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5日15:38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呼和浩特10月5日消息(记者阿都钦)这里曾经是内蒙古有名的环境欠佳城市。多少年来,说起乌海,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似乎总也跨不过黄沙扑面、煤尘笼罩、大街小巷黑乎乎、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历史门槛。

  如今乌海变了,告别了曾经让人难忘的记忆。

  金秋九月,当我来到乌海这座小城,漫步街头,映入眼帘的是大街宽敞、整洁、亮丽,高楼四处林立,绿树八方成荫。几处广场上,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花团锦簇。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小城夜景

  初来乍到的人都说这是黄河之滨一座美丽的新型煤城,乌海人却说,我们小城是荒漠中崛起的一座生态绿洲型工业城市,是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黄河一叶扁舟

  乌海确实变了,它不仅变成了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靓丽城市,也变成了一个文化品味十足的地区。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书画院外景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书画院里长达10米重40吨易水石砚台,雕刻着21条盘龙

  为了庆祝国庆55周年,乌海人在自己的书画院举办了全市优秀书法作品展。书法展品中,有市里领导同志的墨迹,有当地书法家的佳作,大量的是出自普通干部、职工之手,其中不乏煤矿工人之作和少儿书法习作。在这100多幅精选出的书法作品中徜徉,你会真切地感受它浓郁的墨香韵味,自然地感觉它的深厚文化底蕴,确信乌海书法植根于广大群众的沃土之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只有当你踏进这个古色古香的书画院,你才会理解乌海这座塞外小城,它的书法艺术知名度为什么会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市前市委书记哈斯巴根作品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政协主席李光席作品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书画院副院长刘朝侠作品之一#####7-center#####

  乌海书画院副院长刘朝侠作品之二

  在书画院的办公室,记者约见了副院长刘朝侠。他原是乌海日报社主任编辑,酷爱书法与篆刻,后来改行调到市里的书画院,专门从事书法研究与创作。他不仅培养出大批乌海书法爱好者,而且自己也修炼成内蒙古地区书法界知名人士。如今他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与记者谈起乌海书画院,刘朝侠显得很自豪。他说,乌海书画院是1991年建院的,现有综合仿古建筑一座,800平方米书画展厅,还建有书法艺术碑廊370延长米,它由100块书法石碑组成,上面刻有200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从文字形成初期的甲骨文到夏商周的金文、汉代的隶书、魏晋南北朝草书、行书、楷书,延至唐宋元明清各派的书法。因为汇聚了中国历代书法大家的代表作品,因此也成了乌海人,尤其是学生小孩,经常来这里观摩、学习、提高书法的一个重要场地。

  谈起乌海书法发展变化,刘朝侠说历史不长。乌海市市委、市政府1994年提出建设乌海书法城的倡议,到今年已经是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群众性的书法普及活动发展迅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他说,乌海是个只有44万人口的小城,但是现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就有19名,按全国城市人口比例算,乌海拥有的国家级书法家应该说名列前茅。他说,除此之外,乌海现在还有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协会会员107名,乌海书画院院士45名,初步形成了一支很强的书法专业队伍。他说,我们全市还有5000多名书法爱好者,习练书法的参与者就更多了。在队伍建设上也比较齐备,有乌海市书协、老年书协、青少年书协、女子书协等群众性书法组织。女子书协在华北是独一家的,也很有特色。#####8-center#####

  展出的书法作品#####9-center#####

  海勃湾六完小10岁小学生赵栩彤习作(部分)

  刘朝侠说乌海人热爱书法、学习书法已经蔚然成风,书法艺术普及工作点多面广。他说,我们的书法活动,它不局限于城区,在社区里有书法,在校园里有书法、在军营里有书法、在乡镇里有书法。你比如很小的乡,像五一乡,它也搞书画展,而且搞得非常好。校园里有了书法,传统文化氛围就浓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中国优秀文化,受到它的熏陶。

  刘朝侠介绍说,乌海市近十几年来,搞了100多次大型展览,展览搞得非常成功,有国际性的展览,像中日书法联展,有跨省市的书法展,像华北五个省市的书画展,还与北京、天津、南京、南通、淄博、银川等城市都搞过书画联展。河北、内蒙古的书画联展也是放在乌海搞的。通过这些跨省市的联展,乌海书法城建设和书法事业的影响,扩展到了全国。咱们乌海的书法在南京、南通展出后,那里的观众看到北方地区具有草原风格,具有雄强风格的书法,非常震惊。他们没想到塞外小城能有这么好的书法作品。

