的生日进行庆祝,这并不罕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他们在纪念活动中对这座世界奇迹的细心呵护。据新华社报道,这次庆祝活动会并没有在泰姬陵里举行,而是安排在距泰姬陵两公里以外的阿格拉堡举行。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是因为“一些历史学家担心庆祝活动会给泰姬陵白色大理石结构造成破坏”。 其实,对泰姬陵的保护不仅仅自今年始。1995年,印度政府宣布了10条保护泰姬陵的计划,其中有一条竟然是在泰姬陵周围地区行驶的车辆要使用低铅汽油。 还有,在印度,要在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原址上举行活动需要得到印度最高法院的批准。1996年,希腊音乐家雅尼经在此举办音乐会,专家们认为音乐会的声音震颤和光照破坏了泰姬陵的建筑。 此后,在泰姬陵举办大型活动一般很难获得批准。 印度对泰姬陵的保护之细心让我们感叹。偶尔举行的音乐会的声音和光照究竟能对大理石结构的建筑造成多大的“破坏”,如果在我们这里,恐怕是容易被忽视的。别的不说,在北京,有多少各种各样的典礼、仪式、音乐会等等大型活动是在古建筑里进行的,没有人能统计出来,而且,这些古建筑大多都是木结构,如果说声音震颤和光照能对大理石的泰姬陵造成破坏的话,我们这些木质建筑受损的可能性将会更大。当年“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因为场地租金问题曾经引发了百万元的官司,但是,利益争执之外,似乎没有人对故宫是否受损进行评估。 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弥松颐说:“很多明清帝王故事都在紫禁城内拍摄过,数年前还发生过梁木嵌钉事件。如今已经不允许拍摄内景了,但每当拍摄外景时,仍有上千人马齐集三大殿前广场,若干吨器材隆隆驶进紫禁城,这势必对古建筑及草木砖石造成破坏”。继而,他发出疑问:“紫禁城距今已有600余年,我们还能让它再保存600年吗?”他由此建议,“国家应明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紫禁城的任何地方拍摄影视片”。 印度专家关于保护泰姬陵的建议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现在,泰姬陵即使是要举办“自己”的生日纪念,当地政府负责人还称“担心违反最高法院对于泰姬陵的规定”,而把活动安排在几公里以外。可是,我们也见到听到不少专家对文物保护的建议,结果呢? 常常是隆隆的推土机声掩盖了这些理性的声音。禁止在紫禁城的任何地方拍摄影视片的规定我们没有见到,钟鼓楼大街的拆迁也在正常进行。 在泰姬陵里举办活动要国家最高法院批准,也容易被看成是“小题大作”。但它至少体现出这样的原则:任何一个文物,都不能仅仅由其管理者来决定它的经营和保护,国家是文物的所有者,有必要委托第三方对管理者的保护和经营进行决定和监督,因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往往使管理者产生“杀鸡取卵”的冲动。 一个家庭尚且对压箱底的传家宝百般呵护,一个国家同样应如此。一个国家,能有几件历史遗传下来的“宝贝”是幸福的,能够列入世界奇迹的更是凤毛麟角,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幸运。泰姬陵的保护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我们是否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