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汉城区经济快速发展纪略:大都市崛起小巨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3日08:41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张勇军
武汉城区经济快速发展纪略:大都市崛起小巨人(图)
  曾几何时,武汉区级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用不足挂齿可以形容!

  如今,区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已超过全市财政收入的一半,占有半壁河山!去年13个城区中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就有6个,将近一半。

  回顾建国55年来的成就,武汉人终于可以坦然地说,我们没有忘记城区的发展,正是这批“小巨人”的快速崛起,才托起了大都市更加辉煌灿烂的今天、明天!

  区强则市强

  曾有人说,武汉是个大都市,只需牢牢抓住武钢、石化、武烟等大企业足矣!

  可武汉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区兴则市兴,区强则市强!区级经济不能快速发展成一批“小巨人”,武汉这座大厦仍难支撑。

  建国初期,被称作“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城区工业更是不值一提。资料表明,如今工业较强的两个区中:建国初江夏区全区仅有3家工厂,产值171万元;东西湖区直至1979年才试办第一家农工商联合企业。

  随着国家“一五”、“二五”等计划的实施,武钢、武船、武重等一批“武字头”企业布点武汉。武汉才成为全国的几大工业基地之一。

  其后相当长时期内,支撑武汉经济的主要是这些中央、省、市属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区属企业很少、很小,全市经济“头重脚轻”。

  1997年,武汉市开始探索区级经济振兴之路,确定“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将部分审批权、管理权及一批国有中小型企业下放到区,意在强区。

  在一片“放”声中,600多家中小企业划归区属,区级经济有了低成本扩张的基础。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这些中小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各区千方百计,化“包袱”为财富,大家纷纷开门经商,退二进三,三产业空前活跃。但三产业并未从根本上增强城区的经济实力。

  到1999年,武汉市派出的多个考察组,赴东、西部地区考察区级经济,回来后“脸上冒汗、心里着火”。当时,全市13个区全口财政收入总额仅有30亿元,不及上海一个城区。当年,东西湖区财政收入最高也仅有3亿元,而宁波、大连的许多区,财政收入都比东西湖区多一倍。

  此后,武汉市对区级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放水养鱼”,行政审批、执法权进一步下放等。区级经济还被列为武汉市经济发展三大战略之一: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城区经济。

  今年7月,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训秋在全市区级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实践证明,强市之基在于强区。区级经济不加快发展,就无法缩小与先进地区和先进城市的差距,赶超先进城市的目标就会落空。”

  腾笼换鸟

  武汉历史上,经过“一五”、“二五”建设,先后建成13个老工业区。

  随着大批企业下放,各城区围绕盘活存量资产,绞尽脑汁。有的开门打洞,“退二进三”办市场;有的化整为零,出租厂房、设备。这种演变,虽盘活了部分国企资产、资源,但普遍规模小,产业特色不鲜明,旧体制、旧机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变化。

  一位分管城区工业的副区长说,如何破解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这道难题,当时似乎陷入困境。因为,对这一大批困难国企进行改制,政府和一些中小民营企业都没有足够资金,收购企业资产、化解债务、分流安置职工,只有“小打小闹”。

  历史翻到2003年这一页,汉正街再次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风暴,破解了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难题,为区级经济发展找到一扇新的“窗口”。

  当时,硚口区想出一个主意:建立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意在工商连动,发展市场带动型工业。

  最初选址,不少人建议在长丰乡新辟工业园。但市长李宪生提出:能不能将改造古田老工业区与建设都市新型工业园结合起来?

  这道难题一下子摆在硚口区领导人眼前:古田是武汉市13个老工业区之一,是武汉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武汉的第一块肥皂、第一根火柴、第一滴自来水,以及新中国的第一台手扶拖拉机,都出自这里。区内工业企业220家,产业工人10万。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3万工人下岗。因为缺少改制资金,数十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和一大批设备不能处置,企业难以整体盘活。

  改造老工业区,比新建一个工业园更复杂、更艰难,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这逼使硚口区去探索一条新路:土地储备中心统一收购各厂区,土地收入使老企业完成改制,安置职工;区里同时对厂房、道路、排水、绿化、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整理后的厂区配以优惠政策,对外招商,吸引新企业入驻,实施“腾笼换鸟”,退二进二。

  首期,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区内9家老国企已完成整体改制“退役”,要求入驻的中小企业达100多家。今年上半年,园区内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600多万元,同比增长171%。

  老工业基地的“脱胎换骨”,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肯定,也使武汉人找到一条区级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每个中心城区均选址亏困企业集中区,建设1个市级工业园区。通过成片改造老企业来发展都市工业,带动老工业基地改造。

  今年5月,武汉市政府出台财政、税收、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各中心城区组建“都市工业园”。其中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支持都市工业园的建设、发展。

  继汉正街都市工业园之后,江岸堤角、汉阳洲头、武昌白沙洲三个都市工业园区相继启动建设,其他城区也在筹划中。

  陈训秋说,发展城区经济要主攻工业,但大量占用土地显然不可能。现实途径是通过实施“退二进二”置换出土地,为成长性好的高新企业腾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城区工业的产业升级。

  住购学游

  由“退二进三”到“退二进二”,武汉区级经济发展思路的这种嬗变,一时也引起各种议论。

  有人说,国际大都市比如纽约、巴黎等,城区大多是三产业为主。也有人说,二产业不发达,三产业也难支撑,不能跳过这个发展阶段。但武汉市决策层认为,退二进二,并不意味着不发展三产业,相反要将过去“马路经济”、“小摊经济”等低层次的三产业,提升为具有大都市特点的现代服务业。

  在今年7月召开的武汉市区级经济工作会议上,武汉市首次明确提出,中心城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要重点发展“住购学游”四大产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近年来,江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旧城区成片改造,新城区面貌一新,居民住房日益宽敞。初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13个城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0余亿元。其中洪山区利用地处光谷、东湖、南湖等优势,先后建成10多个住宅小区,开发面积达600多万平方米。“货到汉口活”,武汉的商业购物氛围全国闻名,就连国际商界巨鳄也纷纷抢滩。近年来,各城区抛开过去乱搭乱盖、小打小闹的“马路市场”、小摊经济,或引进大商场,或建设大市场,麦德龙、普尔马斯特、家乐福、大连万达等航母级商贸企业,成为城区经济聚集人气、财气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上半年,13个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300亿元。

  武汉高校全国第三,在校学生近50万人,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洪山、武昌等区,利用辖区高校扩展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师生提供公寓、住宅、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

  旅游业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武汉市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长期不为各城区重视。近年来,武昌区着力打造首义文化经贸旅游品牌;汉阳区利用龟山、月湖、古琴台、归元寺等自然、人文景观,打造汉阳文化旅游经济圈等等,都市观光旅游业有望成为城区经济的一抹新色彩。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