  他说,内蒙古地区间的交流也比较多,跨盟市的展览我们搞了很多,市际展览就有98次。乌海书画院每年都举办十几次大型展览。有些展览几乎成了节日了,像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二,我们每年都要搞一次乌海书画院院士新春书画笔会,气氛非常热烈,影响也比较大。通过这个展览和笔会,大家相互拜年,进行艺术交流,博采众家,取其所长。群众也通过这个节日活动,从中也受到艺术情操的陶冶。

  说起乌海书法发展历程,刘朝侠感慨万千。他说,乌海市是个以煤炭起家的城市,是煤矿工人的双手托起了这个城市。乌海也是一个移民城市,矿工来自全国各地。过去,矿工的生活很单调很乏味。现在,通过书画艺术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他们的生活不再停留在挣了钱去喝酒,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消遣,而进入了一种文化娱乐,文化享受,向往艺术的追求。他说,矿工的书法非常好,出了许多书法高手。现在一些城里的老年人,退休之后,打打麻将,打打扑克,无所作为。乌海的老年人不是这样,大量的老年人在练习书法,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从老年大学毕业出去,成为书法队伍的一员。他们步入书法行列,体验到书法对颐养天年的乐趣。许多书法爱好者,虽然没有成为书法家,但他们也懂得了艺术,有了文化修养,生活非常丰富,也非常有趣味。#####10-center#####

  王厚孝作品

  他给我讲述了一个煤矿工人通过练习书法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故事。老石旦煤矿有个矿工,他叫王厚孝,在井下作业面工作了多年。他酷爱书法,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努力,书法艺术水平提高很快,成了老石旦煤矿小有名气的文人墨客。因为他为矿上做出贡献,他从井下调到井上。前几年煤矿企业不景气,他不幸又下岗了。下岗之后,他因为有了书法这门艺术,使他绝路逢生。现在他带着200多学生,收入不菲,还买了一套200多平米新楼房。艺术给他带来了新生,艺术给他带来了事业,艺术促进了他的发展和成长,否则他就穷困潦倒了。

  就是这个矿工出身的王厚孝,在今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群英奖书法展览中,入选作品获得政府奖。他的七篇书法作品还在今年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全国青年书法大展、“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大赛等大型展览中登上了大雅之堂。

  文化可以影响人,也可以改变人,书法成为乌海人精神世界的绿洲。刘朝侠还给我讲述了一个书法改变人性故事。他说,乌海市建筑行业有个小伙子,过去爱喝酒,还爱打架,爱哥们义气用事,就像孩子头似的。后来,他看了书法展览,爱上了书法,跟我们练书法,通过几年的习练,陶冶了情操,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酗酒,不再打架,人沉稳了许多。现在他从建筑行业里边出来,到了一所小学里任教,成了一名书法教师,也成了乌海书法队伍里面的一个年轻骨干。

  草发成苑,树木成林,乌海书画院照亮了乌海广大书法爱好者前进的路程。谈到教书育人,刘朝侠说,中国书画协会函大在乌海多年办学功不可没,是函大使我们的书法爱好者受到良好的正规系统教育,是函大为乌海培养一批批书法人才。他说,八十年代初期,乌海参加书法活动的只有二十几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年纪偏大的老同志。1985年,中国书画协会函大在海勃湾矿区建立分校,到1988年函大分校学员增到240多人。1991年乌海市书协成立后,函大分校下设了13个辅导站,参加系统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老石旦煤矿、五虎山煤矿、铸锻厂、师范学校依托函大学员办起阴山、虎山、墨玉、清泉等民间书院。1994年,在市委、政府提出建设书法城的倡议下,各大中型企业以函大学员为基础,普遍成立了企业书法协会分会,同时全市各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书法教学课,将书法纳入了素质教育。乌海书法,已经由少数人的活动变成了群众普及推广的群体社会活动。我们乌海协会在这样一个社会基础上,还成立了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篆刻三个研究会和硬笔书协,创办了《乌海书法报》。

  谈起《乌海书法报》,刘朝侠说,作为成熟的艺术家,还要有奉献精神,平时除了带徒弟,我们面向群众,自己办报。十二年来,我们的编辑人员,写作的人员,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全部是义务办报。为得就是让乌海的书法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下去,多出人才,多出成绩。没有甘于奉献的一批人,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变化。#####11-center#####

  乌海的书法装帧已有相当的档次水平

  十几年前,乌海书法几星如豆,十几年后,乌海的书法已是星火燎原。如今,乌海在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的理念中,将建设书法城列入了大文化建设的规划中,促其发展,促其成熟。乌海书法艺术以其民族风格、地方风采、时代风韵,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一个新亮点。乌海人也正在用书法艺术这个特有的传统文化作血脉,抒写着这座小城墨香的新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陆菁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中广网呼和浩特10月5日消息(记者阿都钦)这里曾经是内蒙古有名的环境欠佳城市。多少年来,说起乌海,在人们的记忆中它似乎总也跨不过黄沙扑面、煤尘笼罩、大街小巷黑乎乎、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的历史门槛。

