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不能“青白眼”对待舆论监督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07:29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马国英

  史书上说,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有一个希奇的本事,就是“能为青白眼”。他的眼睛能够作出黑白两色。遇到不喜欢的人,他就只瞪出白眼球;遇上他赞赏的人,才露出黑眼珠。阮籍的白眼对人,是想表达他的不屑和轻蔑。因为用白眼对人时,拜访他的人虽然在眼前,他却视而不见。可以想象,阮籍对人瞪着白眼的样子一定是不好看的。由阮籍“青白眼 ”的故事,不由得想到了现今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

  前些日子,报纸刊登了一则反映某县问题的读者来信。一个月后,县里的反馈信息也刊登出来了。反馈说,来信刊登后第四天,他们收到省里领导的批示,县里十分重视,由几个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来信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

  这个县的某些人就有“青白眼”的本领。来信刊登了三天,他们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反应,对群众的投诉批评显然用的是“白眼”。报纸看到了他们,他们却视而不见报纸。第四天就变了,露出了黑眼珠,不仅看到了报纸的批评,而且“十分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调查,还在一个月内将处理结果反馈过来。

  像这样对舆论监督的现象,恐怕不是个别的。有的地方和单位,对舆论监督作“青白眼”已非一日一事。对上青眼,对下白眼,是不少地方和单位的通病。对舆论监督作白眼,就是从对群众直接的投诉反映作白眼开始的。群众有问题反映,往往是找遍职能部门无果后才找新闻单位,求助于舆论监督。与上面这个县的情形一样,能让他们露出黑眼珠的,也都是因为上级领导的重视、批示。

  对待舆论监督,为什么有些人能练就“青白眼”的本事?主要是因为,舆论监督毕竟只有舆论影响,而没有强制约束力。批评报道不能启动行政或司法程序,所以有的地方和单位对舆论监督往往置若罔闻甚至装聋作哑;而对上级领导的批评是不敢含糊也不能含糊的。疏忽或怠慢,结果可能是摘乌纱、丢饭碗。因此,有些人才青眼对上级,甚至眼里只有上级而不见其余。

  有人建议建立政府部门对舆论监督的回应机制,使舆论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有效。这对诊治那种“青白眼”现象会很有效果。但这里似应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地方、部门和单位应该自觉建立起回应机制,主动与新闻单位联络,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行政管理制度上,健全群众、媒体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追问机制,使投诉人和新闻媒体可以公开、便捷地从政府部门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或进行催办督促。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新闻媒体应慎重对待,力求客观公正。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舆论监督对于纠正错误,鞭挞丑恶,伸张正义,改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加强舆论监督工作,更要完善舆论监督机制,使舆论监督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来源:人民网-《》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