  如今乌海变了,告别了曾经让人难忘的记忆。

  金秋九月,当我来到乌海这座小城,漫步街头,映入眼帘的是大街宽敞、整洁、亮丽,高楼四处林立,绿树八方成荫。几处广场上,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花团锦簇。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小城夜景

  初来乍到的人都说这是黄河之滨一座美丽的新型煤城,乌海人却说,我们小城是荒漠中崛起的一座生态绿洲型工业城市,是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黄河一叶扁舟

  乌海确实变了,它不仅变成了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靓丽城市,也变成了一个文化品味十足的地区。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书画院外景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书画院里长达10米重40吨易水石砚台,雕刻着21条盘龙

  为了庆祝国庆55周年,乌海人在自己的书画院举办了全市优秀书法作品展。书法展品中,有市里领导同志的墨迹,有当地书法家的佳作,大量的是出自普通干部、职工之手,其中不乏煤矿工人之作和少儿书法习作。在这100多幅精选出的书法作品中徜徉,你会真切地感受它浓郁的墨香韵味,自然地感觉它的深厚文化底蕴,确信乌海书法植根于广大群众的沃土之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只有当你踏进这个古色古香的书画院,你才会理解乌海这座塞外小城,它的书法艺术知名度为什么会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市前市委书记哈斯巴根作品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政协主席李光席作品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书画院副院长刘朝侠作品之一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书画院副院长刘朝侠作品之二

  在书画院的办公室,记者约见了副院长刘朝侠。他原是乌海日报社主任编辑,酷爱书法与篆刻,后来改行调到市里的书画院,专门从事书法研究与创作。他不仅培养出大批乌海书法爱好者,而且自己也修炼成内蒙古地区书法界知名人士。如今他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与记者谈起乌海书画院,刘朝侠显得很自豪。他说,乌海书画院是1991年建院的,现有综合仿古建筑一座,800平方米书画展厅,还建有书法艺术碑廊370延长米,它由100块书法石碑组成,上面刻有200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从文字形成初期的甲骨文到夏商周的金文、汉代的隶书、魏晋南北朝草书、行书、楷书,延至唐宋元明清各派的书法。因为汇聚了中国历代书法大家的代表作品,因此也成了乌海人,尤其是学生小孩,经常来这里观摩、学习、提高书法的一个重要场地。

  谈起乌海书法发展变化,刘朝侠说历史不长。乌海市市委、市政府1994年提出建设乌海书法城的倡议,到今年已经是十个年头,在这十年中群众性的书法普及活动发展迅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他说,乌海是个只有44万人口的小城,但是现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就有19名,按全国城市人口比例算,乌海拥有的国家级书法家应该说名列前茅。他说,除此之外,乌海现在还有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协会会员107名,乌海书画院院士45名,初步形成了一支很强的书法专业队伍。他说,我们全市还有5000多名书法爱好者,习练书法的参与者就更多了。在队伍建设上也比较齐备,有乌海市书协、老年书协、青少年书协、女子书协等群众性书法组织。女子书协在华北是独一家的,也很有特色。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展出的书法作品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海勃湾六完小10岁小学生赵栩彤习作(部分)

  刘朝侠说乌海人热爱书法、学习书法已经蔚然成风,书法艺术普及工作点多面广。他说,我们的书法活动,它不局限于城区,在社区里有书法,在校园里有书法、在军营里有书法、在乡镇里有书法。你比如很小的乡,像五一乡,它也搞书画展,而且搞得非常好。校园里有了书法,传统文化氛围就浓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中国优秀文化,受到它的熏陶。

  刘朝侠介绍说,乌海市近十几年来,搞了100多次大型展览,展览搞得非常成功,有国际性的展览,像中日书法联展,有跨省市的书法展,像华北五个省市的书画展,还与北京、天津、南京、南通、淄博、银川等城市都搞过书画联展。河北、内蒙古的书画联展也是放在乌海搞的。通过这些跨省市的联展,乌海书法城建设和书法事业的影响,扩展到了全国。咱们乌海的书法在南京、南通展出后,那里的观众看到北方地区具有草原风格,具有雄强风格的书法,非常震惊。他们没想到塞外小城能有这么好的书法作品。

  他说,内蒙古地区间的交流也比较多,跨盟市的展览我们搞了很多,市际展览就有98次。乌海书画院每年都举办十几次大型展览。有些展览几乎成了节日了,像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二,我们每年都要搞一次乌海书画院院士新春书画笔会,气氛非常热烈,影响也比较大。通过这个展览和笔会,大家相互拜年,进行艺术交流,博采众家,取其所长。群众也通过这个节日活动,从中也受到艺术情操的陶冶。

  说起乌海书法发展历程,刘朝侠感慨万千。他说,乌海市是个以煤炭起家的城市,是煤矿工人的双手托起了这个城市。乌海也是一个移民城市,矿工来自全国各地。过去,矿工的生活很单调很乏味。现在,通过书画艺术活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他们的生活不再停留在挣了钱去喝酒,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消遣,而进入了一种文化娱乐,文化享受,向往艺术的追求。他说,矿工的书法非常好,出了许多书法高手。现在一些城里的老年人,退休之后,打打麻将,打打扑克,无所作为。乌海的老年人不是这样,大量的老年人在练习书法,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从老年大学毕业出去,成为书法队伍的一员。他们步入书法行列,体验到书法对颐养天年的乐趣。许多书法爱好者,虽然没有成为书法家,但他们也懂得了艺术,有了文化修养,生活非常丰富,也非常有趣味。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王厚孝作品

  他给我讲述了一个煤矿工人通过练习书法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故事。老石旦煤矿有个矿工,他叫王厚孝,在井下作业面工作了多年。他酷爱书法,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努力,书法艺术水平提高很快,成了老石旦煤矿小有名气的文人墨客。因为他为矿上做出贡献,他从井下调到井上。前几年煤矿企业不景气,他不幸又下岗了。下岗之后,他因为有了书法这门艺术,使他绝路逢生。现在他带着200多学生,收入不菲,还买了一套200多平米新楼房。艺术给他带来了新生,艺术给他带来了事业,艺术促进了他的发展和成长,否则他就穷困潦倒了。

  就是这个矿工出身的王厚孝,在今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群英奖书法展览中,入选作品获得政府奖。他的七篇书法作品还在今年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全国青年书法大展、“羲之杯”全国书法大赛、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画大赛等大型展览中登上了大雅之堂。

  文化可以影响人,也可以改变人,书法成为乌海人精神世界的绿洲。刘朝侠还给我讲述了一个书法改变人性故事。他说,乌海市建筑行业有个小伙子,过去爱喝酒,还爱打架,爱哥们义气用事,就像孩子头似的。后来,他看了书法展览,爱上了书法,跟我们练书法,通过几年的习练,陶冶了情操,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酗酒,不再打架,人沉稳了许多。现在他从建筑行业里边出来,到了一所小学里任教,成了一名书法教师,也成了乌海书法队伍里面的一个年轻骨干。

  草发成苑,树木成林,乌海书画院照亮了乌海广大书法爱好者前进的路程。谈到教书育人,刘朝侠说,中国书画协会函大在乌海多年办学功不可没,是函大使我们的书法爱好者受到良好的正规系统教育,是函大为乌海培养一批批书法人才。他说,八十年代初期,乌海参加书法活动的只有二十几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年纪偏大的老同志。1985年,中国书画协会函大在海勃湾矿区建立分校,到1988年函大分校学员增到240多人。1991年乌海市书协成立后,函大分校下设了13个辅导站,参加系统学习的人员越来越多。老石旦煤矿、五虎山煤矿、铸锻厂、师范学校依托函大学员办起阴山、虎山、墨玉、清泉等民间书院。1994年,在市委、政府提出建设书法城的倡议下,各大中型企业以函大学员为基础,普遍成立了企业书法协会分会,同时全市各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书法教学课,将书法纳入了素质教育。乌海书法,已经由少数人的活动变成了群众普及推广的群体社会活动。我们乌海协会在这样一个社会基础上,还成立了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篆刻三个研究会和硬笔书协,创办了《乌海书法报》。

  谈起《乌海书法报》,刘朝侠说,作为成熟的艺术家,还要有奉献精神,平时除了带徒弟,我们面向群众,自己办报。十二年来,我们的编辑人员,写作的人员,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全部是义务办报。为得就是让乌海的书法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下去,多出人才,多出成绩。没有甘于奉献的一批人,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变化。
专访:小城墨香人(图文)
乌海的书法装帧已有相当的档次水平

  十几年前,乌海书法几星如豆,十几年后,乌海的书法已是星火燎原。如今,乌海在建设新型工业城市的理念中,将建设书法城列入了大文化建设的规划中,促其发展,促其成熟。乌海书法艺术以其民族风格、地方风采、时代风韵,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一个新亮点。乌海人也正在用书法艺术这个特有的传统文化作血脉,抒写着这座小城墨香的新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陆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